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自由思想的研究

弗洛姆自由思想的研究

ID:26780524

大小:295.0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8-11-29

上传者:U-23774
弗洛姆自由思想的研究_第1页
弗洛姆自由思想的研究_第2页
弗洛姆自由思想的研究_第3页
弗洛姆自由思想的研究_第4页
弗洛姆自由思想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弗洛姆自由思想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培养单位代码:87802国内图书分类号:国际图书分类号:弗洛姆自由思想研究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教师:安会茹副研究员研究生:宁昕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12月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当今哲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重要流派之一的法兰克福学派,无论从团体人数上,还是成员学术成就的广度和深度上来看,都是20世纪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埃里希·弗洛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从性格结构和心理机制的视角批判的分析现代人的自由困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的同时,也为我们全面深刻的理解20世纪人类文化精神的演进提供了典型的范例。弗洛姆人本主义自由思想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心理机制分析,对我们理解20世纪人的精神状况具有总要意义。弗洛姆自由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础之上,是对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的丰富与发展。他秉持重生存轻占有的生存观,积极自由的生活方式,对于正处于社会壮行时期的中国提供了范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论文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言。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文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第二部分是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基本观点。从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区分入手、深入分析受虐性格和施虐性格两种不同的心理机制,指出了现代对科技自由与占有自由的幻想,进一步提出弗洛姆重生存和重占有两种价值取向。第三部分是比较研究的角度看弗洛姆自由思想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关系。以异化与摆脱异化的理论为主线来探讨弗洛姆思想对马克思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第四部分是对弗洛姆自由思想的探析。深入阐述了重生存和重占有两种生活模式。从价值取向、消费模式、生存方式三个角度评析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当代价值。第五部分是理论与现实的融通、构建。结合弗洛姆自由理论,从建立重生存的精神变革到社会变革以及未来的发展,讨论现代人自由实现的可能性。弗洛姆自由思想与我们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弗洛姆的自由思想对现代人性格机制的深刻分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范本。本文从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内涵和外延入手,阐析其逃避自由理论的内在逻辑。以精神文化批判的视角揭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反思现代人逃避自由的深层心理机制和生存现状;结合当今历史处境思考人本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价值以及现代人积极自I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由之实现途径。本文的创新之处立足于现代人的生存现状,以弗洛姆的自由思想的内在逻辑现代人逃避自由的角度作为阐释视角,探讨人本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和时代价值;系统整理弗洛姆自由思想的理论逻辑、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从自由的范畴入手对法兰克福学派的评判理论进行分析与解构,从而明晰现代人精神世界的的批判与构建。弗洛姆本人的著作很多,但相关相关研究资料有限,大多数专著的内容重复现状居多,在资料收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从现有资料出发对弗洛姆自由思想进行全新的梳理,在文章内容的充实上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关键词:逃避自由、重生存、重占有、社会转型II AbstractAbstractThewesternhumanismtheoryofMarxoneofimportantgenreoftheFrankfurtschool,whetherfromthegroupnumber,oramemberoftheacademicachievementsofthebreadthanddepthofperspective,arethebiggesttwentiethCenturyMarxschool.ErichFrommisanimportantrepresentativefigureofFrankfurtschool,fromthecharacterstructureandpsychologicalmechanismfromtheperspectiveofcriticalanalysisofthemodernfreedompredicament,enrichesanddevelopsMarx'shumanismthoughtatthesametime,butalsoforourprofoundunderstandingoftwentiethCenturyspiritofhumancultureevolutionprovidesatypicalexampleof.Thispapermainlyadoptsliteratureresearch,comparativeanalysisandsystemanalysismethod.FromtheconnotationandextensionofFromm'sfreedomthoughtproceedwith,analysetheescapefromfreedominherentlogical;tothespiritofculturecriticismperspectiverevealstheplightofmodernman,themodernpeopledeeppsychologicalmechanismofescapingfromfreedomandthesurvivalofthestatusquo;combinedwiththecurrentsituationofthehistoryofthoughtsofMarxcriticismtheoryandmodernvalueofpositivefreedomtherealizationway.Thispapermainlyconsistsoffiveparts,thefirstpartisthepreface.Itintroducestheresearchpurposeandsignificance,relevantresearchliteraturereview,researchideasandresearchmethods,maincontentandlogicalstructure.ThesecondpartisthebasicpointofviewofFromm'sthoughtoffreedom.Fromthepositiveandnegativefreedomfreedistinguishproceedwith,in-depthanalysisofabusedcharacterandsadisticcharactertwokindsofdifferentpsychologicalmechanisms,itpointsoutthatmodernscienceandtechnologyhaveonfreedomandtheillusionoffreedom,furtherputforwardFrommlivesandhastwokindsofvalueorientation,isthethirdpartoffoundation.ThethirdpartistheanalysisofFromm'sthoughtIII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offreedom.Elaborateddeepheavysurvivalandhavingtwokindsoflifemode.Fromthevalueorientation,consumptionmode,survivalmodethreeangleofFromm'sthoughtoffreedom.Thefourthpart,comparativeresearchfromtheperspectiveoftherelationshipbetweenMarxandFromm.ThroughtotheFrankfurtpeopleofthisdoctrine,alienationandalienationofmainlinetogetridofFrommthoughtonthedevelopmentofMarxtheory.Thefifthpartisthetheoryandtherealityofthefinancing,construction.Frommcombinesfreedomtheory,fromtheestablishmentofheavysurvivalspiritcivilizationandsocialchangetworespects,discussmodernfreerealizationpossibility,pointoutthisistheconnotationofscientificoutlookondevelopmentthought.Thisfullyillustratedandconfirmourparty'snewcollectiveofaleaderputforwardtocarryoutandimplementthescientificoutlookondevelopmentisawiseandgreatdecision.ThispaperarguesthatFromm'shumanismthoughtoffreedomonthewesterncapitalistsocietypeople'swayoflifewerepsychologicalmechanismanalysisontwentiethCentury,ourunderstandingofhumanspiritsituationhasimportantsignificance.Fromm'sthoughtoffreedomisbasedonMarx'stheoryofalienationbasis,ofMarx'shumanismandthedevelopmentoftherich.Headvocatedfreeandindependentvaluewayoflifetosurvive,tobeintheperiodofsocialtransformationofChinaprovidesatemplate,whichhasimportantuseforreference.Theinnovationofthisarticleisbasedonthemodernpeople'ssurvivalpresentsituationtounderstandFromm'sthoughtoffreedom,withcharacterpointofviewasaperspective,discussedthetheoryofMarx'scontemporarysignificanceandvalueofthetimes;thesystemarrangesfreethoughtofFrommtheory,basicconceptsandbasicmethod;freefromthecategoryoftheFrankfurtschoolorientedevaluationtheoryanalysisanddeconstruction,therebyclearmodernpeople'sspiritualworldofcriticismandconstruction.IV AbstractFromm'sworkisverymuch,buttherelatedresearchdataarelimited,mostbooksduplicatecontentstatusare,inthecollectionofinformationhasthecertaindifficulty.Thisarticlefromtheavailableinformationsetsout,tofreethoughtofFrommnewcomb,inthisarticle'scontenthasyettobefurtherimproved.Keywords:escapefromfreedom,survival,possession,socialtransformationV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目录中文摘要.............................................................IIIAbstract.............................................................III目录.........................................................III第1章绪论........................................................11.1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1.