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的“正反同词”

古汉语中的“正反同词”

ID:26363339

大小:70.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6

古汉语中的“正反同词”_第1页
古汉语中的“正反同词”_第2页
古汉语中的“正反同词”_第3页
资源描述:

《古汉语中的“正反同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汉语中的“正反同词”李学开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同时具有正反两个相反的义项,这类词语被称之为“正反同词”。这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我们阅读文言文时,要根据具体语境细心揣摩,准确判断其词义,否则就会发生理解上的偏差。下面结合实例,介绍一些常见的正反同词,供同学们参考。1、被①施及。例:全乎万物而不宰,泽被天下而莫知其所自始。(《吕氏春秋·审分》②蒙受,遭受。例:世之有饥穰,天之常也,禹汤被之也。(贾谊《论积贮疏》)2、受①接受。例: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孟子《鱼我所欲也》)②授予,给予。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3、

2、纳①交出,献出。例: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国语•勾践灭吴》)②收进。例:因出己虫,纳比笼中。(蒲松龄《促织》)4、奉①赐予,给予。例: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②接受。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5、贷①借入。例: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②借出。例:宁积粟腐仓而不忍贷人一斗。(王符《潜夫论》)6、丐①乞求。例:有童子方八九岁,丐食肆中,貌不类乞儿。(蒲松龄《聊斋志异•丐仙》)②给予。例:沾丐后人多矣。(《新唐书•杜甫传赞》)7

3、、乞①乞求。例:宋公使来乞师。(《左传•隐公四年》)②给予。例:好鞍好马乞与人,十千五千旋沽酒。(李白《少年行》)8、鬻①买。例: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刘基《卖柑者言》)②卖。例: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韩非子》)9、入①收入,收纳。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②交纳。例: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贾谊《论积贮疏》)10、致①送达,献出。例:远方莫不致其珍。(《荀子·解蔽》)②招纳,得到。例: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1、逆①违逆。例:且以一璧之

4、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迎接。例: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12、面①面对。例:面东而视,不见水端。(《庄子·秋水》)②背向。例: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史记·项羽本纪》)13、去①离开。例: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硕鼠》)②前往。例: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4、置①安置。例: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②放弃。例:沛公置车骑,脱身独骑。(《史记·鸿门宴》)15、委①放置。例: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后汉书·钟离意传》)②抛

5、弃,舍弃。例: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公孙丑下》)16、桀①凶暴。例: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柳宗元《封建论》)②优秀,杰出。例:伯兮朅兮,邦之桀兮。(《诗经•卫风•伯兮》)17、迁①升官。例: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贾谊传))②贬职。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18、归①出嫁。例: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②回家。例:我徂东山,滔滔不归。(《诗经••豳风•东山》)19、臭①香气。例: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

6、易·系辞》)②臭气。例: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韩非子·五蠹》)20、祥①吉兆。例:以观妖祥,辨吉凶。(《周礼·春官》)②凶兆。例:将有大祥,民震动,国几亡。(《左传·昭公十八年》)21、乱①纷乱,祸乱。例: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泰伯》)②治理。例:其能而乱四方。(《尚书·顾命》)22、巧①机巧,乖巧。例:故为兵之事,在于顺祥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孙子·九地》)②伪诈。例: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23、绪①头绪,开端。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晋书·陶侃传》)②末端,

7、残余。例: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庄子·山木》)24、仇①仇敌。例: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史记·魏公子列传》)②同伴,心腹。例:赳赳武夫,公侯好仇。(《诗经•周南•兔罝》)25、豪①豪杰。例: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司马光《赤壁之战》)②强横。例: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史记•游侠列传》)通信地址:湖北省英山县第一中学邮政编码:438700办公电话:0713—70624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