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脂饮食预防左旋门冬酰胺酶所致胰腺损伤的临床观察

低脂饮食预防左旋门冬酰胺酶所致胰腺损伤的临床观察

ID:26739349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低脂饮食预防左旋门冬酰胺酶所致胰腺损伤的临床观察_第1页
低脂饮食预防左旋门冬酰胺酶所致胰腺损伤的临床观察_第2页
低脂饮食预防左旋门冬酰胺酶所致胰腺损伤的临床观察_第3页
低脂饮食预防左旋门冬酰胺酶所致胰腺损伤的临床观察_第4页
低脂饮食预防左旋门冬酰胺酶所致胰腺损伤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脂饮食预防左旋门冬酰胺酶所致胰腺损伤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低脂饮食预防左旋门冬酰胺酶所致胰腺损伤的临床观察【摘要】通过严格的饮食控制和健康教育,尽可能减少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联合化疗时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方法]1996~2001年应用含L-Asp化疗方案治疗675例次,用药前3天直到停药后5天低脂饮食及进行饮食宣教。并对应用L-Asp期间患者临床体征、影像学、血液生化检查进行分析。[结果]675例L-Asp化疗期间发生胰腺损害19例,发生率为2.8%。[结论]低脂饮食和系统健康教育可使L-Asp

2、引起的胰腺损伤保持在低水平。定期测血尿淀粉酶、血糖、肝功能,并加强饮食控制,能尽可能减少胰腺炎、糖尿病等不良反应发生。【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对淋巴系统肿瘤有选择性杀伤作用,是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和Ⅲ或Ⅳ期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联合化疗方案中的重要药物。临床上各型ALL患者在应用L-Asp后均有可能发生某些不良反应,如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糖尿病等,从而导致药物相关性死亡[1

3、]。现将我院1996年2月至2001年2月收治的ALL和Ⅲ~Ⅳ期NHL患者在应用低脂饮食预防干预胰腺炎等不良发生的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我院1996年2月~2001年2月收治的ALL和Ⅲ或Ⅳ期NHL400例共用L-Asp675例次,发病年龄3~13岁。均经MIC分型或淋巴结活检及病理检查确诊[2]。1.2L-Asp应用常规用药前检查出血、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血淀粉酶,肝、肾功能,血象及骨髓象。以上检查指标均正常,L-Asp皮试阴性,并且既往无胰腺炎病史者方可用药

4、。用药期间严密观察临床变化,特别是腹部症状和体征。有症状者立即检测血淀粉酶、腹部B超或CT检查以监测急性胰腺炎。1.3药物及治疗方案诱导治疗采用CVDLP方案:环磷酰胺(C)800mg/m2,iv,d1;长春新碱(V)1.5mg/m2,iv,qes;4;柔红霉素(D)40mg/m2,iv,qd2;L-Asp:5000IU/(m2d)~6000IU/(m2d)8次,肌肉注射;泼尼松(P)60mg/(m2d),po42d),im,qod6次;泼尼松(P)40mg/(m2d),po3w。1.4饮食管理于用

5、L-Asp药前3d开始到用完药后5d低脂饮食。膳食脂肪占全日能量的20%,蛋白质为每日推荐量的2/3。以脱脂牛奶、鸡蛋(去蛋黄)、鱼、鸡脯肉为蛋白质主要。在限量范围内选用含亚油酸和亚麻酸高的豆油、葵花子油,以保证必需脂肪酸的供给。禁食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肥肉、肉汤及纯糖食品。主要烹调方法:清蒸、汆、水煮。接饮食医嘱后(用L-Asp药前3d)对病人及家长进行宣教,即住院期间按规定进食,出院后坚持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坚持10个月以上。2结果用L-Asp化疗675例次,其中有19例诱发了急性胰腺炎,胰腺损

6、害发生率2.81%。其中腹痛17例(89.47%),腹胀13例(68.42%);淀粉酶升高16例(84.21%),高血糖11例(57.89%);B超检查显示73.33%(11/15)胰腺肿大,41.67%(5/12)病例显示胰腺病变,见表1。14例在应用L-Asp期间的第2~8天发生;5例在用完L-Asp后的第1天~8个月患病。12例在诱导治疗首次应用L-Asp时发病;7例在再次应用包括有L-Asp加强方案时发病。3讨论L-Asp由32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可水解血循环中的门冬酰胺使之变成门冬氨酸

7、和氨,从而引起选择性的细胞毒作用。人体的正常细胞能自行合成,而肿瘤细胞由于缺乏门冬酰胺合成酶而必须从细胞外摄取门冬酰胺,因此L-Asp通过水解门冬酰胺导致蛋白质合成障碍,从而使肿瘤细胞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因此,L-Asp是治疗儿童ALL重要的化疗药物。但是,L-Asp是异种蛋白,不良反应广泛,对蛋白质合成代谢较为旺盛的器官,肝脏、胰腺等毒性较大,因此临床应用L-Asp应密切观察体征,动态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血糖等指标。L-Asp可引起过敏反应、胰腺炎、肝功损害、低蛋白血症、凝血障碍、血象异常

8、、高血糖,以及肾功能多种损害。急性胰腺炎虽然少见,却是L-Asp副作用中最严重的,一旦发生,则进展迅速,病情凶险,多数很快发生休克而死亡。预防胰腺炎的发生就很重要。文献报道L-Asp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为2.5%~8%[3]。已有研究表明胰腺炎的发生主要与个体差异和高脂饮食有关[4],从用L-Asp第2天到停止用药10个月期间均可患病[5]。本组L-Asp化疗675例次,其中19例诱发了急性胰腺炎,胰腺损害发生率2.81%。 应用L-Asp后引起高血糖的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