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课程改革之我见

中职学校课程改革之我见

ID:26978497

大小:6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30

中职学校课程改革之我见_第1页
中职学校课程改革之我见_第2页
中职学校课程改革之我见_第3页
中职学校课程改革之我见_第4页
中职学校课程改革之我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职学校课程改革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职学校课程改革之我见♦张建强宁波市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315201自80年代职业教育产生至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就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尤其是自去年一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幵,更是掀起了职教课改的高潮。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一线教师,在这场改革中被理所当然地推向了风口浪尖,让我不得不去思考:课改究竞是什么?作为一线教师,我可以做什么?客观地说,目前许多学校己经陷入了课改的误区,务虚的成份要远远大于务实的成份,以为弄几个课题、写几篇论文、签几份协议、编几木教材就是课改,以为上几堂课、评几次奖、

2、开几次会、听几次讲座、做几次报告就是课改,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明确目标,知道为什么,清楚做什么,计划怎么做。比如中职教育的课程改革,我们首先要知道课程是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还必须知道课程中的哪些部分、哪些环节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再适应教育的需要;还必须知道要朝着什么方向、什么目标改革;还必须研究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改革等等。以下仅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课改的感想:一、关于课程改革的理念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育行政管理者的事情,也不仅仅只是学校领导的

3、事情,它应该是全体职业教育者共同面对的问题,因此,作为一线教师,不能把自己置之度外,而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改革中去,因为一线教师才是课程改革的真正执行者和具体实施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教师在H常教学过程中点点滴滴地积累,才能真正实现课改的目的。那么,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怎样的观念呢?首先,要尊重人的主体性,发展人的主体性。职业教育是一种生成人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教育,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落脚点,而人的主体性也是人之为人、人之为职业人的本质属性。著名的德国

4、文化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斯普朗格曾经指出,教育的B的是从生命深处唤醒人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与职业教育本身并不矛盾,学生个体职业能力的形成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传授者经验的4得,而更应该来自于受体本身基于己有经验的一种重新构建。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从教授者的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其次,以素质为本位,树立职业核心能力的全局观。职业教育的理念经历了由技能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素质本位的转变,这是随着经济、科技以及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与时倶

5、进的结果。那么,什么是素质呢?《辞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来的性质;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讲,素质应该是指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包括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以及职业创新等方面,具体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社会交往与适应素质以及学习与创新素质等。作为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知识,还应关注和渗透与学科相关其至学科以外的其他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

6、得到全面的发展。第三,鱼渔转换,为个体可持续发展不遗余力。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学生不可能永远待在学校,即使通过学校的教育实现了与岗位技能的无缝对接,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吋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只有让学生学会学>J、终身能够自己学习,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真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中更多地充实冇关思维和知识的形成、认知方法等内容,注重知识的建构过程。第四,探究与实践,转变传统课程模式。这苏实是前一理念的深入和延续。传统课堂只注重教,注重已有经验的习得和模仿,“要给学生

7、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甚至一溪水”的观点在某种层面上来说是错误的,改变传统课堂重教不重学的途径就是要让学生探究和实践获得水的途径。探究就是探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冇所发现、冇所创造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问题,把研究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的过程。与此同吋,教师应把这个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把传统的简单模仿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探索性学习方式。第五,磨刀不误砍柴工,万事德为先。B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才不重德的现象相当普遍,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

8、中只注重本门学科的知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或者说德育目标流于形式,并不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其实是与预期的教育教学S标相违背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素质差、德学双困的现象相当普遍,这是不争的事实,道德素质跟不上,职业素质也难奋大的作为。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牢固树立万事德为先的理念,因地制宜、因吋制宜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磨刀不误砍柴工,实现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