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英语课文教学中两个问题设计的讨论

关于高中英语课文教学中两个问题设计的讨论

ID:26725453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8

关于高中英语课文教学中两个问题设计的讨论  _第1页
关于高中英语课文教学中两个问题设计的讨论  _第2页
关于高中英语课文教学中两个问题设计的讨论  _第3页
关于高中英语课文教学中两个问题设计的讨论  _第4页
关于高中英语课文教学中两个问题设计的讨论  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高中英语课文教学中两个问题设计的讨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高中英语课文教学中两个问题设计的讨论高中英语课文教学中,常常通过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然而,“导读”并不是问题设计的唯一价值。问题设计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思考的空间是否充裕,语言的输出量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师生间的交互活动能否成功等。忽略了这些兼容价值,问题设计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就会大打折扣。以下实录的两个问题设计,均针对人教社出版的现行高中英语课本第一册第42课课文。使用这两个问题设计的两个班级学生水平相当,人数仅相差1人(A班52人,B班53人)。为了说明不同的问题设计所产生的不同的课堂效果,作者还将呈现学生在后继活动中的表现。本文将对两个问题设计进行对比

2、、分析和讨论,探讨问题设计中应注意的因素,使其真正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1.对比1,1.问题设计教师A:1.IsAmericancountrymusicpopularduringthe1990s?2.usic,Peopleandsociety(讨论:音乐、人和社会)不参与A班没有此项活动0.01%参与,但不太开口12%积极参与78%2.分析两位教师的问题设计数量相差无几,但A班的问题缺少探究性,学生很容易在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且在难度方面没有递进。从量化统计结果看,群体参与率不高,问答过程中几乎没有学生质疑。后继课堂活动中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笔记和课文概述抓不住重点,且不能用自己的话语陈述要表

3、达的内容。B班的问题设计具有很强的探究性,难度上层层推进,且没有按照课文的顺序提问,学生必须在对课文有完整透彻的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回答这些问题。此外,由于问题本身具有一定深度,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所以提问人数虽然不多,但群体参与率较高,且因为学生的思维在这一环节中很活跃,所以也容易发出质疑。由于问题设计的导读作用很到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准确,所以在后继课堂活动中,学生表现积极,活动质量高于A班。以上分析表明,不同的问题设计产生的课堂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我们从上面两组问题设计可以看出,两位教师对问题设计的预定目标各不相同。教师A的预定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从课文中获取一定的信息。我们还

4、可以看出,这位教师潜意识里在追求一种非常形式化的“课堂效果”,那就降低问题的风险性,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高。这种做法显然是受“为教而设计教”的传统理念的影响所致。教师B的预定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处理信息,并通过分析、处理信息,探究课文的深层涵义,并形成自己的看法。这是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的。该教师并没有刻意追求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思维以及学习方法的渗透等。3.讨论3.1.教师应准确领会阅读的真正意义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搜寻信息,语言无论是以口语形式还是书面形式存在,其主要功能在于交际。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交流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读者对文意的捕捉、剖析、感悟

5、、发挥等。教师的提问,要促使学生尽可能好地完成这一过程,就要设法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以便引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潜能,使他们对课文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教师还应注意问题的设计应在为被提问者提供阐述观点的机会的同时,能给未被提问者提供评价、指正别人的机会,这样,才能保证这项课堂活动的参与率。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搜寻信息,而没有促使其参与处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提问就很容易变成“指定任务”,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答案在课文的哪个位置?”、“我是否找到了那个位置?”上。提问一旦变成任务,阅读就变成被动活动。我们知道“Readingisanythingbutpassive

6、…Itinvolvesprocessingideasgeneratedbyothersthataretransmittedthroughlanguage.”(D.Nunan,1999)。这种“指挥棒”式的问题,还有可能使未被提问的学生产生“这个问题与我无关”的想法,长期如此,思维的萌芽畏缩,参与意识渐弱,而学习一旦变成旁观活动,势必影响学习效果。3.2.不可忽视语言的输出量问题语言学习需要输入和输出相结合(H.D.Broationhunter,correctansonitorStudent:questionuser,finderandactiveplayer,motivatedriskta

7、ker4.建议4.1.问题设计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促使其在对文章进行感悟、释义、质疑、评价以及与同伴交流过程中达到与作者互动的目的。4.2.问题设计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出机会,让他们通过表述对课文的理解、评判、感想等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4.3.问题设计应考虑到与后继课堂活动的整合,为学生参与后继活动作好语料准备。4.4.问题设计不是指挥棒和检测仪,关注师生间的合作关系,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是问题设计的兼容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