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ID:26126175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4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_第1页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_第2页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_第3页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_第4页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_第5页
资源描述: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高压;婴幼儿;外科治疗自1996年8月至2003年12月我院对58例先天性心脏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婴幼儿行矫治手术。现就手术时机,手术要点及围手术期处理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57例,男33例,女24例,年龄4.5-36个月,平均(17.6±12.4)个月,体重4.5-12.5kg,平均(8.9±3.6)kg。病种包括室缺(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36例(其中4例合

2、并肺动脉瓣狭窄、6例右室流出道狭窄、2例三尖瓣反流),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3例,室缺+房缺(atrialseptaldefect,ASD)14例,室缺+房缺+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4例。均有静息及活动时发绀,心脏杂音不典型4例,所有患者双肺呼吸音均增粗,部分可闻及干啰音。动脉血氧分压(60.63±9.68)mmHg,氧饱和度(90.63±7.69)%。中度肺动脉高压(Pp/Ps为0.45-0.75)者45例(78.9%),重度肺动脉高压(Pp/Ps≥0.75)者

3、12例(21.1%),平均为0.69±0.13。肺循环流量与体循环病例经常规胸片、心电图、心动超声图等检查明确诊断。  1.2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给予吸氧2-4周,并给开搏通1-2mg/(kg·d)。合并肺部感染,积极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合并心衰则控制心衰以调整婴幼儿心肺功能到最佳状态。麻醉应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反应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体外循环采用中度血液稀释方法,维持适宜的胶体渗透压。10kg以下的婴幼儿采用全胶体预充液,减少晶体使用量,使用进口膜肺,减少血液有形成分破坏和微粒形成。使用微栓过滤器减少肺栓

4、塞。主动脉开放前利尿,转流后期使用超滤,减少心肺负担,排除毒素。转流时间11-128min,平均(48.37±79.53)min。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连续监测心率、心律、动静脉压,选用米力农、开搏通等扩血管药物。适当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维持适当的过度通气纠正酸中毒。术后选用吗啡和肌松剂充分镇静。  1.3手术方法   膜周部VSD经右房入路,肺动脉下VSD经肺动脉或右室流出道入路修补室缺,闭合缺损多数采用补片,少数直接缝合,同时加宽右室流出道8例,10例采用活瓣修补。合并PDA时,如PDA粗短,可先暂时阻

5、断,在开始CPB后降温,减低流量。在此情况下安全结扎PDA,再行其他操作;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先将裂开的十字交叉缝合,恢复二、三尖瓣关闭功能,后修补VSD、ASD。术中常规用甲基强的松龙10-20mg/kg。术中使用晶、血保护液,自主动脉根部灌入,20min重复一次。术后常规放置起搏导线。  2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6例,均为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1例VSD+ASD,术后肺高压危象死亡;3例VSD患儿手术后呼吸衰竭反复脱离呼吸机失败放弃治疗死亡;2例VSD患儿心脏复跳后低心排长时间辅助后肾功衰竭死亡。余患儿术后

6、恢复顺利,术前术后Pp/Ps(%)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改善明显。  3讨论  继发于各种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肺动脉高压,按肺动脉收缩压与主动脉收缩压的比值可分为3级:轻度肺高压比值≤0.45;中度肺高压为0.45-0.75;严重肺高压>0.75。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对此类婴幼儿患者,应尽量早期手术纠正先天疾病。本组57例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行外科治疗,手术死亡率10.5%,存活者症状明显改善。说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伴肺高压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治

7、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国外的一项临床研究表明,先心伴中重度肺高压患儿(Pp/Ps>0.50)在婴幼儿时期手术治疗,术后的肺高压可降至正常,身体状况与一般人差别不大[1]。在术中针对婴幼儿患者生理特点决定了对其心肌保护应区别于成熟心肌。在应用体外循环时应避免过高压力灌注,控制灌注压力30-50mmHg较为适宜,过高灌注压力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损伤,造成心肌水肿。需采取深低温低流量甚至间断停循环的病例,应加强脑保护,如应用激素及α稳态与pH稳态相结合的血气管理模式即先采用pH稳态降温促进脑血管扩张,在

8、停循环前使用α稳态将脑内pH恢复到正常范围以有利于保持胞内pH和促进后神经系统恢复。在并行循环时要平稳过渡,应给予充分辅助循环防止心脏膨胀。使用胶体预充液,减少晶体使用量,在术后尽量使红细胞压积在0.25左右。在体外循环中及主动脉开放后,应常规应用血管扩张剂,以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灌注,增加组织灌注[2]。同时应注意调节酸碱平衡,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组织水肿。术后患儿由于体外循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