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2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31.4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4第2章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基本观点....................................52.1两种自由: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62.2两种心理:受虐性格与施虐性格....................................82.3两种幻想:科技自由与占有自由...................................112.4两种取向:重占有与重生存.......................................12第3章马克思的“异化”和弗洛姆的“自由”.........................143.1异化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阿基米德点..............................143.2积极自由:弗洛姆扬弃异化根本途径..............................15第4章弗洛姆自由思想的探析.......................................184.1价值取向:重占有还是重生存....................................184.2消费模式:重占有还是重生存.....................................214.3生存方式:重占有还是重生存.....................................24第5章积极自由的实现:理论与现实的融通、构建.....................265.1精神升华:为积极自由之实现提供动力............................265.2社会变革:为积极自由之实现开辟道路............................295.3发展转型:为积极自由之实现确立目标.............................32结注语..............................................................36释..............................................................37参考文献..............................................................37外文参考文献..........................................................39致谢...............................................................40 第2章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基本观点弗洛姆自由思想研究第1章绪论1.1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至少可以区分为人本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科学主义新马克思主义两大思潮。其中,人本主义依旧占据着新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在众多人本主义代表流派和代表人物中,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法兰克福学派是德国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成员所构成的学术团体,无论从人数还是成员理论建树的深度和广度来看,它都是20世纪最大的新马克思主义流派,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埃里希·弗洛姆(ErichFromm)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美籍德国犹太人,国际知名的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1930年,弗洛姆应法兰克福学派创始人马克斯·霍克海默的邀请加入了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重要成员之一,毕生旨在通过对马克思、弗洛伊德和马克思韦伯的理论进行综合,从性格结构及心理机制批判的角度,重点分析发生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人的精神处境,他的涉猎范围很广,包括宗教、社会心理学、以及经济状况对“集体心理”的影响等。弗洛姆所对人的心理和性格的分析,从深度上是一般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所不可比拟的。弗洛姆的著作很多,其中1942年出版的《逃避自由》一书一举使其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学者,奠定了把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加以综合考察的基础。《逃避自由》与1947年出版《为自己的人》,这两本著作概述了弗洛姆的人本理论中性格机制的视角。弗洛姆最流行的著作是1956年出版的《爱的艺术》,他在这著作中概括并补充了《逃避自由》和《为自己的人》及其他著作中的人性理论。联邦德国《明镜周刊》评论说:“弗洛姆著作出版上的成功表明他的思想已经成为了时代精神。”1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对弗洛姆的研究较少,研究资料不够系统性,深度方面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本文试图对弗洛姆的自由思想进行系统整理和解读。国内目前对弗洛姆的研究专著主要有:吴光远的《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郭永玉著《谷底无缘的现代人:弗洛姆的人本精神分析》;衣俊卿的《20世纪新马克思主义》、徐崇温著《西方马克思主义》、欧力同、张伟著《法兰克福学派研究》对弗洛姆的理论思想也进行的评析和汇总。研究弗洛姆的相关论文有,邓志伟发表于台州学院学报2009年10月第31卷第5期的《E.弗洛姆新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贡献》;郑琼梅发表于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3期的《论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的构建背景》;宋桔发表于浙江万里学院学报.弗洛姆关于异化和爱情的理论分析;罗继才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的《现代人的人格发展趋势——弗洛姆的人格发展理论述评》;武建竹2010年7月发表于重庆文理学院学报《弗洛姆的消费异化理论评析及其启示》;]晏玉荣,万站勋发表于辽宁行政学院2010年第3期的《弗罗姆的潜意识理论》等等。吴光远指出,弗洛姆的自由理论与我们一贯而言的自由不同。针对当代人的自由困境,弗洛姆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让人震惊的观点:中世纪的人不自由但内心安定,而当代人自由却不安全。现代人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中,并未获得真正的自我实现的自由,太多的选择让现代人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让人茫然而不知所措,使得现代人要么从自由中逃走,进入一种全新的依赖和屈从,但陷入不能自拔的惶恐和焦虑之中。弗洛姆的自由理论与我们一贯而言的自由不同,弗洛姆认为人天生就要与这个世界统一共存,自由是面双刃剑。衣俊卿评价弗洛姆所作的针对人的心理分析从深度上是一般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所不可比拟的。弗洛姆从人的生存的内在冲突,以及人与自然的矛盾关联入手,把对人的村在的人本学思考同对人的内在的心理机制或精神结构的分析结合起来,又对人的心理机制的一般阐释进入到对现代人的异化的心理机制的具体解析,为我们提供了深层心理机制批判的典型范例。邓志伟认为,弗洛姆的新人道助于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理论贡献,不但继承了人道主义传统建立了新人道主义论文学体系,并重新确立了理性主义在现代西2 第2章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基本观点方伦理思想史上的地位。万俊认为,弗洛姆的学说均以人为出发点。只有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才能使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从心理机制的角度给现代人提供了新的建构方式。国内的多数学者认为,弗洛姆从生存的内在冲突阐述现代人异化的心理机制,这些成就都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哲学家。国内学者的研究多根据弗洛姆的原著进行分析,从弗洛姆的异化理论,或者人道主义角度入手分析其心理批判理论对现代人的启示。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本文从弗洛姆自由的内涵和外延入手,阐析其逃避自由卢纶的内在逻辑。以精神文化批判的视角揭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反思现代人深层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和生存状况。结合当今历史处境思考人本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价值以及现代人积极自由之实现途径。本论文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言。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文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第二部分是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基本观点。从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区分入手、深入分析受虐性格和施虐性格两种不同的心理机制,指出了现代对科技自由与占有自由的幻想,进一步提出弗洛姆重生存和重占有两种价值取向。第三部分是比较研究的角度看弗洛姆自由思想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关系。以异化与摆脱异化的理论为主线来探讨弗洛姆思想对马克思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第四部分是对弗洛姆自由思想的探析。深入阐述了重生存和重占有两种生活模式。从价值取向、消费模式、生存方式三个角度评析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当代价值。第五部分是理论与现实的融通、构建。结合弗洛姆自由理论,从建立重生存的精神变革到社会变革以及未来的发展,讨论现代人自由实现的可能性。本文在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运用了一下几种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方法。弗洛姆自由理论以弗洛伊德的思想和马克思人学为理论支撑,是一套相对来说较完善的理论,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我们需要用辩证的方法看待这个理论,优点之处需要我们加以利用,不完善之处需要我们加以辨别。(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而弗洛姆的心理分析给我们提供了理解现代人精神困境的另一种视角。本文采用的是将二者相结合的方法,是二者相互融于其中,相互包含,使理论用于实践中并为实践所服务。(33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系统分析研究方法。充分利用参考文献,把弗洛姆自由思想放在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及其理论渊源之中,大量阅读相关资料和外国文献,使之对理论有更深的理解和思考。1.4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本文立足于现代人的生存现状来理解弗洛姆的自由思想,以性格角度作为阐释视角,探讨人本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和时代价值;系统整理弗洛姆自由思想的理论逻辑、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从自由的范畴定向着手对法兰克福学派的评判理论进行分析与解构,从而明晰现代人精神世界的的批判与构建。弗洛姆本人的著作很多,但相关相关研究资料有限,大多数专著的内容重复现状居多,在资料收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从现有资料出发,对弗洛姆自由思想进行全新的梳理,在文章内容的充实上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4 第3章马克思的“异化”和弗洛姆的“自由”第2章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基本观点在人类思想史的长河中,如幸福、善良、现实、存在等概念一样,自由这一概念及其包含的社会意义,是一个本质上有争议却又迫使人们必须解答的难题,一直被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所热议。千百年来,自由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延续,从不愿受到束缚的本能到自觉主动的对自由的争取,已经成为衡量人类幸福生活的标准之一,无论王朝更替历史变迁,人们心中对自由的呐喊却从未消失过。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弗洛姆,对现代人的深层心理机制和性格解构的异化性质的揭示与人道主义批判,对人的主体性的呼唤,是贯穿弗洛姆自由理论学说的思想主线。弗洛姆于1900年3月23日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为家中的独子。弗洛姆从小学习《塔木德经》深受犹太文化的浸润。他的父亲和母亲的祖先十分久远,深深浸润着犹太文化,其中不乏离群索居的学者、受人尊敬的拉比或长老。弗洛姆的祖父及其两个哥哥都艾瑞克·弗洛姆是祭司,一个舅公是著名的塔木德经学者。可是在1926年,弗洛姆离开正统犹太教,转向以人本主义解释圣经的典范。弗洛姆于1918年进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学习两学期法学。