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初探

虚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初探

ID:26162971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5

虚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初探_第1页
虚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初探_第2页
虚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初探_第3页
虚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初探_第4页
虚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虚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虚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初探曹建中【摘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被新闻界视为“毒瘤”的虚假新闻却不时见诸各类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并呈现出传播途径多元化、快速化的特点。虚假新闻不仅严重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影响了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败坏社会风气,而且降低了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的公信力,损害新闻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治理虚假新闻迫在眉睫。本文试从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究,以进一步增强新闻从业人员对虚假新闻的认识,预防和减少虚假新闻的发生。..关键词虚假新闻成因危害治理一、认清虚假新闻的本质和产生

2、原因所谓虚假新闻就是那些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伪造、歪曲事实,带有虚假成分的新闻报道。虚假新闻可以从新闻观、新闻伦理、新闻采编三个层面来分析理解。从新闻观层面看,虚假新闻是新闻报道者离开客观真实,任意凭着个人的主观愿望或按照他人的意志而播发的新闻报道;从新闻伦理层面看,虚假新闻是新闻报道者违反职业道德,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故意捏造、歪曲或夸大新闻事实而播发的新闻报道;从新闻采编层面看,虚假新闻是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新闻要素或新闻事件的细节与新闻事件的客观真实不相符合的新闻报道。综合上述三个

3、层面的分析,虚假新闻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新闻报道者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事实,任意凭借个人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道“新闻”,新闻要素或细节与客观事实不符。这就是虚假新闻的真实本质。虚假新闻的产生由来已久,已然成为新闻界的“毒瘤”,对新闻事业发展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大。探究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可以从新闻机构层面和新闻从业人员层面两个方面来考量。在新闻机构层面产生虚假新闻的主要原因有,媒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国家新闻法规不够完善、媒体内部对虚假新闻的约束机制和惩治措施不健全、采编流程管理不规范等

4、因素。媒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一些媒体的上级部门和领导把媒体视作他们的“吹鼓手”,使一些新闻报道充斥着“假大空”的内容,只讲成绩不讲问题。这些新闻报道使受众产生了一种不真实、不可信的总体印象。新闻的真实性不能得到保证,虚假新闻不时出现就不足为奇了。我国目前尚没有一部专门的新闻法规来规范和约束新闻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新闻行为,媒体内部对虚假新闻的约束机制和惩治措施也不够完善,这是虚假新闻得不到有效根治的一个重要原因。新闻机构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虚假新闻约束和惩戒机制,一些新闻机构为了追求市场经济利益,或者因为利益关系和权力关系对部分

5、虚假失实报道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任态度。客观上纵容了虚假新闻现象。采编流程管理不规范。一些新闻机构在记者采访新闻事件、编辑处理新闻稿件等采编流程管理方面不规范,加之新闻媒体之间竞争日益加剧,媒体一味追求争抢首发新闻、独家新闻,在抢发首发新闻、独家新闻过程中,仓促之间缺乏对新闻事实的审核,或把关不严,使新闻报道与客观事实不符,给虚假新闻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此外,在采编可读性较强的新闻时,媒体为了迎合部分受众喜欢轻松阅读的需求,把严肃新闻包装成娱乐轻松的内容,或刻意制造新闻卖点,或夸大新闻事实,或恶意炒作,使新闻报道日

6、益产品化和消费化,容易让虚假新闻钻空子。在新闻从业人员层面产生虚假新闻的主要原因有,新闻从业人员缺乏正确的新闻观,职业道德缺位,为个人名利主观编造虚假新闻,对信息源缺乏鉴别力或过分依赖不可靠的信息源,采访不实不细,编校环节审核不严格不细致等方面。2007年7月,北京某电视台播出的虚假新闻“纸馅包子”便是一个典型案例。“纸馅包子”虚假新闻的始作俑者为了追求工作业绩,报道所谓“爆炸性新闻”,蓄意制造虚假新闻。这条虚假新闻经各地媒体转载传播,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对信息源缺乏鉴别力或过分依赖不可靠的信息源,采访不实不细,编校环

7、节审核不严,极易产生虚假新闻。新闻采编的首要环节是要有一定的信息源,信息源的准确可靠是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加强对信息源真实性的鉴别、审核,如果对信息源缺乏鉴别力或过分依赖不可靠的信息源,记者采访不实不细,编辑审核把关不严,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虚假新闻的产生。二、虚假新闻带来的严重危害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与真实背道而驰的虚假新闻不仅给报道对象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影响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降低新闻从业人员队伍声誉,危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进而损害新闻媒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从各类虚假新闻发生的情况看,虚假新闻的

8、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虚假新闻给报道对象和相关产业带来负面影响。在以人物为报道对象的虚假新闻中,报道对象是虚假新闻最直接的受害人,他们的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权益会受到侵害。而以相关产业为报道对象的虚假新闻,则可能会对产业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例如2005年的国产啤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