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的诊断与治疗

热射病的诊断与治疗

ID:26008030

大小:1.18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8-11-24

热射病的诊断与治疗_第1页
热射病的诊断与治疗_第2页
热射病的诊断与治疗_第3页
热射病的诊断与治疗_第4页
热射病的诊断与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热射病的诊断与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热射病的诊断与治疗耿润露中暑的定义: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中暑定义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乏力、大量出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体温正常或略高。轻度中暑:除以上症状外,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至38℃以上,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早期周围循环衰竭表现。重症中暑:除轻度中暑表现外,还有热痉挛、腹痛、高热、昏厥、昏迷、虚脱或休克表现。⑴热痉挛:多见于健康青壮年人

2、。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挛性、对称性和阵发性疼痛,持续约3分钟后缓解,常在活动停止后发生。多发生在四肢肌肉、咀嚼肌、腹直肌,最常见于腓肠肌,也可发生于肠道平滑肌。无明显体温升高。症状的出现可能与严重血纳缺失和过度通气有关。⑵热衰竭:此型最常见,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病人,在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血纳丢失过多,补充不足所致。表现为疲乏、无力、眩晕、恶心、呕吐、头痛等。可出现呼吸增快、肌痉挛、多汗。体温可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轻度胆汁血

3、症和肝功能异常。⑶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又称中暑高热,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为典型表现。直肠温度可达41℃,甚至高达43℃。皮肤干燥、灼热而无汗。病人可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如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嗜睡、木僵甚至昏迷。此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但以老年人或有心血管疾病病人较多见。重度中暑分几种类型?各型的表现?3、热射病分类及发病率分类: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高温高湿环境下强体力劳动者,如军人、建筑工人等;非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年幼、年长及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发病率:国内无准确报道;国外--美国:17.6-2

4、6.5人/10万,---------沙漠国家:250人/10万2003年法国受热浪袭击10000万死于热射病。2003年欧洲热浪令南欧35,000人丧生,其中法国14,802人热!中国首启最高级高温应急响应江南高烧,热射病“带走”数十人二、热射病的临床表现三联症高热:核心体温大于>40℃(肛温)无汗:皮肤干燥,潮红或苍白昏迷:常伴意识障碍,抽搐或强直发作热射病的临床表现器官功能障碍ARDS、MOF、MODSDIC、休克、心力衰竭肝肾功能衰竭,横纹肌溶解肠道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肠黏膜屏障破坏脑水肿,颅内高压内环境紊

5、乱: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实验室检查可以出现与上述临床表现相对应的广泛和严重的异常结果肌酐(CreatinineCr)血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胆红素和电解质变化三、热射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内毒素模型学说3直接热损伤2产热散热失衡11机体产热散热失衡高强度运动产生大量热量(是休息时的15-20倍)产热>散热高温高湿环境散热障碍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无效性汗分泌持续高热2直接热损伤人类临界高体温阈值在41.6℃-42℃4

6、5min-8h极高温度49-50℃,可耐受5min直接热损伤导致蛋白变性细胞膜完整性受损细胞骨架与细胞核损伤最后导致细胞死亡3内毒素模型学说运动+高热肠道血流量减少(约80%)肠道菌群易位,大量内毒素入血全身炎症反应、DIC、多脏器衰竭肠黏膜缺血缺氧,黏膜屏障破坏四、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结合诱因(高温、高湿、运动)及临床表现,诊断一般无困难;(2)鉴别诊断:个别不典型病例注意与脓毒症休克、脑干出血等急症鉴别。五、热射病的治疗治疗原则突出“抢救”两个字;抓住两个要关:1、快速降温,2、多器官功能支持,防治DI

7、C;具体救治措施为“九早一禁”,即早降温、早扩容、早血液净化、早镇静、早气管插管、早纠正凝血功能紊乱、早抗感染、早肠内营养、早免疫调理,在凝血功能紊乱期禁止手术。。(一)快速降温目标:2-3小时内(从发病起计)将核心体温(一般以直肠温度为准)降至38.5℃以下,以阻断热损伤启动“炎症瀑布反应”。临床研究已证实:病死率与高热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大于3小时者预后恶劣。因而,起病后3小时为抢救热射病的“黄金时间段”。临床常用降温手段物理降温:冰毯、冰帽、冰袋、冰水胃肠灌洗、低温液体输入等;药物降温:冬眠疗法(可用氯丙嗪

8、1~2毫克/公斤体重,肌肉注射或混于5%糖盐水中静脉注射);对发展到热射病的患者上述方法疗效不佳。有争议的降温方法:冰水浴(理论上可行,临床实际操作困难);近年来公认有效的方法:持续性血液净化(CRRT)救治热射病具有独特优势。具体方法:初以室温的滤液进行血液滤过,核心温度降至38℃后改为35℃持续,直至病情缓解。关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热射病的价值和理论依据置换液大量持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