1919年暑假后,弗洛姆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改学“社会学”。从师于Alfred韦伯(马克斯·韦伯的兄弟)、卡尔·雅斯贝斯(KarlJaspers)和李凯尔特(HeinrichRickert)。1922年从海德堡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至慕尼黑大学专攻精神分析学。1925年-1930年,他在柏林精神分析学会接受精神分析训练完毕。1930年,他开始临床实践,加入法兰克福社会观察学会。纳粹在德国执政后,弗洛姆搬到日内瓦,1934年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1943年离开哥伦比亚后,他帮助组建华盛顿精神病学学校纽约分校,1945年WilliamAlansonWhite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和心理学协会。弗洛姆的孤独促使他对人的内心变化和精神机制尤其的关注。弗洛姆的父亲是一个犹太商人有关,他却为自己的父亲是一名商人而感到羞愧。因为他认为商人活着的目的仅仅是挣钱,这种中世纪的观念让他不敢苟同。他的生活经历使其发现人类无止境的欲望,对财富的过度占有,并没有给人的内心带来真正幸福。对人类的生存处境的疑惑和寻求自身痛苦的解脱,促使弗洛姆不得不去思考现代人的生存问题。第一次5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世界大战让弗洛姆目睹了人类的疯狂,并模糊的感觉到人的行为和心理与社会、政治、文化是密不可分的,逐渐对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弗洛姆希望通过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和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找出一条完美的人类解放计划。他认为虽然工业的高度发展给实现人类幸福奠定了基础,但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为了追求高效率的生产模式,人不得不屈从于令人厌倦的机械化生产劳动,甚至依赖于权威的规范才感到安全。但在逃避自由的范式下,人们常常感受到压抑无助,无法主导自己的命运,陷入了自由的悖论之中,一个人没有健康的精神世界的物质世界之中,人被迫成为自己的工具的人,成为和幸福自由无缘的人,背离了人类追求幸福自由的初衷。我们在阐述弗洛姆的自由思想之前有必要把自由加以定义,以便于我们之后的论述。2.1两种自由: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自由这一概念被广泛的应用在哲学领域、政治学、和法学领域。自由问题除了作为人们追求幸福的衡量标准之一,也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状态和发展前景。为了准确把握自由的涵义,进而科学的阐述弗洛姆的自由思想的范畴和价值,有必要从自由的内涵和意义上加以阐释。在哲学领域中,自由不仅仅表现在人与物的关系上,更表现在人与自身,以及人与他人的关系之中。在人与物的关系上,自由表现为人是否能够利用物为自己所用,能够改造自然界为人类服务被看做是一种自由的表现。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中,自由表现为是否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事务。在人与他人的关系中,更多的体现为,自己的自由与他人自由是否相互冲突。政治学领域中的自由通常被理解为:不受任何约束,没有阻碍的状况,即“免于……的自由”。另一层含义是:自由就是“自己依赖自己,自己决定自己。”即所谓“从事……的自由”。某些西方学者把前一种意义的自由成为“消极自由”(negativeliberty),后者自由称为“积极自由”(positiveliberty)。弗洛姆认为现代人深陷自由的悖论之中,在弗洛姆的自由思想中,同样也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但二者的定义有别于上述定义。他没有空泛的赞美自由6 第3章马克思的“异化”和弗洛姆的“自由”是个好东西。他反而指出,人类出于生存和安全感的考虑,逃避自由屈从权威也是人类寻求安全的心理基础,而且在人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首先是消极的自由。弗洛姆定义的消极的自由是指被动的自由,即人被迫与自然界脱离关系,而产生自由的状态。此种自由的形成不是人的主观的意志的结果,而是被迫不得已的。弗洛姆认为“自由是人存在的特征。”而且随着人的个体化进程的不断延伸,人把自身作为独立而分离的存在物加以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不同而有所变化。弗洛姆从人与母体相分离的过程入手,详细分析这种自由产生的过程。在人类的生命史中,人在母体的时候与母亲是一体化的,然而胎儿一旦脱离了母体成为一个独立于母体的婴儿时,他与母体相分离的自然现象就成为一种客观的现象,形象的说,在个人完全脱离母体之前,他是无自由可言的,但是一旦脱离母体就获得了最初的自由。由于此种自由是被动获得的,因此弗洛姆称之为“消极的自由”。弗洛姆对圣经中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的解释奠定了他的人本主义哲学的基石。也把亚当与夏娃的故事作为比喻,以进化论和存在主义角度解释人类不安的情绪。亚当与夏娃吃知识树的果实,他们意识到当自己仍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自己与大自然已不再是一体。于是他们觉得“赤裸”和“羞愧”。他们已经进化成人类,意识到自己,意识到道德价值,意识到面对大自然和社会的巨大力量带来的无力感,不再是与宇宙为一体,只有动物本能的那个“准人类”。按照弗洛姆的观点,一切罪恶感和羞愧都源于人意识到存在的割裂性。从胚胎到真正的人的相对突然的转变,以及胎儿脱离母体,连接母子的脐带被剪断,标志着婴儿独立于母体。但是这种独立仅仅是粗浅意义上简单的物理上的分离。对于弱小的婴儿来说,他还必须依赖的母亲而生活,在他生存的各个方面都必须依赖他人的喂养和照顾,否则将难以存活。随着孩子的成长发育,孩子会逐渐意识到自己与母亲是不同的个体,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神经系统和身体都会全面发展。接下来,孩子所接受的来自于母亲和家庭的教育会加速他个体化的进程。在弗洛姆的定义中“积极的自由”是指人的个体化进程中自发性的活动。根据儿童学家让.皮亚杰的研究,孩子出生后几个月才能开始辨认另一个人,几年后才可以不再把自己和宇宙混为一谈。那时的孩子才开始表现出儿童特有的自我中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达到断绝始发纽带的程度就会越高,就会更加渴望自由并希望自己独7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立完成工作。弗洛姆认为人的个体化进程有两个表现特征:第一是儿童在肉体、情感和精神上越发强壮,各个方面的能力和活动都在增强。并把第一种特征称之为:“自我力量的增长。”第二是孤独感的日益加深。他认为,个人独立的过程,造成了个体与世界的分离。与此同时也会深深感到世界之大,自己之渺小。弗洛姆进一步阐述,个体化进程的孤独感是源于第一个特征自我力量没有完全与自身处境想匹配的结果。导致自我力量不完全增长的因素包括多个方面,主要原因是一些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妨碍了个人力量的增长。而不完全的自我增长就会带来无力感和孤独感。为了克服这种无力感和孤独感,人们就产生了想要放弃个性的冲动,要把自己完全消融在外面的世界里。这种重新与世界建立的链接和自我增长过程中切断的与自然界的始发纽带却并不是一回事。而是臣服于现存的世界。而臣服又带来新的问题,即加剧了儿童的不安全感,同时制造了敌视与叛逆的情绪。于是弗洛姆开始思考另一种解决方式,人们是否能够通过臣服世界之外的方式,来与这个世界建立新的联系呢?他认为:自发性的活动是唯一一种可以良性循环而不会以无休止的冲突而告终的方式。即:“积极的自由。”他认为人应运用其理智来建立自己的道德价值,不是以服从权威来建立道德价值。弗洛姆赞赏能够采取独立行动的人,认为采取积极的行动就是走出逃避自由樊笼,实现积极自由的有效途径。弗洛姆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详细分析了消极自由产生的由来,指出消极自由引发人的孤独无助,从而使人产生想要屈从与权威的心理需求,从而产生逃避自由的心理倾向。根据两种不同的心理的不同特征,帮助我们理解现代人的心理困境。2.2两种心理:受虐性格与施虐性格把人的心理作为认识理解社会心理的基础,是微观领域社会心理现象的研究。如果社会心理不以个人心理做为研究的对象,它就缺乏了经验特征而失去了现实性。那么我们有必要定义一下什么是健康的心理。按照弗洛姆的定义:健康或者常态就是一个最适合个人成长和幸福的环境。如果一个既定的社会结构能偶为个人幸福提供可能的环境,那么人既能圆满的完成他需要在社会上扮演角色又能满足个人的幸福,但是包括我们所生存的社会绝大多数都不是如此的。社会的顺畅的功能的实现与个人的充分发展往往存在着发展目的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必须区分健康的人8 第3章马克思的“异化”和弗洛姆的“自由”和健康的社会两种角度不同的概念。从社会的功能角度来说,一个所谓能够适应社会的正常人远远比一个所谓人类价值角度意义上的精神病患者健康。但是正常人往往放弃了自我,以便成为别人期望的样子,而精神病患者因为在争夺自我的过程中失败而遁入幻想或精神失常的困扰之中。但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个人发展因为社会的需求而变得不完整的时候,这个社会也可以称之为病态的社会。而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就起因于孤立无援的个人的不安全感。个人随着个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就必然面临两种抉择,一种道路是放弃自我的完整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当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个体而存在之时,面对外在世界感到自身的渺小无助。另一种就是沿着“积极的自由”前行,通过自觉的爱和劳动与这个世界取得联系,在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觉、需求之后仍与世界紧密相连。前一种方法无法带来真正的幸福和积极的自由。臣服所带来的压抑和恐惧并不比孤立无援的消极自由更容易忍受。由此分离出两种性格:受虐型性格和施虐型性格。受虐型性格表现为渴望臣服或主宰,它不同程度的存在于常人和精神病患者身上。最常见的表现方式是,深感自卑、无能为力以及个人的微不足道。这些人有这样的一些倾向,他们贬低自己,自甘懦弱,不敢主宰事物,这些人非常有规律的依赖的自身之外的权力,他人、组织机构或自然。他们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敢伸张自我,他们也鲜有体验到我想、我是的情感。对他们来说,生活就是无法操纵的命运,无比强大,根本无法主宰和控制。与之想对应的就是施虐型性格,具体可归纳为三种表现方式:一是让别人来依赖自己,以绝对的权力来统治他们,以便让他们成为自己手中的工具。二是不但以绝对的权威统治对方,还要剥削、利用、偷盗、抢占别人,不管是物质方面,还是情感精神方面。三是,希望对方饱受折磨。主动的伤害对方,也能是在肉体上,也可能是在精神上的折磨。要臣服权威的心理渴望,这就是权威主义诞生的心理基础。自从人类消极的取得了身体自由之后,人类一方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满足自身的需求。但是由于社会因素,诸如家庭、教育、经济水平的制约,使得绝大多数人们自身能力的提升的速度,远远低于自己所处环境所需要达到的自我满足的能力。人们在大大的世界中感到孤立无援,并感觉到自己的生存无法脱离社会的制约,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以及获得社会认同,而不9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是在人群中成为被孤立的异类,人们选择去适应环境,向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靠拢,臣服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及其生存方式,由此放弃追求积极的自由。因为臣服带来的不仅仅是安全感本身,还有稳定不被非议,不至于被边缘化的生活状态。出于明显的原因,施虐倾向常常不是十分显著,也比较理性化一些,人们常常用对他人的过分友善,过分关心来掩饰施虐倾向,这比受虐倾向的危害形式更隐秘,危害性也更大。一些常见的推理是:“我统治你是因为我知道什么才是对你最好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的利益,你必须服从于我。”还有一种是对自身能力过分自信,认为自己是“如此之伟大睿智,所以我有权力期望他人对我的依赖。”还有一种常见的用来掩饰剥削倾向的推理是:“我已经为你付出了很多,那么我有权力从你那里得到我想要的回报。”还有一种是更具有攻击性的借口:“我已经受到了别人的伤害,我要一报还一报,我伤害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再或者“我先发制人,不过是为了保护我自己以及我的朋友们不受到伤害。”人们常常以为施虐倾向的人是因为性格的强势以及具有侵略性,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还有必要强调的是,渴望权力并不根植于力量而是懦弱,他依赖于受虐者。它是个人自我无法独自一人生活下去的体现,是缺乏真正力量时渴望得到外来的力量的垂死挣扎。权力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有权力统治某人,有统治他的能力,而是有权力做某事的能力,强调能够做,有能力。后者与统治别人没有关系,仅仅指个人能力在面对事情时能否胜任和主宰的素质。我们经常说到的无能为力不是指他没有权力统治他人,而是指自己没有能力胜任某事。弗洛姆认为,个人只要在自我的自由与完整基础之上,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潜能,他就是有能力,不需要借助于统治别人的力量来弥补自己。弗洛姆以纳粹意识形态为例,指出大部分德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下层中产阶级的典型性格就是施虐—受虐性格的人。弗洛姆称之为权威主义性格。他认为施虐和受虐总得来说都是权威的态度,所以使用这个术语。施虐--受虐性格羡慕权威,并渴望臣服于权威,但是同时又渴望自己成为新的权威,要别人臣服于他。法西斯制度自称是权威主义制度,是因为权威在其社会政治结构中占有主导的地位。“权威主义性格”代表了构成法西斯主义的人性基础的人格结构,也正事弗洛姆使用这一含义的所在。笔者认为受虐性格和施虐性格都是逃避自由下两种必然的衍生品。