产品内分工视角下的中国加工贸易战略初探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的中国加工贸易战略初探

ID:26002003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4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的中国加工贸易战略初探_第1页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的中国加工贸易战略初探_第2页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的中国加工贸易战略初探_第3页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的中国加工贸易战略初探_第4页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的中国加工贸易战略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的中国加工贸易战略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产品内分工视角下的中国加工贸易战略初探内容摘要:国际分工已深化到产品内分工阶段,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新的机遇。本文分析产品内分工背景下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与机制,探讨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的原产地规则、加工增值率增长缓慢和加工贸易主体结构失衡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指出加工贸易战略调整的方向在于立足中国静态比较优势,继续支持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环节的加工贸易;努力创造动态比较优势,引导外资投向技术密集型产业、高附加值加工环节;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提高加工增值率,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产品内分工,加工贸易,原产地规则  产品

2、内分工概念  “产品内分工”(intra-productspecialization)是指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不同区段、不同零部件在空间上分布到不同国家,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生产价值链的特定环节进行生产的现象(田文,2005)。从某种意义上说,产品内分工是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是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生产环节)之间的国际分工,其实质是生产布局的区位选择,可以在跨国公司内部实现,也可以通过市场在不同国家间的非关联企业完成。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通常被用来解释产业间分工现象,对于产品内分工该理论依然适用。如果说传统国际分工的边界是产业的话,产品

3、内分工的边界则在于价值链。产品的价值链按要素密集度的不同分为劳动密集环节、资本密集环节和技术密集环节三种,各国依据自身的要素禀赋在不同环节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并相应占据产品价值链上其具有比较优势的环节(高越,2006)。产品内分工既可以通过横向扩展方式来实现,表现为发达国家之间的中间产品贸易,又可以通过纵向延伸方式来建构,表现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的中间产品贸易。  可用通过一个简单的2×2模型说明产品内分工产生的原理。假设有甲、乙两个国家,甲国资本较丰裕,乙国劳动力较丰裕。假定X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它的生产需经X1、X2两道工序完成;X

4、1是劳动密集型工序,X2是资本密集型工序;不考虑服务成本。在工序空间上不可分离的情况下,无疑X产品将在甲国生产;而在国际产品内分工情况下,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不同要素密集度的工序会被安排在具有相应比较优势的国家进行。因此X1工序将在乙国进行,X2工序将在甲国进行,X产品最后的组装也将在乙国进行。显然,这大大降低了X产品的生产成本,分工和贸易对甲乙两国都是有利的。  在产品的物理拆分原本就可行的情况下,制约或推动产品内分工迅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技术因素指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尤其是信息和运输技术的发展水平。跨越国境安排生产会带来高昂的

5、通讯成本、运输成本和管理协调成本,这使得企业走出国门建立生产网络得不偿失(JonesKierzkoin)  (二)加工贸易增值率增长缓慢问题  加工贸易增值率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及其对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的经济指标。观察全国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率(见表1)和外资、国有、民营企业的加工增值率(见表2)的变化,可以发现:  1.尽管中国加工贸易中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加大,但加工贸易整体附加值的增长非常缓慢。20世纪90年代期间,中国加工贸易的加工增值率有了大幅提高,从29%提高到50.67%,但从1999年至今加工增值率都在50%左右

6、徘徊。某些部门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如2003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仅为24.49%,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还低于中国2001年25.2%的水平。  2.外资企业的加工增值率低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从表2可以看出,近两年来外商投资企业的平均名义增值率为47.5%,虽然有提高的趋势,但还是远远低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平均名义增值率61.75%和64.2%的水平。考虑到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所处的主导地位,其加工增值率不高是中国加工增值率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说来,提高加工增值率主要依赖三个途径:提高加工环节的层次、提高国内采购率、提高加

7、工深度。中国的静态比较优势决定了中国承接的加工环节基本上还是以劳动密集型环节为主。在产品内分工背景下,跨国公司将“微笑曲线”弧底、附加值低的生产环节外包的倾向,也在客观上制约了中国承接中高端加工环节,导致中国难以通过提高加工环节层次来提高加工附加值。此外,中国加工贸易政策中含有阻碍国内采购率和加工深度提高的因素。其中,出口退税政策和深加工结转政策是制约加工贸易国内采购率提高的主要因素(隆国强,2003)。  (三)加工贸易主体结构不平衡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进入高潮,外商投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连年攀升,在中国加工贸易中逐

8、步居于主导地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占比逐年缩小。1990年到2005年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从127亿美元增至5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