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18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ID:26282452

大小:673.37 KB

页数:76页

时间:2018-11-24

上传者:U-5734
2018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1页
2018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2页
2018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3页
2018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4页
2018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及相关术语。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规范答题1.诗歌鉴赏三环节:读懂诗歌——审清题意——答出规范2.答题三步骤:准确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一手法的——运用这一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起到了什么效果。 表达技巧一、鉴赏修辞手法二、鉴赏表达方式三、鉴赏表现手法四、鉴赏结构技巧 提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 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考的:比喻、对比、拟人、夸张。常见的:借代、对偶、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铺排、通感。1.比喻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2.对比(对照):常见的对比,有动静对比、虚实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作用: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3.比拟——作用:引发读者联想,使描写的人事物更加形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作用:增加内容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6.互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作用:内容上相互补充,行文简洁。“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7.反复:能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8.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歌台暖响,春光融融”《阿房宫赋》 [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形象地表现出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答案]首联写“山”和“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包裹着积雪的山峦,起伏绵延,像一道银色的屏风;清澄的溪水像一面白玉的镜子,形象地展示了一幅春日将临的明丽画面。 [答案]拟人。燕雁随季节而飞的“无心”,暗示了词人自己无心机,纯任天然;第三句写山峰似呈清寂愁苦之色;第四句写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雨意,描绘出了雨意酣浓、垂垂欲下的江南烟雨风景。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无情物着上了有情色,道出了无限沧桑之感。 [答案](第一问)①比喻,全诗句句设喻,一句一景,千姿百态,气象雄伟。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④排比,开头四句写长江、淮山、江帆和山泉,四个排比句,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⑤夸张,“白如练”“青如淀”“疾如箭”“飞如电”等,既是比喻又有夸张。(第二问)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二、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记叙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感官的描绘、色彩点染、白描或细节描写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叙事抒情用典抒情点面结合借古讽今 (一)描写角度与顺序:高低、俯仰及远近高低顺序。感官:视觉(色彩)、听觉(视听结合)、嗅觉、味觉、触觉。技巧:正侧、动静、虚实、点面、白描、细节描写。 描写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c、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5、白描(相对烘托)工笔(精雕细刻,浓墨重彩)6、点染(点是点明主旨精炼的话。染是塑造形象铺陈的话)、渲染(对所写对象突出描写形容烘托)、烘托(侧面陪衬,突出主体) 1.正侧结合夜雪 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①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②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③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2.动静结合或以动衬景,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如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采用了静景(前两句)动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 3.细描多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田家聂夷中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4.白描也叫简笔勾勒,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辞藻修饰与烘托渲染。 陇 西 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5.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实写是眼前之景、现实之景.虚写是假设之景、想象之景、回忆之景。虚实结合,可以使虚景与实景得以补充映衬,相得益彰,使形象鲜明,丰富诗歌内容、拓展诗歌意境,表达作者情感。 6、感觉的结合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景物? 7.点面结合写景状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形象更丰富,更有特色。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答案】“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暮春之景. 岁暮①[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有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 7.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下面问题。帐  夜①吴兆骞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雁飞白苹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驿路几通南圆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1)诗歌第二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动静结合,“雁飞”是动景,“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②视听结合,“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③色彩点染(或色彩渲染),“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边地景色的单调。 绮 怀[清]黄景仁①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②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注】①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绮怀》组诗16首,即追忆此事。②红墙:指女子居所。(1)第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①领起情感。回忆花下吹箫情景,表达相思之情。②渲染氛围。距离红墙如银河般遥远,表达与表妹相爱而不得的忧愁与痛苦。 (2)请联系全诗分析三、四联在写法上的特点。(6分)①比喻:春蚕吐丝,将自己重重包围,犹如诗人用重重思念将自己包围;形象生动地抒发了诗人痛苦欲绝的思念之情。②对比:尾联将忆念推移到十五年前明月之夜的美好时光,与今日同表妹相爱而不得作对比,突出了当下凄凉、痛苦之情。 野泊对月有感①周 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1)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1)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2分)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1分)后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1分)③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1分) (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①漂泊思归之情。(1分)“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1分)“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1分)②忧国伤时之情。(1分)“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1分)“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1分)(意思对即可)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过裴长官新亭钱起茅屋多新意,芳林昨试移。野人知石路,戏鸟认花枝。慢水萦蓬户,闲云挂竹篱。到家成一醉,归马不能骑。