人人的身上都10 第3章马克思的“异化”和弗洛姆的“自由”可能同时具有着施虐和受虐的特质,而整个人格都受到这些特质主宰的个人是极端的例子。但是人们很多时候难以意识到自己的冲动是受到施虐或受虐性格的控制所导致,用弗洛依德的理论所说,这是一种动态意义上的性格,而且是无意识的。某人可能完全受到施虐冲动的控制,但是却觉得自己只不过是责任感和异物感的驱使。虽然可以称某人为施虐性格,但这不是精神病同义词,未必具有施虐或受虐性格的人就是精神病。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在社会环境中所要完成的特殊的任务,还要取决于其所处文化对人行为方式和评价和认同度。2.3两种幻想:科技自由与占有自由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之苦,物质是人类生存之本,让人类认为物质的极大丰富就是幸福的最终实现。于是我们一直抱有这样的幻想,只要我们不再缺吃少穿,只要我们住在明亮的房子,有更多的收入,我们就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当我们什么都不缺乏的时候,就是再次回到伊甸园之时。2.3.1人们认为科技的发展最终能实现人类的自由现代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科技带给人类的巨大的生活改变,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出行不再需要走上几个月,汽车代替了人力和马车。市场的细分,让每个人可以做自己擅长之事,我们不用自己亲自种地种树,在市场上就能交易到我们需要的产品。市场经济无疑是人类经济发展历史中伟大的进程,它促进了商品的产生。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改造和认识世界中里程碑式的飞跃,大幅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技术顶礼膜拜,各种琳琅满目的消费产品是科技发展的成品和象征,标志着人类在操纵自然界能力上卓越提高。生产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也成为人类成功征服世界的标签。人们通过对消费产品的占有,更安逸的享受生活,对不同层次消费品的占有从最初满足自身需要,到财富、个人成功的象征。人们认为只要满足了人类的各种需求,那么人类就实现了真正的自由。2.3.2盲目追求占有并误以为这就是实现自由的唯一途径工业文明带来的喜悦没持续太久,在无限制满足人的欲望过程中,人们变得机械、劳累、厌11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倦。弗洛姆立足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指出:在重占有的生存模式下,物反而成为了人的主人,人在机械占用的过程中异化,丧失了主体资格,成为占有之物的奴隶,人类为了追求占有而活,受到物的束缚而在不知不觉中禁锢,自由之路变得可望而不可即,人的茫然和孤独感让人迷惑,我们看似拥有了一切,为何我们的幸福感却没有想预想的那样满心满眼呢?首先,人类对产品的消费超过了人类需要的本身,在与商品的关系中,人类不再是消费品的主人,也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自由自在的人,而是异化成了一个傀儡,于是人的一切鲜活的特性也随之消失殆尽。其次,人们的成功与否也被贴上了价格的标签。在交易中,物品的价值成为了衡量人的尊卑的刻度表,人类成为待价而沽的商品,人格,礼貌,善良都成为一种宣传自己的标签。最终,在重占有而轻存在的价值体系下,待价而沽的异化人格使人丧失了许多尊严感。人们害怕被社会遗弃,于是放弃自由,从众而为成为人们最安全的选择。对金钱的占有成为取代了对生活需求满足的另一种独立的追求。物不仅仅用来使用,更多的成为一种机械的习惯,一种身为地位的象征,但是这种象征给人带来浮华的辉煌之余,投在心中的阴影却与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们错了吗?对于科技的发展可以实现人类自由,以及对于占有更多的消费品就能够幸福的幻想,让人们单纯把占有和科技进步和美好的生活画上等号。这种对金钱单调乏味的追求,又让人丧失了人的生活目的,成了金钱的奴隶,与满足自身的需要相比,为符合社会成功的评价体系而焦虑追求反而成为人们最为重视的生活重心,渴望自由的人们在盲目的积累金钱中重复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却相对工资较高的工作,自己的需求变得模糊而空洞,注意力都被自己的薪水是否比别人高,自己的房子是否比别人的大,自己的车是否比别人的名贵所吸引。即使是学术研究,也以是否热门,是否能够找到好的工作为出发点,而不是以自己的兴趣为基础。法律、英语、计算机、会计、经济、建筑等热门学科以被报道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成为各个大学的热门专业,即使是学校的教学也把这些放在重要的地位。我们需要更多的钱,我们用奢侈品包装自己以显示自己不同的品味,我们浪费了很多不需要的社会资源。2.4两种取向:重占有与重生存弗洛姆由逃避自由的生活状态中引申出两种不种的生活模式:“重占有的生活模12 第3章马克思的“异化”和弗洛姆的“自由”式”和“重存在的生活模式”。他引用了两位诗人在散步时对一朵花作出的反应来说明这两种态度。一个英国诗人的诗是这样写的:在墙上的裂缝中有一朵花,我把它连根一起拿下。手中的这朵小花,假如我能懂得你是什么,根须和一切,一切中的一切,那我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上帝和人。一位日本诗人是这样写的:凝神细细望,篱笆墙下一簇花,悄然正开放!弗罗姆说,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位英国诗人对花的态度是想要占有它,诗人就像西方的科学家一样,为了理解“真理”而不惜分解生命。日本诗人不想去摘取它,只不过是仔细地“看”。全诗的最后两个音节是以日语中的小品词表达的,它往往是与一个名词、形容词或副词连用,表达某种惊羡、赞美、痛苦或者快乐的情感。就其精神而言,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与一个以物为中心的社会对应的就是这两种生存方式。远古时代,人类面临着物质的匮乏,相互合作才能生存下去,采取“原始共产主义”的方式可能最为有利。可以想象那时初民的心灵是以体验为主的。占有取向是随着西方工业社会的形成,即财富的增加而逐渐占据人的心灵。它表现为人生活的中心就是对金钱、荣誉和权力的追求,以至我们无法理解一个不是建立在占有欲之上的社会之精神。13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马克思的“异化”和弗洛姆的“自由”弗洛姆自由思想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把异化理论提升为马克思理论的基点上,认为马克思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异化和扬弃异化,并在此基础上从精神分析和心理机制批判的角度探讨实现人类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人道主义研究。3.1异化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阿基米德点弗洛姆认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阿基米德点。马克思的全面理论都是围绕着异化理论为核心展开的。这一点,在学术界一直存在很大的分歧。以前苏联为代表的哲学界对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着较低的评价。他们或者把异化理论定位于马克思年轻时代不成熟的理论,或者只承认异化理论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价值。而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为马克思后期的思想奠定了基础,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弗洛姆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中明确断言,看一看异化概念在著作《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青年马克思的思想中怎么样的占据中心地位,后来在撰写《资本论》的“老年”马克思的思想有时怎样的继续占据中心地位,这对于理解马克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弗洛姆认为,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实现人的复归,即实现自然醒的,丰富的,与他人和自然发生自然关系的而且没有被异化,没有被损伤的个体的回归。马克思的角度是:就个人自身来考察个人,个体受分工支配,社会化大分工使个人变成片面的人。进一步来说,分工造成了个人发展的片面性;机器的产生使旧的分工制度赖以存在的技术基础丧失了,那么个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为大工业发展的客观需求,而机器的资本主义运用又再生产旧的分工,并使个人的片面发展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的概念,必须在消灭私有制及其分工以后,才能真正达到这个理想。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最终为普遍的个人全面发展开辟道路。在马克思看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旧的社会分工的消除和私有制及剥削制度的消灭,人们将获得平等发展的条件,劳动由作为生产要素的手段变成了人的第一需要。异化劳动不复存在,人的活动表现为全面化的活动,人们将摆脱地域的和民族的各种局限,从14 第3章马克思的“异化”和弗洛姆的“自由”而建立更加广泛、全面的社会关系。人的体力与智力、潜在素质和现实能力都将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十七十八世纪之后,出现了众多宣扬自由思想和人权主义的思想家,他们肯定人性,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形成提供了理论的萌芽。文艺复兴发现了人的力量的伟大,赞扬了人的创造力,提出了要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这是人道主义最初的萌芽。人道主义把观察世界的基点放在人自身上,赞美人的理智,反对教会与神学。恩格斯也曾经高度评价了文艺复兴给人类带来的进步:“这是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激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弗洛姆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出发,认为马克思关心的是人,而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马克思的目标就是把发挥人的各种潜能,把人从物质利益的束缚的牢笼中解放出来。而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也是人道主义。他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中指出,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人创造自己的历史,人是自己的创造者,人类在市里的过程中产生了自身,在自己的劳动和进化中改变了自身同自然的关系。“劳动是在人和自然之间一个其中介作用的因素,劳动是人用以调节它同自然的新陈代谢关系的一种努力。劳动是人类生命的表现,通过劳动改变了人和自然的关系,因此通过劳动人也能改变自己。”“马克思考察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同空想社会主义者及现代人本主义者不同。他不是简单地从人性出发,不单纯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虔诚,而是以生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着眼点,从弥补生产发展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给个人发展造成的缺陷入手,最终谋求全人类的彻底解放。”3.2积极自由:弗洛姆扬弃异化根本途径弗洛姆坚持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出,要解决这种存在的分裂,唯有全面发展人类独有的特性─—爱和理性。放弃重占有轻存在的生活模式,建立重存在轻占有的生活体系,是实现真正的自由唯一的途径。弗洛姆认为,只有当我们减少占有方式即非存在的方式,也就是说,不再紧紧抓住我们所占有的一切不放,“心安理得的坐享其成”,坚持我们的占有物来寻求安全感和身份的时候,存在的方式才会出现。15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作为现代性的批判者和反思者,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深刻而又全面的剖析,并形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完整科学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考察,深入解析了人在现代化过程中所塑造的生存格局以及相关制度,以及在这个大环境中现代人陷入了物化和片面化的命运。随着几次科技革命的完成,工人运动的兴起,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开始日渐暴露。建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弗洛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批判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从精神分析和心理机制批判的角度探讨实现人类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人道主义研究。与那些只把异化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观点不同,弗洛姆不仅肯定了异化理论对于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而且赋予异化理论以十分突出的地位,因为从法兰克福人本主义学派来看,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异化的扬弃和人道主义的生成。“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是抽象地论述人的全面发展,而是把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联系起来,而且科学地预见未来发展的必然。