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藤土茯苓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

红藤土茯苓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

ID:26263684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5

红藤土茯苓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  _第1页
红藤土茯苓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  _第2页
红藤土茯苓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  _第3页
红藤土茯苓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  _第4页
红藤土茯苓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  _第5页
资源描述:

《红藤土茯苓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红藤土茯苓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摘要】目的观察红藤土茯苓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96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红藤土茯苓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59.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红藤土茯苓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红藤土茯苓汤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所致,但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如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输卵管炎[1]。慢性盆腔炎病情较为顽固,往往经久不愈,当机体抵

2、抗力较差时,可反复发作。本病是妇科常见病,病因复杂,病程迁延,治疗较为困难。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红藤土茯苓汤对其辨证施治,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6例均为2000年来所诊治的门诊病人,均为已婚,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4岁;病程8月~6年。对照组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6月~5年。所有患者均有流产史且B超提示双侧附件有不同程度的回声增强。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1.2诊断标准依据《妇产科住院医师手册》[2]诊断标准:有急性盆腔炎

3、病史,可反复发作;下腹部坠痛,腰骶部胀痛、性交痛、痛经等,白带增多,不孕;妇科检查可扪及附件触痛性包块或囊样物,子宫后屈,移位,活动差,甚至固定;常并发不孕;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器结核、卵巢恶性肿瘤等。2治疗方法2.1治疗组应用自拟红藤土茯苓汤水煎口服。方药组成:红藤、鸡冠花、椿根皮各30g,土茯苓、败酱草各40g,益五合汤由丹参饮、良附丸、百合汤、失笑散、芍药甘草汤五方组合加减而成。方中丹参、砂仁、沉香、五灵脂、蒲黄理气活血止痛,并能改善胃部病变部位之微循环,促使病变组织修复;高良姜、香附温中和胃疏肝;百合、乌药养阴理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全方阴阳

4、兼顾,肝胃皆调,气顺血活而疼痛自消,故而本方治疗胃脘痛能在临床上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母草15g,乳香、没药、白芷、延胡索、苦参、黄柏、芡实、山药各10g。1d1剂,1剂煎两次,每煎250mL,早晚空腹各服1次,15d为1个疗程,服用5个疗程。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3],可分为3型进行加减治疗。(1)湿热壅结型:证见下腹胀痛或坠痛,腰骶部酸痛,带下量多、色黄质黏、有异味,或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时有寒热,尿量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上方加赤芍、龙胆草、薏苡仁、泽泻、连翘、茵陈、川楝子、香附。(2)寒湿凝滞型:证见小腹隐痛、得热痛减、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月

5、经后期、量少色黯并有血块,舌质紫黯,苔白腻,脉沉迟。上方去苦参、黄柏,加桂枝、赤芍、白芍、小茴香、乌药、茯苓、当归、橘核、荔枝核。(3)脾肾两虚型:证见腰骶部酸痛、小腹坠胀疼痛、劳累或性交后加重、带下清稀、面色苍白、大便稀溏、纳谷不香,舌质淡胖,苔薄白,脉弱。上方去苦参、黄柏、败酱草、益母草,加淫羊藿、鹿角霜、菟丝子、蛇床子、白术、茯苓、杜仲、狗脊、桑寄生。2.2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100mL、替哨唑100mL静脉滴注治疗,7d为1个疗程,治疗5个疗程。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本病的疗效标准制定。痊愈:症状、体征消失

6、,妇科及B超检查正常。有效:症状、体征有所缓解,妇科及B超检查有所减轻。无效:症状、体征等无改善。3.2结果经治疗5个疗程后,治疗组64例中痊愈38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32例中痊愈8例,有效1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9.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4体会慢性盆腔炎的西医治疗目前仍以抗菌、消炎为主,抗生素对控制盆腔炎急性期的炎症较为有效,而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由于组织粘连、局部循环障碍,抗生素难以渗入局部发挥作用,其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中医古籍

7、中无盆腔炎之病名,根据慢性盆腔炎的病症特点应属中医学“带下”、“痛经”、“不孕”、“症瘕”等范畴。本病发病主要是经行产后,胞门未闭,风寒湿热之邪或虫毒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积于胞宫,反复进退,耗伤气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其证型以湿热壅结居多,故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红藤土茯苓汤方中红藤、苦参、土茯苓、黄柏、败酱草清热利湿;乳香、没药、白芷、败酱草、延胡索祛瘀消肿止痛;芡实、山药、鸡冠花、椿根皮收敛止带杀虫。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杀虫止带之功。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5]:红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乙型链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土茯苓对

8、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其活性的功效,并且有解毒、利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