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的探讨

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的探讨

ID:26378822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6

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的探讨  _第1页
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的探讨  _第2页
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的探讨  _第3页
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的探讨  _第4页
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的探讨  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的探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模式的探讨一、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困难  1.人力资源会计计量实施的障碍首先来自人的观念。对非人力资源的计量,人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要把人力资源确认为资产并对之计量,便认为是对人格的侮辱。人的价值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永远只能反映在人的心目中。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必将随之改变,人们会与招聘单位主管对自己的工薪讨价还价,希望自己的教育等投资能够尽快地补偿回来。企业也将人力资源的取得、招聘、使用等成本反映为一项资产,双方无须羞羞答答。实质上,确认人力资源为资产,并不是对人本身的论价,而是对其拥有的知识、对企业贡献大小的评价。人只是人力资源这项资产的载体,

2、将人力资源确认为资产对它进行计量,不是对人的侮辱,而是体现了对人才、对知识的尊重。  为了在市场竞争机制下得以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拥有高级管理人才、高科技人才和技术高超的生产工人。为了得到这些高素质人才,企业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采用合理的计量方法使人力资源的核算成为现实,而不是简单地予以费用化。  2.目前的计量方法都带有片面性,其计算结果不能涵盖人力资源价值的全部。以非购入商誉法为例,这种方法是一种将企业的超额利润按照资本化的程序确认为人力资源价值的方法。它不仅没有计算人力资源的交换价值,而且剩余价值也只计算了一部分。因为企业的正常利润同其超额利润一样也含有人力资源价值的一部

3、分,不容忽视。此外,按照这种计算方法,当某企业的实际利润等于或低于同行业正常利润时,该企业人力资源就没有价值,显然这是不合理的。这种方法大大低估了人力资源的价值,违背了人力资源是一种重要经济资源的原理。  3.人力资源投入的产出效益不直接表现为实物的增加,而总是表现为人的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增加,只有当这些人力资源质量存量投入到生产中,才能间接看到它们为企业创造了多少效益。这就使得在方法上难以精确计量人力资源价值。  4.单纯的人力资源投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单独形成生产能力,企业的效益是其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综合的结果。因此,很难把人力资源的价值与物质资源的价值准确分开。  二、人力资源会

4、计计量模式设想  个人禀赋的差异使人力资本具有非同质性,根据一般能力、完成特定工作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资源配置能力的不对  称分布,可将企业内的人力资本分为两类:—类是生产型人力资本,即具有社会平均的知识存量和一般能力水平。另一类是经营管理型人力资本,即管理型人力资本(一般为企业内部的各类管理人才)和企业家型人力资本(即在不确定性市场中,能够构建新生产函数的人力资本)。  对两类不同质的人力资源应采用不同的计量方式:  1.生产型人力资源的计量。一般认为,对于生产型的人力资源,其能力和努力程度一般置于一种基本可观测的状态,大致可以认为是一种公开的信息,因此激励约束对此类人力资源所

5、有者而言基本上是不必要的,所以只需要简单地根据其产出进行奖惩即可。此外,古典经济学原理指出,生产型(尤其一般型)人力资源市场趋同于完全竞争市场,这些人力资源的价值存在着一个基本的均衡状态———以固定工资的贴现值来体现。为此,企业获得生产型人力资源时,可进行如下会计确认和计量:  借:人力资产—V贷:人力资本———V  V的核算采用标准工作年限工薪资本化法。  标准工作年限工薪资本化法的计量依据是标准工作年限内以工薪报酬反映的职工即期创利能力。即将职工在标准工作年限内按当前工薪水平计算的工薪报酬资本化,并以之计量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其前提是企业必须制定一个标准工作年限(如20年),以适

6、应于所有的职工。  标准工作年限n年、平均工资为w的职工价值的贴现具体计算为A=∑W/(l+r)t,(t=[l,n])。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①工薪报酬能够反映职工的创利能力。一个开放、健全的市场具有自动的资源配置功能,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人才的自由流动和双向选择,人力资源的配置可以达到平衡,从而使职工的工薪报酬与其创利能力相关。  ②应以职工的标准工作年限而不是剩余工作年限的工薪报酬的资本化数额计量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只有以统一的标准工作年限进行计量,才能保证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反映职工的即期创利能力,并可将其作为利润分配的基础。  ③人力资产和人力资本按当前工薪水平

7、计量,应逐期调整。  ④人力资产不需要摊销或计提折旧。  2.经营管理型人力资源的计量。经营管理型人力资源对一个企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在企业内部处于多重代理链的中心环节,对于他们不能实行固定工资制,而应该进行激励,即让这些人力资源所有者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在固定的年薪之外还应该分享企业的超额利润。  鉴于此,经营管理型人力资源,尤其是企业家人力资源价值的确定,不能再沿袭传统的模式,而应该充分体现经营管理者才能这一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的实际价值。否则将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