占有指固定的,可被描述的物。存在意在体验。马克思说:奢侈如同贫穷一样都是罪恶,我们的目的必须是充分地生存,而不是去占有。人一旦丧失了自主性和目的性,就会沦为外在目的的手段和工具。“整个分工发展史和人的发展史都证明,旧分工是人的片面发展的直接根源。它把个人强制性地凝固在某一活动范围内,不断地裂解着人的‘原始丰富性’和低级的‘圆满性’。分工愈细密,人的发展就愈畸形和片面,分工和人的畸形片面发展齐头并进。人的活动被分成几个部分,人自身也随之被分成几个部分,为了训练某种单一活动的能力,其他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能力都成了牺牲品。”马克思提出个人全面发展问题并非只是给未来社会提供一副蓝图,而是由于在资16 第4章弗洛姆自由思想的探析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个人的畸形发展已经达到威胁工人生存的地步。他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同,无意教条式地预测未来,而是以冷峻的目光解剖导致个人畸形发展的残酷现实世界。他不停留在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指责上,而是科学地追索个人片面发展的由来,寻求改变这种无情现实的道路。这就是说,普遍的个人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者追求的理想,而普遍的个人片面发展则是任何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虽然不必侈谈个人全面发展的最终实现,但不能对‘旧的分工’所造成的个人缺陷袖手旁观。”17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弗洛姆自由思想的探析弗洛姆自由思想把人的生存方式概括为重占有与重生存,是基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利用精神分析法对现代人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和批判,并指出重生存的生活方式是人类实现积极自由的康庄大道。本章从价值取向、消费模式、生存方式三个角度评析弗洛姆自由思想对重占有和重生存的取舍。4.1价值取向:重占有还是重生存卢梭在《论人类的不平等起源》一书中说:“世上最奇怪的事情,莫过于一个人划出一片土地并声称说这是他自己的,而且周围的人居然全然没有异议。”这种财产可以称之为私有财产,财产的所有者就是财产的唯一主人。他拥有充分和排他的权力去剥夺其他一切人对这一财产的使用权和享受权。这个权利如今被正式的写在我们的法律当中。私人所有制产生之后,被认为是一个普遍合理的范畴。然而,倘若我们考察一下人类经济的发展史,特别是众多的、不以经济为主要活动目的的各种文化之后,我们很容易发觉,私人所有制实际上不过仅仅只是个特例,而不是常例。对重占有产生的根源、和重占有的特征分析,有助于我们对两种价值取向进行取舍。4.1.1重占有的生存观根源于私有制在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中,获得财产并且享有财产的所有权是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正如同西方的法律谚语:“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占有的生存方式表现为排他性的独占。这意味着,一旦我获得某种物品,就不需要我做任何进一步的努力来维护我的财产。佛教称这种行为模式为“贪欲”,犹太教和基督教称此为“贪婪”。它使得物品和人都成为一种客体的可能,并使之从属于另一种力量。“我有某物”这一句型表达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占有关系,它被赋予一种永久性的存在状态。但是,这种永久性是否真的存在于主体和客体之间是值得探究的。另一方面,这种心理往往会诱发人内心负面、或者是罪恶的念头。一位历史学家感叹道:“你的”、“我的”这两个词,使我们短暂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难以言表的罪恶。是的,更多占有的诱惑会把我们都变成傻瓜、强盗、恶人。只要去读读凡·高的传记和他的书信,也许你就能体会到心灵中那些与物质占有无关的内容是多么美好、令人心醉。18 第5章积极自由的实现:理论与现实的融通、构建4.1.2重占有的生存观是主体客体化的根源主体的死亡会使得主体失去占有某物的社会地位。然而,客体也同样不能永久的存在,它可能被损坏,被丢失,或者失去其自身的价值而不能为我所用。认为作为主体的我们能永久地占有某物,其实是基于一种对永恒不灭实体的幻想而已。从表面上看我似乎什么都有,而实际上我什么有没有。客观而言,我对客体的拥有、占有和支配在漫长的生活过程中不过是昙花一现。弗洛姆认为,在占有这一生存方式当中,个体与其拥有的物之间并不存在有生命的关系,不管是物品本身还是人,都成了物,我拥有它,因为我具备占有它的力量。然后这种关系也同样可以反过来阐述,它拥有我,因为我对自身的认识,是建立在我占有它的基础之上的。笔者在这里认为,弗洛姆的这一观点过于片面,占有只是人活着时候与物的相对状态,也是一种人支配物的外在表现形式。刻意强调占有的暂时性,会让人茫然不知所措。其实占有是人存在的基础,而当占有超出了自己需求,如同弗洛姆的以人们购买汽车为例,在汽车功能完好仅仅因为厌倦和攀比就开始物色新车,频繁的购买更新新物件,才是一种真正病态的心理。4.1.3重占有的生存观存在的合理性“重占有”的生活态度的存在基础在于,它可以成为创造更多财富的原动力。17世纪以来西方的智者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创立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到现代他们又非常聪明地创造出一种“超前消费”的理论。这就让“占有”从生理层面(有限的)进入到心理层面(无限的),促使人不顾自己的消费能力不停地消费,这个理论让商家和消费者达到双赢的同时,也完成了对现代人心理取向的改造,只把谋利看作人的行为动机,不再相信自己和他人还有其他动机。整个社会以这种理论来设计,最终造就出符合这种理论的人。以至今天我们分析人与事已不得不依据这种谋利理论了。但它也让人短暂的一生失去了许多与财富无关的美妙时刻。而当前的经济危机已经展示了超前消费的弊端。占有的生活方式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知道物质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工业文明在短期内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快捷高效的生活让人们感受到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和喜悦。自然科学的大幅度进步,曾一度让人类认为技术的进步是无止境的,工具的使用和技术的进步,拓展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这种无止境的19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发展使人类认为自己成了的新的造物主,无所不能的科技发展最终会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人类最终能对自己所生存的自然界享有完全的掌控力。然而,纵观工业文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的异化史。盲目的满足人类的欲望,让人类成为追求占有的机器;随大流走的思想方式被固化,人们失去了自我的思考,因为人生似乎已经有了固定的模式,发展经济成为各个国家的首要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似乎成为毋庸置疑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民众屈从于那些有人格或无人格的非理性的权威从而做出了虚假的认同和价值取向而不自知。4.1.4重占有生存观的特征占有的这种生存模式并不陌生,它的存在之普遍让人随处可见。旅行时,重占有的人养成拍照的习惯。原来摄影是一种休闲和艺术。用其拍摄手法呈现并保存一些无法亲临,或永久存在的事物,以分享给大家或者留作纪念之用。但在旅行中不断的按下快门的游客,似乎看取景框的时间远远多于景色本身。对照片的占有成为旅行者对朋友炫耀的一种资本,对于景色和当地人文的体验,他们并不放在心上,这样的旅行除了收获了一堆没有生命的照片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收获,旅行本身的目的也变得不那么重要。社会的主流价值理念认为,重视占有才是人类最自然的生存方式,甚至是唯一可以接受的生活方式,因为没有衣食住行,人类就不可能存在。在人与物关系上,表现为所有和占有。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孜孜以求的是获得财产,追逐利润。例如在重占有的生活方式下,在学校里学生们确实会认真记住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从而理解其中的逻辑并尽量一字不差的把他们写在笔记本上,以便他们日后的记忆背诵,最重通过考试拿到好的成绩。然而学习的内容却很难成为他们思想体系的一部分,更没有丰富他们的思想体系。他们除了用书本上的观点当做自己的观点之外,他们对于讲课的内容可谓是一无所知。在社会上,社会的统一化标准早就了统一化的欲望需求,为了达成社会评价标准而机械化占有财富,人反而变成了自己追求财富和权力的工具。个人的需求被遏制,单向度人的变得更受到大家的追捧和欢迎。工作更多了是为了得到认同,而不是做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事业。然而物质资料实现极大丰富是否就是人类的终极幸福呢?人类之间的矛盾是否就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呢?弗洛姆继承弗洛依德的观点认为伴随着人类的工业化进程,人的心理因素在幸福感上起到很大的作用。20 第5章积极自由的实现:理论与现实的融通、构建自由在重占有的生存观中成为了一种好听的口号,人们并不需要真正的自由。因为统一化的生活似乎更能在短时间内让人取得更多的成就。人对物的占有是重占有的生活方式中人与物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呈现了占有的表现形式。如人们称我的医生,我的律师,人们以拥有私人的服务团队而感到身价倍增。甚至在人与人的爱之中,也体现为一种占有,爱情本身不再是感觉的体验,而是证明自己值得被爱的标志。伴侣更多的显示着自身的身价,优秀的伴侣更是如同私人藏品一样让人骄傲,惹人羡慕。甚至人们频繁的更换伴侣以证明自己的魅力不减。再或者对自己魅力的不自信而导致的自卑自怜,认为自己没有人爱是因为自己不够可爱,于是女孩子费经心思打扮自己,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加可爱,男孩子伪装自己的衣着,约束言谈举止希望得到更好的评价以赢得更多人的喜爱。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工具,而对方也是体现自身值得被爱的工具。这样做的未来将走向何方呢?熟悉之后,如同我们买来的汽车一样也将在我们眼中失去魅力,而转向新的对象,爱也成为新的消费模式。观念和习惯甚至也可以成为所有物。甚至人们称之为传统。一旦传统发生变化,就意味着安全受到了威胁而让人不安。4.2消费模式:重占有还是重生存弗洛姆认为,在现时代生存环境中,正在徘徊着一个幽灵,但它的存在只有很少数人才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个幽灵就是:“一个完全机械化的社会,它服从计算机的命令,致力于最大规模的物质生产和消费;在这样一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自身被转变为整个机器的一部分,尽管他吃得好,娱乐得好,然而他却是被动的,缺乏活力和感情的。”人的主体性丧失了,日渐成为一个被动而且贪婪的消费者。弗洛姆敏锐的发现异化状态不仅仅存在于马克思所说的生产领域,也蔓延到人们的消费领域。消费作为当今社会占有资源的最主要的方式,是占有的动态过程。在现在社会中,占有的生存方式无处不在,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模式。4.2.1重占有的消费观引发的结果就是异化消费一则箱包广告中所说:“艾华仕箱包,装得下,世界就是你的。”重占有的消费观引发的结果就是异化消费,即把消费当做是自我满足的手段,把消费当成是人生的唯一乐趣和证明自己价值的方式。比较而言,重存在的消费观更尊重个人的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21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重占有的消费特征是指占有那些固定的,可被描述的物,把所占有的物品当做证明自己身价的标志并以此作为幸福与否的衡量标准的消费方式。因为被经济的高速增长就能带来幸福的假象所迷惑,人们奉行“不消费就倒退”的理念,这种里面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拼命加大投资的力度,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刺激居民消费,以此来拉动经济的增长。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无可厚非,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不仅仅只依靠经济增长就能够实现。在不少人眼中,增长已经不是单纯了为改善人们基本生活条件的手段,增长甚至已经成为了工作的唯一目标。衡量一个人的业绩,无疑是用增长的数据作为他进步的标志。但是在已经满足日常生活的条件下,大量建造的豪华别墅,不断推出的各式新款豪华小汽车,普通民众可望而不可及,刺激的可不仅仅是富人们的消费欲望,更使得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对奢华生活产生向往之情。于是乎,越来越多的人在消费上互相攀比。普通人虽然无力消费高档商品,但他们越来越倾向于以广告为媒介的消费。人们购买某件商品往往不是看中它的实际使用价值,而是被商家打出的精彩广告所迷惑。更严重的是,人们购买消费品,不是为了使用或享受而只是为了占有它们,因为占有可以标明他的社会地位,高档消费纯粹是为了炫耀,以此展示出自己的优越的社会地位,为他博取名望。4.2.2异化消费造就被动人格被动人格就是因为消费异化产生的。此种人的内心是虚空而虚无的,他沉溺于能够购买更多、更好的消费品,并且不由自主的去吃、去买、去获取和使用更多的已经超出他个人需要的东西。通过不断地消费,心中空虚、瘫痪和无力的感觉才能够暂时离开,这样才会感到自己还是个活着人。“被动的人格”不仅仅体现在他购买消费品时是被动的,而且在闲暇时间里他同样被束缚着,我们可以称之为“异化的消费者”。无论人们是购买了一辆汽车,一件衣服,还是些小玩意。在使用了若干时间后,除去物品的损耗,人们也同时对它产生不可避免的厌倦,主人就会因为讨厌而丢弃它。获得、占用、厌倦、丢弃、再获得,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当今消费者的恶性循环。