颈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写景,请任选两个角度简要分析[答案]①运用白描手法。通过“慢水”“蓬户”“闲云”“竹篱”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清丽、宁静的画面,给人以清新、闲适之感。②变换视角描写景物。先写低处的流水,再写天空的闲云,从而构筑出立体的视觉空间,使画面富于层次感。③动静结合。前一句写流水绕宅院,后一句写闲云挂竹篱,一动一静,展现了新亭美好、独特的自然景象。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南柯子·忆旧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注]①家:在此用作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这首词上阕写景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词句分析。[答案]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通过写“啼鸟怨”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愁怨。(答出两点即可) 抒情手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情景结合四种方式)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7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王冕)指出下列诗句的抒情手法: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5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直接抒情6寓情于景2借景抒情(哀景哀情)7托物言志3触景生情4直接抒情5借事抒情 11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12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谢亭送别》13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14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1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8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9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0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9借景抒情(乐景写乐情)10借景抒情(乐景写哀情)11托物言志8用典抒情15借景抒情12乐景哀景写哀情13直接抒情14借古讽今 三、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赋比兴用典象征烘托渲染抑扬对比联想想象虚实结合以小见大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怀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新。孤松象征高尚的节操和顽强不息的精神,众木象征趋炎附势的小人。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的概念、思想、感情。象征 渲染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烘托赠汪伦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有过,何处是归年?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形象更明显突出,分为正衬、反衬两种。 反衬一般包括美丑相衬、乐哀相衬、动静相衬、明暗相衬、有无相衬等。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虚写)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化用典故(用典)用典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语典指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语典月圆·南朝千古伤心事吴激(南宋)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鬓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犹唱”句,故宋女子犹唱旧时歌曲,发今人伤时之感“旧时”句,表达亡国之悲“江州”句,抒发漂泊之感,悲伤之意。注意:1、典故本身的内涵2、作者用典的意图 抑扬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抑扬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或褒扬,而后透露自己的真实意图。作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使所渲染的感情更强烈,或讽刺辛辣、感慨深沉,深化主题。 以小见大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眼前景物反映重大内容。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闲居姚合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使用了反衬和对比。下半句以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出环境的清净,以动衬静更显其静;整联又用无马迹和满是蝉声进行对比,写出诗人住处少有访客,生活清净。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这首诗前两句在写景时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使用了渲染的手法。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木叶渐脱,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清的气氛,为诗人表达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作铺垫。 6.阅读下面这首魏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悲伤。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绵谷①回寄蔡氏昆仲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注]①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诗歌颔联和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答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将人的感情投射到碧草和好云之上,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借以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用拟人手法,借以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依恋难舍之情。 1.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这个“题”就是诗歌的主题,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诗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诗人的感慨: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卒章显志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3.以景结情:渲染氛围,含蓄地表达感情,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注]①西湖: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是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交汇处的天然湖泊。词的上阕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答案]上阕第一句总摄全篇,开门见山地点明题意。上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直接表达了词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12.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渡百里湖查慎行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诗歌的尾联在谋篇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卒章显志。诗歌前三联描写了湖面宽阔、湖水较浅、船行速度缓慢,岸边的树木越显高大,百姓在盼望下雨的情景。最后一联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只要能让百姓得到雨水缓解旱情,即使自己渡湖时遇到风浪也在所不惜。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乙亥岁除渔梁村[注]黄公度【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作者从被贬之地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请对“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一联进行简要赏析。答案:尾联展开想象(或答“对方落笔”“虚写”),不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说儿女们在围炉时念叨自己,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加生动真切。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 江 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注】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容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这首词体现了侯蒙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②侯蒙志向高远。如结句所表达的: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2.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卜 算 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