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优势__林毅夫论文终稿

后发优势__林毅夫论文终稿

ID:26711923

大小:83.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28

后发优势__林毅夫论文终稿_第1页
后发优势__林毅夫论文终稿_第2页
后发优势__林毅夫论文终稿_第3页
后发优势__林毅夫论文终稿_第4页
后发优势__林毅夫论文终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发优势__林毅夫论文终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整理后发优势——林毅夫本人不敢苟同上述观点,基于真理越辩越明的精神,提出几点商榷。文章结构如下:首先探讨后发优势的来源;其次,讨论后发国家是否必须先完成英美式的宪政体制改革才能取得经济的长期增长;第三,辨析英美的宪政体制是否就是最优制度;第四,讨论经济转型的模式和绩效;最后是简单的总结。1一、技术创新和后发优势2(一)经济增长的因素2(二)技术创新的成本2(三)后发优势3二、共和宪政体制和后发劣势4(一)何谓后发劣势4(二)共和宪政体制是否为经济长期发展成功的充分或必要条件?5(三)宪政改革是否可在短期间内完成?6三、共和宪政体制和经济发展7(一)共和宪政体制是否

2、为最优体制7(二)一些国家的发展问题是否因未实现共和宪政而起?8四、发展战略、后发优势、后发劣势和改革的途径9(一)发展战略,后发优势与劣势9(二)经济改革和发展绩效9五、结束语12参考文献15后发优势——林毅夫No.C20020102002年7月18日JeffreySachs、胡永泰和杨小凯在《经济学(季刊)》本期发表的《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以下简称《宪政》)中,提出了后发劣势的观点。1他们认为,落后国家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容易,但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难。落后国家倾向于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而不去模仿其制度,虽然可以导致落后国家的经济在短期内获得快速增长,但会强化国家机会主

3、义,给长期增长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长期发展变为不可能。后发国家应由难而易,先完成较难的制度模仿,才能克服后发劣势,在没有模仿好先进国家的制度前是没有资格讲制度创新的。该文同时提出,最好的制度是英国和美国的共和宪政体制。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尽管现在改革很成功,但没有进行根本的宪政体制改革;俄罗斯改革目前看起来比中国失败,但进行了根本的宪政体制变革,所以将来俄罗斯会超过中国。他们也把法国为何在19世纪时落后于英国,苏联为何在30年代和40年代经济发展由快而慢,日本为何发动二战,以及现在出现金融危机等,都归咎于这些国家没有,或没有完全实行英美式的宪政体制(《宪政》第1、2、3节)。专业

4、知识分享WORD格式整理本人不敢苟同上述观点,基于真理越辩越明的精神,提出几点商榷。文章结构如下:首先探讨后发优势的来源;其次,讨论后发国家是否必须先完成英美式的宪政体制改革才能取得经济的长期增长;第三,辨析英美的宪政体制是否就是最优制度;第四,讨论经济转型的模式和绩效;最后是简单的总结。一、技术创新和后发优势(一)经济增长的因素从技术层面说,一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决定于三方面条件:首先是生产要素,如果各种生产要素都增加,总产量和经济水平当然提高;其次是产业结构,给定生产要素,如果将这些生产要素从附加值比较低的产业,重新配置到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尽管要素总量并没有增加,经济总体水

5、平也会提高;第三是技术创新,给定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如果技术创新,经济水平同样可以提高。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和资本。18-19世纪有些国家通过殖民地而增加土地供给,但对21世纪的国家而言,国土面积是外生给定的。劳动力会增长,但增长速度受到人口增长速度的限制,国与国间差异不大。劳动力增长最快的国家其增长率不过2-2.5%,很少达到3%,许多国家维持零增长。差异比较大的是资本积累,有些国家资本积累非常快,达到GDP的30%或更高;而有些国家,如一些非洲国家,不但没有资本积累,甚至因为折旧而呈负增长。据世界银行1999年数据,发达国家的平均资本积累率在20%左右,

6、有些发展中国家,如改革后的中国则在40%的水平(WorldBank,2001,p.298-299)。所以,就生产要素而言,最关键的是资本积累的速度。在上述三种主要条件中,最重要的是技术创新。如果不进行技术创新,资本不断积累就会碰到投资报酬递减,资本的回报和积累的意愿就越来越低。除非保持很快的技术创新速度,否则就不会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从结构变迁的角度看,如果没有新技术,就不会有新的、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产品和产业。工业革命后,新产业不断出现就是技术创新的结果。例如,纺织业是原有产业,因为技术变迁,机械化生产比手工生产效率更高,如果把资本和劳动力转移到机械化生产上来,附加值就比较高

7、。又如,机械制造业、化工产业、汽车制造业、航天产业和信息产业等,都是新技术的结果。所以,判断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或生产力发展的潜力,只要看这个国家技术创新的可能性有多大。(二)技术创新的成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innovation)来源可以不同。最发达国家的企业采用的技术已在最高水平,其技术创新就只能来自于新的技术发明(invention),投入资金和人力去从事研究和开发(R&D)以发明新技术,才可能有技术创新。发展中国家除了技术发明外,还可以通过从比较发达的国家引进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