这种消费方式使人们对消费如饥似渴、永不满足甚至出现了以商品作为宗教信仰的人,他们心中的天堂应该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商店,这里拥有应有尽有的新鲜货色,而他的口袋里装着满满的钱可以随意的购买任何一件他喜欢的商品。然而,这种无止境的消费的渴望已经和人的真正需要没有关系,只是顾客深入了广告商虚无的22 第5章积极自由的实现:理论与现实的融通、构建需求宣传和销售的巧舌如簧之中。对消费欲望的无限制满足以及对这些虚假需要的认同导致了人的精神麻木,最后导致了自我的毁灭。因此如果我们说,19世纪时代象征是如尼采所说是上帝死了,那么20世纪的时代特征我们不妨称之为“人死了”。现在越来越多得人,不仅仅是门外汉,甚至很多学者和科学家也都认为,人由于自己胜利需求来让自身产生运转,人饿了需要进食,冷了需要衣服取暖,如孔子所说,食色性也。如果这些自然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人就会产生精神或身体的疾病,甚至导致死亡。而需求一旦满足,人就会完好如初,一切都正常。然而现代社会不但造出了商品,也创造出无尽对商品的欲望。弗洛姆说,现代社会人对于商品的欲望永不满足,总是在追求吃喝玩乐,以及更舒适的生活,但是这些需求往往不是基于自身需求。当广告大肆宣传的时候,即使一个本来过的不错的人,也会觉得自己现在过得太寒酸,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广告和装潢对于需求起着越来越打的引诱作用。弗洛姆所表述的异化消费状态应该严格界定在已经实现基本生活需求之后盲目跟风追求名牌,超出人们需求范围的浪费社会资源的消费状态。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仅仅创造出了大量的生活用品,也有大量的奢侈品。4.2.3占有已成为人类不能承受之重盲目无节制的消费必然的导致过度生产,引发两大危机:一是严重的生态危机,环境公害层出不穷。二是,战争危机。占有的贪婪必然导致本来就稀缺的资源分配不均,为了争夺资源小则引发人们之间的争执,大到国家而引发战争。我国的口号是:“不走资本主义的老路。”然而,当代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破坏已经是触目惊心,片面的以经济增长来定义发展,或者以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为借口,对森林草原、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改造,不仅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原本可以循环再生的环境,另一方人们也尝到了污染、全球变暖、气候问题等难以短期改善的恶果。由于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灾害,使得被污染区域人们的生活质量不升反降。当代资本主义牺牲生态领域来转嫁经济危机的作法,试图通过对大自然进行掠夺来缓解资源稀缺所带来的经济困境,现在看来并没有任何积极的效果,相反,生态危机的影响已经不再是某几个国家或地区,而在整个地球上蔓延着,危及这这个星球上生存的每一个人类。各国政府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以法律规范来硬性保证环境问题,国与国之间也加强合作,分配各国在环境保护上得责任和义务。而生态危机的解决更需要科23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技上的创新、社会制度上的变革,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世界人口的控制等等。但从解决根本问题的角度上来看,学者们更加关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但是,既定制度的形成不是朝夕之间,而社会制度的变革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且具有滞后性和延缓性,不可能一蹴而就。而社会的变革是以社会大多数人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转变为前提和必要条件的。于是,个人自身修养的提高和价值观的转变就显得至关重要。中国的生态危机的日益加重,迫切需要政府和媒体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的环境和生态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的消费观。4.3生存方式:重占有还是重生存虽然重占有和重生存这两种生存方式都存在于人的本性当中,是两种可供选择的可能性,但是我们维持自身生存的生物本能,无时无刻不再强化人们对物的占有,而自私和懒惰并不是人的本性的真正展现。停滞不前、固步自封和倒退,简而言之,依赖于自己所有用的一切,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是很有诱惑力的。弗洛姆指出也许放弃重占有的生活方式对人们来说是十分苦难的,因为他们很害怕这样做。因为一个人清楚自己拥有什么,他才能感觉自己是安全的,并因此仅仅抓住这些东西而不松手。重生存的生活方式的先决条件是,个人的独立、自由以及批判精神。他就是要求人们积极主动的去生活。这种主动性说的不是那种外在的,身体的活动,而是内心的活动,是创造性的运用人的力量。重生存的生存方式从原则上讲体验是不可被描述的。存在是一种内在的主动,而非外在的强制。人们只有不断的消除重占有的,以及不是以生存为价值取向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不能让物欲支配了我们的灵魂。只有这样,重生存的生活方式才能够欣欣向荣。为了能够这样那个自由自在的生活,人们必须抛弃自我中心主义和自私自利的思想。斯宾诺莎认为,受非理性趋势的人的心灵是病态,只有追求健全的成长和发展,人们才是自由、理智和愉快的,而且在心理上也是健康的。相反,如果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只想利益和金钱,一个沽名钓誉的人只想着荣誉,这些人往往不会因此就让人厌恶而被视为精神病。但是,贪欲、虚荣心、淫欲等等都是一种精神病。没有伪装的存在才能实现真正的存在。表面上的繁荣和神武,但是内心却很脆弱;表面忙碌,却内心空虚;人前热爱生活爱朋友,其实却为了不断扩大自己的私人利益,这种表面现象和内心真我的相矛盾,就埋下了不合的种子。也许我的行为能部分的反应我的存在,24 第5章积极自由的实现:理论与现实的融通、构建但是它确是一副假面具。行为学研究的就是通过研究人类的外在行为,来分析人的性格特征。不同性格的人或者人群在特定的环境下有着特定的行为方式。没有伪装的存在的概念也是斯宾诺莎和马克思思想中的主要观点,也是弗洛依德的基本发现。事实证明,人生来都有一种要求真正的生存的深刻的愿望,那就是表现自己的能力,有所作为,与别人相联系以及摆脱利己欲望的束缚。弗洛姆认为,在重生存的生活方式中,从感情上来说,人们并不重视个人拥有的私有财产的多少,在重生存的生活方式中,从同一事物中获得快乐的人不只一个,而是千万的参与者,因为不是一定要占有才能享受它。这种情况下,人们没有必要再进行竞争或者争夺,而是更能深刻的体验一种悠然而生的幸福。弗洛姆还就此提出了六点说明。一是对动物观察,很多动物即使在没有食物报酬的情况下,仍然乐于从事困难的任务。二是神经生理实验证明了神经细胞固有的活动性。三是幼儿的行为,幼儿具有对复杂刺激做出积极反应的能力和要求。四是学习行为,很多研究表明,儿童对学习的东西的惰性是因为要学的东西通过枯燥死板的传播方式传递给他们的原因,相反如果一件事物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学生们就会表现出莫大的积极主动性。五是劳动行为,在欧洲和美国一批工厂里的研究都显示同一结果,一旦工人有机会在其劳动场所发挥自己的主动权,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了解全部生产过程以及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会发生令人惊讶的变化,他们变得富有创造性,积极而且富有想象力。六是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大量事实。弗洛姆的假设也有很大的片面性,甚至带着宗教的色彩。他认为消费异化固然有社会经济制度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放弃了对幸福和自由的追求。由此得出结论,社会的变革归根到底是人的道德更新和心理变革。但是,这种变革实质上否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所以他也就无法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源性的问题进行彻底的批判与斗争,反而从在客观上起到了为资本主义经济剥削开脱的作用。弗洛姆的思想是典型的改良主义和“清醒的乌托邦”,也是与历史唯物主义有着本质区别的“伦理唯心主义”历史观。25 结语第5章积极自由的实现:理论与现实的融通、构建马克思认为,用来消除已经发现的社会制度弊病的现成手段,同样也应该存在于已经发生变化的生产关系之中。这些手段不应当从头脑中发明出来,而应当通过头脑从生产的现存物质状况中发明出来。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弗洛姆怀有拯世救人的善良愿望,但在资本主义体制之中,他的人道主义乌托邦思想从建设人的精神伦理道德上可以起到一定的影响,但是从社会变革的大方向上,仅仅依靠思想的改良还不够,在精神升华的动力下,还需要社会、文化、制度的变革为积极自由的实现开辟道路。5.1精神升华:为积极自由之实现提供动力弗洛姆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挖掘人的自由问题,他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生存所固有的矛盾。首先人是一种动物,但同所有其他动物相比较,人的本能结构是不完整的,因为不足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于是人类发展语言和工具。其二,人想其他动物一样具有智力,但是是具有自我意识的生命。人感受到自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服从于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另一方面,人又有超越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马克思认为,人本质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资本论》的第一卷第三部分,马克思使用“人性”这个概念,并认为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的本性的条件下是没有异化劳动的。”人即是自然的部分又要超过自然满足自身需求的矛盾造成了人的两歧。人要么回到自然界中去,回到动物中去,弗洛姆称之为倒退性质的统一。试图摆脱使他成为人且给他带来烦恼的东西:理性和自我意识。这里必须指出,对于大众而言,理性和自我意识不是别的,而是公众舆论,当人们的思想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时,人是绝不会惊慌失措的。这也是逃避自由,屈服权威思想,寻求安全感的人类心理之必然结果。积极自由是一种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人的一切力量的全面发展,使得与人自己的处境相适应。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改编而成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就有对此的生动描写。影片的主人公兰彻是一个印度富翁家佣人之子,但是酷爱读书,在学校里不拘小节,从不死记硬背,校长非常不喜欢这个不守常规的孩子,但是他却年年年级第一,最后成为拥有400多项专利的大科学家,并自26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己开办学校,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该影片的片头曲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赏:“他如风一般自由,似风筝飞翔天空。我们靠前人指路,但他却自己铺路。跌倒,爬起,他无忧无虑的前行。我们为明日之忧烦恼。他只顾畅想当今,让每一分钟活得充实。”影片抨击了印度填鸭式教育带来的弊端,学生们只会死记硬背,成功的标志就是追求功名。孩子们为了就业被迫去学习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的学科,好奇心被扼杀,成绩的高低决定着学生的优劣评价。其实生活中特别是青年一代中,也正在形成一种与传统观念不同的观念。这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些人敢于存在而不是靠占有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苹果计算机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的演讲在网路上风靡一时,引起了广大青年人的共鸣和认同。他说:你需要去找到你所爱的东西。对于工作是如此,对于你的爱人也是如此。你的工作将会占据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你只有相信自己所做的是伟大的工作,你才能怡然自得。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全心全意的去找,当你找到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的。就像任何真诚的关系,随着岁月的流逝只会越来越紧密。所以继续找,直到你找到它,不要停下来!以学生为例,在重存在的生活方式中学生们以存在作为与世界发生关系的方式。那么学习的方式也变得全然不同起来。他们会有准备的考虑这节课的内容,在脑子中准备一些问题或者是自己所遇到的难题,也许前人的知识刚好可以给自己合理的建议和启发呢。他们不是被动的背诵学习的内容,更多的,他们在思考。他们积极的领悟,并对知识做出主动的、创造性的反应。他们更多把学习的内容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他们用知识促进自己的思维方式,丰富自己的头脑。对这些学生而言,学习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而不是简单的体力活。学生不应该仅仅去占有知识,更多的需要受到知识的影响来改变自己,使得自己发生良性的变化。在重生存的方式中,学生们不是机械的占有,而是将精力却不集中在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去。亦舒在《理想生活》中写道:什么叫做理想生活?不用吃得太好穿得太好住得太好,但必需自由自在,不感到任何压力,不做工作的奴隶,不受名利支配,有志同道合的伴侣,活泼可爱的孩子,丰衣足食,已经算是理想。