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假新闻的成因及对策

网络虚假新闻的成因及对策

ID:44655202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4

网络虚假新闻的成因及对策_第1页
网络虚假新闻的成因及对策_第2页
网络虚假新闻的成因及对策_第3页
网络虚假新闻的成因及对策_第4页
网络虚假新闻的成因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虚假新闻的成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虚假新闻的成因及对策摘要:网络虚假新闻出现的成因有商家有意识的商业炒作、某些网站不负责任地一味猎奇、草根网民的网络流言、网络记者和编辑不遵守职业操守等,本文据此提出治理网络虚假新闻的对策,包括要切实完善相关政策规范,用法规来“封杀”造假者,加人造假新闻的媒体问责制,强化对编辑、记者的管理,提高其识别虚假新闻的能力,加强网络新闻业界的行业自律和行业规范建设等。关键词:网络虚假新闻成因对策据中国社科院2009年12月发布的《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披露,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达到3.38亿,仅半年吋间就增长了4000万人;全国互联网

2、普及率25.5%,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大量的网络虚假新闻却让广大网民很受伤。据美国南加州人学安南堡传播学院未来数字研究中心和全球13个研究机构联合发布的《世界互联网项目报告2009》指出,中国互联网用户是最“多疑”的。在调查涉及的10个国家和地区中,有超过40%的网民认为网上信息中只有一半,甚至不到一半是可信的。其中名列榜首的便是中国,占据城市网民的70%持有这种观点。因此如何治理网络虚假新闻,是各界共同面临的问题。网络虚假新闻的成因商家有意识的商业炒作。2008年11月30“晋商包机进京抄底团购豪宅”、“山西煤老板包专机进京购豪宅选购300万至1()

3、0()万元楼盘”等相关新闻在网络上开始热炒,随之不少媒体纷纷跟进。山西晚报社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没有一个人是煤老板;也不存在包机,而且买的还是低价折扣票;是看房团而不是购房团……但对丁•事实的真相,却几乎没有人去追究,记者接触到的当事者除了表示愤慨外,都没有提出要进一步交涉。而“煤老板包专机购豪宅”的传播,却被评价为“一次地产营销的成功案例”。其实,近年来,类似这样由媒体发起、组织的商业炒作不胜枚举,但新闻界却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甚至以能分一杯羹为幸事。某些网站不负责任,一味猎奇。提高点击率,是每个网络媒体都追求的,问题是要靠什么来提

4、高点击率。一些网络媒体不是在提高新闻的内在价值和做好信息服务上下工夫,而是盲目地追求新、奇、怪、异、特,以达到哗众取宠或耸人听闻的效果,而这正好为假新闻的滋生提供了土壤。某些网络媒体为吸引网民的点击率,在网上寻找“猎奇新闻”予以转发,使网站成为虚假新闻的“转运站”。还有,某些地方网站盲目轻信门户网站,对门户网站上的虚假新闻不加质疑,跟风转发,造成虚假新闻恶性循环传播;某些虚假新闻“写手”在互联网上直接发布胡编乱造的离奇“新闻”,也被某些网站照搬照转;国内某些网站盲目轻信并转发国外网站上发布的虚假新闻,成了国外虚假新闻的“传声筒”。草根网民的网络流言。流言

5、作为一种非止式传播渠道,在社会遭遇重大变故或突发事件时,总是非常活跃,是人们在特殊社会情境下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不过,在传统社会中,流言主要依存于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严重的信息损耗和变形,使流言常常沦为虚假信息的同义语。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流言传播的重要载体。流言从口头传播,被转换成相对规范的文字传播,易复制性也使互联网信息的损耗大大降低,另外,互联网时代的正式传播渠道相比于传统社会也显得异常发达。流言在网络的强人力量下流传得更广,影响也史大。网络记者、编辑不遵守职业操守。国内虚假网络新闻屮有影响的一条消息是:2004年8月29日凌晨,雅

6、典奥运会女排决赛正在紧张进行时,我国某著名门户网站体育频道上突然出现一条消息:“女排姑娘奋战不敌俄罗斯,20年奥运冠军梦惜未能圆。”全国许多网站纷纷转发。然而事实真相却是:中国女排随后拿下了阔别多年的奥运金牌!该网站当天川午在网上公开道歉中透露:女排决赛尚未结束,该网站的记者就已经预先写好了不同结局的两种稿件;编辑提前做好了模板预备代码,只是由于紧张出现误操作,误将有关“女排失利”的模板预备代码发布了。治理网络虚假新闻的“药方”事实上,由于网络的强大影响力,国外的网络虚假新闻也十分普遍,西方社会也对网络虚假新闻头痛不已,各方面都采取各种方法,降低虚假新闻

7、出现的频率,通常的做法包括采用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等硬手段严格禁止、参编人员的职业操守约朿、互联网从业者行业自律等。同样,我国网络新闻“打假”,不外乎政府强制管理,媒体、行业自律以及从业人员自我能力提高三个方面。要切实完善相关政策规范,用法规来“封杀”造假者。为保持干净的互联网,国务院、信息产业部、公安部等部门相继制定出二十几部条例和法规来规范网络传播,然而,对于网络虚假新闻,有的虽然主要情节失实,但尚不构成名誉侵权;有的纯属子虚乌有、没有特定指向的当事人,按《民事诉讼法》“不告不理”的原则,使得这些虚假新闻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在逃避法律制裁时游刃有余。因此,

8、我国应该尽快完善有关整治和打击虚假新闻的法律法规,使网络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有法可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