日本漫画家写道,这是无聊家伙的世界,他们想把我们统统变成奴隶。他们想方设法产生消费,但那不是我心甘情愿的。不要指望和他们对抗,也绝不要认为对抗就是力量。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超越现实,“自由”的生活。至于27 结语他们的目的是否真的如他们所认为的那样有价值,这无关紧要。尽管他们不够严肃、准备不足,或者不那么专心致志,但是这些年轻人敢于存在,不期望得到什么回报或者拥有什么东西,甚至在社会上和哲学上显得天真幼稚。但是他们却比他们的长辈真诚的多。他们不会为了成为市场上另他人满意的商品而成天的打扮和伪装自我,他们也不会通过撒谎来维护自己的形象,他们更本真的生活也爱这种本真的生活方式,他们在寻求着自己感受生活的途径,而不是消费和占有。建立独立自主的人格,重视生存摆脱异化是实现真正的自由的具体措施。弗洛姆认为,重占有的人,就像是一个疯狂的守财奴,试图把世界的一切都据为己有。而重生存的生活方式才是人类自由的出路,一个人的存在不是为了掠夺、摄取和拥有一切,他的存在体现着他的独立、自主、批判精神,他充分施展自己的能力和才华,用着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开创一个美好的生活,弗洛姆还设计了他的理想社会和理想的新人,并对这个新时代的到来报以乐观的精神。但是,绝大多数人发现要使得自己抛弃占有的倾向实在是太难了,任何这样的倾向的尝试都仅仅是有限的尝试,要完全放弃占有会让每个人都忧心忡忡,因为失去了安全保障,人就感到如同被抛入大海的一叶扁舟无所依托而惶恐不安。弗洛姆在《占有还是存在》一书中提到:“所谓存在就是要求人们放弃自我中心,抛弃自私心里,或者用神秘者的话来说,就是使自己达到一穷二白的境界。”在这里笔者认为弗洛姆认为完全抛弃占有的表述方式很容易给读者以误解。哲学中的“抛弃占有”不等于变卖家产,更多的是指在心里上不以占有为目的使用物,还原物的本来面目,为人类所用,服务于人类。人类运用自身的力量,独立对社会和取舍进行判断,有意识的反对异化,做不被物欲所控制的贪婪的人,而真正的体验生活,积极主动的安排自己的人生,不随波逐流,不盲目的屈从于权威,才是存在的生活状态的真谛。就人性而言,人的本质不是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可以简单评价的实体,人的本质根植于人类生存状况这一矛盾之中。道德经中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善恶之比在于比较之中。占有还是存在也是一样。这种矛盾需要解决,解决的方式要么退回动物,要么积极进步。但是,人类不管达到一个什么新的水平,都会出现新的矛盾,正是这些新的矛盾又迫使他去寻找新的解决方法。一劳永逸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不存在的,人的生活方式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8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自由的选择蕴含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之中,蕴含在每一件细微的小事之中。从一种意义上来说,自由是一种态度,一种定向,它是成熟的,充分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人的性格结构的一部分。他用理性来把握实在,他体验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实体,而同时又觉得与他人是紧密相连的一体,他不屈从于非理性的权威,而是自愿的接受良心和理想的合理权威。只要他活着就处于不断诞生的过程之中,并且把生活的赠礼看做是最珍贵的际遇。精神的健康自由之路,并非能够强加于人身上的,也并非依靠机械的学习就可以拥有的,人只有可以克服自身的本性,牺牲占有欲的冲动才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除非这个人自身发生内在的改变,自觉主动去爱这个世界,去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并用理性的合理知识来充实自己,扬起无止境的贪婪。弗洛姆的论述有着某种理想主义的意向,作为理想追求的目标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具体的人的改造却有着乌托邦般的幻想,和难以操作的模糊界限。因为内在于人的过程总是受到社会环境,发展不均衡的制约,如何在广泛的范围内推广,这是个问题,但是哲学的思维能够引人思考就已经具有了价值。5.2社会变革:为积极自由之实现开辟道路什么样的社会才符合积极自由,重存在这种精神健康的目的呢?最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没有一个人是别人达到目的的工具,人们以友爱和体验为幸福的标准,以合作和分享为共同发展的存在方式。一个既定社会的普遍精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会影响每个人向进步或者倒退两个方面的发展。即便如此,个人的自由和健全的社会依然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异化的深刻危机,弗洛姆并未停留在愤怒的批判与声讨上,而是积极乐观地构想人道化的健全社会,提出总体变革的纲领。他认为,要走向健全社会,就必须从根本上变革经济体系,并从政治、经济、文化、伦理诸方面对社会进行总体变革。同时,他也同意罗马俱乐部代表人物M.D.梅萨罗维奇和E.佩斯特尔等人的观点,认为应当把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同必须注意全球性问题的伦理方面,同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建立崭新的、真正人道主义的伦理学、改变人的内在本质联系起来。因此,他最终把总体变革归结到人的心理变革和道德更新上。他清醒地意识到,对人类存在的真正威胁之一,是西方社会内部道德力量的衰落29 结语,即资本主义大批量地生产出奉行极端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异化的消费人,他们甚至对能够给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子孙后代的生命造成威胁的情况,即核灾难和生态灾难的可能性无动于衷。因此,要使西方人摆脱困境,关键在于对人进行心理变革和道德更新,这是社会总体变革的必备条件。“只有人的心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社会才可能出现。”为此,他倡导人道主义伦理学。人道主义伦理学认为善是肯定生命,展现人的力量;恶是削弱人的力量,是人对自己不负责。他认为,消费作为一种满足人类需要的行为,只是达到目的,即达到幸福的手段,是为人服务的,从属于人的充分健康的发展。他提出人道主义消费原则:“消费活动应该是一个具体的人的活动,我们的感觉、身体需要和审美趣味应该参与这一活动——也就是说,我们在消费活动中应该是具体的、有感觉的、有感情的和有判断力的人;消费活动应该是一种有意义的、富于人性的和具有创造性的体验。”在消费领域进行道德更新,就是人应当意识到消费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占有方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存在;人应当以重生存的价值取向逐渐取代重占有的取向,以健康人道的消费方式取代病态异化的消费方式,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取代人与自然的仇视,使人能够实现其全部的内在潜力,确立同他人、同世界的真正人道主义的关系,从而实现人的真正幸福。弗洛姆认为要实现人的积极自由,现代社会应该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的转型。人的价值观极大程度取决于社会的价值体系。社会的转型在实现人的真正自由的进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他提出:一是现实社会的经济转型。经济转型是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中,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无不在有效经济转型中突破瓶颈并获得了大跨度的发展。二是实现社会的政治转型。弗洛姆认为在异化中,民主是行不通的。他这样解释:民主是指一个可以自觉的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诉求。而表达诉求的前提是这个人有思想有要求。而异化中的人成为了一种工具,不再具有自主的人格。在这样一个强调一致性的社会中,使用民主的方式的结果就是多数人是正确的。然而多数人的决定却是从众心理作祟和逃避自由带来的安全感导致的非个体自主真实的意愿。因此弗洛姆认为真正有价值的决策是不可能在人数庞杂的人群中取得的,而只能在一些小的团体中得到。小团体的成员最多不得超过500人,每个人都可以真实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并3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且听取他人的观点和建议,只有充分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个人的发言才能有针对性且有实际价值。三是实现社会的文化转型。弗洛姆认为政治和社会的价值只能阻碍或促进一些具体价值和理想的实现。如果人的内心深处没有接受一种健康的生存理念,那么任何措施都是没有用的。他认为理论教育与实际工作的脱节是教育的最大失败。而一个国家对本国人民的教育一般只存在于20岁甚至更年轻的时期。而事实证明,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是在人成年之后,建立在对社会的有效理解和一定生活经历的基础之上。当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之后,再进行学习才更有效果。因此一个健全的社会就必须保证对成年人的教育。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来说,重占用轻生存的价值体系下形成这样的社会结构,国家如同一个庞大的机器,政府消费大量的税收才维持自身的运行。(社会结构是在社会学中被广泛使用的术语,一般指国家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内的运行模式,也被社会学家抽象为独立于个体之外,并会制约个体发展的外部整体的环境。)一方面,国家的政治需求变成公民的需求,公民的社会地位使得他不得不服从于国家的政策安排,而国家需求与公民的个人需求往往是相互对立的。但由于国家政策的强制性,公民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安排而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这种接受不是公民主动做出了,而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从群体性行为与个体利益的角度来说,群体性行为不是经过个体利益商讨权衡,为了共同利益而做出的合理结果,而是盲目为符合所谓的价值评价而进行的不代表任何成员利益的行为。以新闻媒体为例,作为社会舆论导向的传播主体为迎合膨胀的欲望撰写的新闻、电影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的好奇心或幻想。媒体应是时代精神的积极导向,而这样的节目只能称为娱乐消费品的一种,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从社会组织对社会影响的重要地位来说,当今企业作为社会给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单位,作为社会组织之一的企业一方面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另一方面也对社会结构的转型起到很大的作用。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理论中包含着三种主体:国家、企业、非营利性组织。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是在工业社会中才出现的,企业生产的目的由于其商人的本质而表现为企业利润最大化。为了利润的最大化,不得不使用以次充好的原材料以降低生产成本。工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松散,是陌生人的社会,31 结语人与人交往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企业为赢取利润而自身质量标准的降低,给消费者带来更深层次的隐患。作为信息不对称的消费者,在交易的过程中处于弱者的地位,为了平衡这种失衡的关系,各国都出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调整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近几年来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一个重要论题被反复的提及,企业的责任竞争力也成为很多大企业十分重视的方面。纵观工业文明的发展史,因为技术的限制造成的产品缺陷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因企业主观因素带来的质量问题、如毒奶粉、废轮胎等案例是人为谋取暴利,反而不惜以牺牲信誉、欺骗他人、不顾生命健康为代价。除此之外,对自然的过度索取使得人类深陷污染、全球气候变暖、森林过度砍伐发等生态问题的泥塘,过渡的占有使得人类的自由之路变得遥不可及。要冲破异化的牢笼,企业必须担负起必要的社会责任才能促使新的社会格局的变革。5.3发展转型:为积极自由之实现确立目标要探讨弗洛姆自由思想对转型期中国是否有所价值,首先要研究弗洛姆自由思想的语境和具体的社会处境,以及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状态及国人的生活方式。诚然,我们为了肉体只之存在需要保留一些物品,而马克思所说的私有财产并非是有用之物,而是指有产阶级的财产,这个词不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的有用之物。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私有财产与共产主义》一节中,马克思对于占有的形式和人的存在的形式之间的关系,作出了这样的阐述:“私有制使我们变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致于只有当我们拥有一个对象的时候,这个对象作为我们的资本存在时,或者被我们直接的占有、吃、喝、穿、住等等的时候,简而言之,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马克思主张要对占有进行积极的扬弃,具体而言,人应该通过人对其本质和生命感性的占有,而不应该机械、片面的拥有。马克思把重占有的生活方式与私有制联系在一起,把重存在的生活方式与私有制的扬弃和共产主义相互联系。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比资本主义更容易形成重存在的生活方式。再次必须强调,马克思的结论是以共产主义比资本主义具有更为发达的生产水平为前提的。弗洛姆在马克思研究的基础上,在微观方面继承弗洛依德的理论,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对个体的性格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弗洛姆所分析的社会状态是资本主义发达时期,也就是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一种人性的关怀,也即是说,我国只有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理论语境和现实处境之中,弗洛姆的观点才有其参考价值。3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从历史的角度而言,我国长久以来一直是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千疮百孔,百业待兴。人民一穷二白,食不果腹。在作为人的基本生物要求尚且不能满足之时,奢谈重存在的生活方式是似乎会让人觉得可笑。此时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是我们不二的选择。诚然,吃饱穿暖是群众心中的大事,解决生物的基本生存问题是人类之根本。但是笔者认为“重存在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思想上的态度,并不是说要等到衣食无忧,一切都准备就绪才能够去做的事情。而是理性的面对人生的困境,积极的想办法解决问题不逃避的生活态度,不被生活奴役。由于资源的有限,以及人与人需求的冲突,生活中的困难总会出现,如何在混乱中寻找出路,在困境中活出生机,才是智慧的体现。虽然弗洛姆的思想体系建立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什么才是真正的小康生活,但妄想无所忧虑才去修身的想法是错误,因为心理因素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我们的左右。什么是小康社会,根据中国小康网上的定义,小康用经济学的指标讲有两个含义,第一个称之为人均收入,第二个称之为恩格尔系数。从人均收入来看,1980年,我们的起点基本上是属于世界上的低收入国家。到了2000年以后,中国已经开始进入世界称之为“下中等”收入国家。第二个含义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品性支出,就是“吃”占整个消费支出比重的系数,一般来讲高于60%就认为是绝对贫困。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吃占60%到50%之间是勉强度日,我们叫温饱;占50%到40%就认为是小康;40%到20%,就认为是富裕。奔小康一直我国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也被大家作为幸福生活的标志。是否物质条件的满足就是人的终极幸福呢。弗洛姆在《健全的社会》一书中,对这种假设提出了质疑。我国当代社会学家李培林也指出:人的幸福感指数和物质条件并非是完全一致的。幸福感可以定义为人们的生活预期与满足预期的能力的比值。所以,有的时候一个人幸福与否,并不在于他得到的多,仅仅因为他在乎的少,即生活预期低。主观的心理感受在西方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特别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高的生活水平却有着失落感孤独感的人不在少数,现代社会中失落感自杀率的提升,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李培林建议将幸福率引入小康的概念之中,并且定义为主观生活质量,与弗洛姆所做的精神分析属于幸福感的同一类参考标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我国经济社会发33 结语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从国际视角来看,和平发展合作依旧主导着时代的潮流。与此同时,近年来经济危机的影响依旧深远,全球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甚至呈现出萎靡的现状。围绕着金融、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全球的气候问题、粮食安全问题、能源安全问题也更加突出,成为各国不得不面对的困境。从国内视角来看,工业信息化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我们加入WTO后国际化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在3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基础依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制约经济科学健康发展的障碍依然繁多。一个大国由于国土之广袤,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因素的制约必然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个人的发展,因为所受教育程度的地区差异、家庭差异也呈现出千差万别。因此,弗洛姆的反对占有重生存的自由思想,对于已经实现小康的地区和人群来说,无论是在个人生活、社会发展还是国家对于收入分配的调控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物质的丰富,也包括精神的健康。随着改革开放和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利益和心理健康。但是如何防止维持自身合法利益的同时,不成为利益的奴隶,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过程中,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是关系人民群众幸福与否的首要问题。绝对的自由并不存在,人类的群居是因为个人力量之渺小,也因为团体力量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对于群体成员个人也会获得比单打独斗更大的效益。那么人群之中,就必然有利益的冲突和意见向左的矛盾发生。不管是资源利益的获得,还是人际关系的相处。正如法律所说: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合法自由为界限。也意味着人在行使自身自由的同时,为了保证个人自由的长期有效行使,要做出一定的妥协。积极的自由也不是无止境的自由。在哲学上,仅仅指主动支配自己的生存状态。其次,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警惕进入异化消费的误区。2010年,中国消费者购买了107亿美元的奢侈品,占当年全球消费品市场的四分之一。重生存的生活方式是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重生存不是不发展,而是要坚持科学可持续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陆学艺教授在《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现在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城乡结构、消费结构、社会结构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我国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意味着34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生态等方面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不光要有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还要反映人的需要。在这些经济、社会等硬性指标之外,不妨引入一些软件建设标准。人们的生活满意度,百姓对诚信的满意度都可以通过社会学的方法测算出具体的数值。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康社会建设的标准。通过这些指标才有可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最后,经济的发展要健康稳健可持续。我国最近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都体现了经济过快发展的弊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呈现出重占有,轻生存的生活方式,这也是很多社会问题存在的根源。正确处理这些问题,调整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人民的生存观念,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及真正的自由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康社会的发展也要以人的主观幸福作为参考系数,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种适合人性的发展和生活方式。35 参考文献结语弗洛姆关于人类逃避自由的心理分析是自成特色的,虽然他的理想社会和理想新人类的构想还存在一定的乌托邦,但是他对人类需求的分析角度是全面的,不仅有人生物角度的分析,也有人精神角度的分析。对于人类追求自由的心理基础的分析给人以惊醒。人的生存需要是有限度的,但是人的心理需求却是无穷的,重占有的生活方式是人类消费异化的起因和症结所在,而如何实现重存在轻占有的生活方式,他从更广阔的方面提供给我们新角度的观察方式,对于人类更全面多角度的明确自身的需求极具参考价值。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和转型期的中国人具有借鉴的意义。36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注释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9页。②卢梭:《论人类的不平等起源》,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第一版,15页。③乐施会(Oxfam)是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发展和救援组织的联盟,它由十三个独立运作的乐施会成员组成。与1976年由一群关注贫困问题的志愿者在香港成立,1988年在香港注册成为独立的扶贫、发展和救援机构,先后在全球超过60个国家扶贫及救灾工作,开展综合发展、紧急援助、教育、卫生和水利等项目,帮助贫穷人改善生活,自力更生。④新京报:《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转战”南非》,第A27版:国际新闻区域。⑤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7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二版。⑥《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3页。37 致谢参考文献专著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1[3]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M],关山译,三联书店,1989[4]弗洛姆.逃避自由[M],刘林海译,国际文化出版社,2002[5]弗洛姆.爱的艺术[M],李建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6]弗洛姆.为自己的人[M],孙依依译,三联书店1988[7]弗洛姆.弗洛伊德思想的贡献与局限[M],申荷永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8]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我所了解的马克思和弗洛伊德[M],张燕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9]弗洛姆.精神分析的危机:论弗洛伊德、马克思和社会心理学[M],徐俊达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10]弗洛姆.恶的本性[M],薛东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89[11]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王大庆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12]杨方.第四条思路———西方伦理学若干问题宏观综合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13]万俊人.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下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4]G.W.F.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北京:三联书店,1956[15]C.G.荣格.荣格文集[M].冯川,译.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1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冯川主编.弗洛姆文集:我相信人有实现自己的权利[M],改革出版社,1997[18]黄颂杰主编.弗洛姆著作精选:人性.社会.拯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9]陈学明等.痛苦中的安乐:马尔库塞、弗洛姆论消费主义[M].昆明:云南人民出社,1998.[20]张雷,刘传广,罗蔚.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生态意蕴[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21]伊瑞琼.现代人的自由困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3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