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鄢盛恺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鄢盛恺

ID:27005557

大小:1.71 MB

页数:97页

时间:2018-11-30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鄢盛恺_第1页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鄢盛恺_第2页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鄢盛恺_第3页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鄢盛恺_第4页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鄢盛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鄢盛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 鄢盛恺第五章诊断酶学退出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主要内容六、同工酶和亚型的测定一、酶的一般特征二、血清酶三、酶促反应动力学四、酶活性浓度测定技术五、酶的免疫化学测定七、工具酶及其临床应用八、临床常用血清酶及其同工酶一、基本概念第一节酶的一般特征三、酶的命名分类及编号二、酶的结构与催化作用返回章1.酶、核酶。2.酶的催化特性:极高的催化效率、高度的特异性、催化作用的可调节性。3.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酶活性:酶催化反应的能力。底物(S):酶所作用的

2、物质。产物(P):酶促反应的生成物。酶的激活剂:加速酶促反应的物质。酶的抑制剂:减慢或终止酶促反应的物质。一、基本概念返回节二、酶的结构与催化作用单纯酶和结合酶单纯酶:只含多肽链,是单纯蛋白质。结合酶:由酶蛋白和辅因子组成。两者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的称为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牢固的称为辅基。酶的活性中心酶与底物结合并将底物转变成产物发生在酶表面的一个特定区域。酶的催化作用机制诱导契合学说。返回节临床应用酶EC编号习惯用名英语缩写EC编号习惯用名英语缩写1.1.1.27乳酸脱氢酶LD、LDH2.7.3.2肌酸激酶

3、CK、CPK1.1.1.37苹果酸脱氢酶MD、MDH3.1.1.3脂肪酶LPS1.1.1.41异柠檬酸脱氢酶ICD、ICDH3.1.1.8胆碱酯酶CHE1.1.1.49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3.1.3.1碱性磷酸酶ALP、AKP1.4.1.3谷氨酸脱氢酶GLD、GLDH3.1.3.2酸性磷酸酶ACP1.4.3.4单氨氧化酶MOD3.1.3.55'-核苷酸酶5'-NT2.1.3.3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OCT3.2.1.1α-淀粉酶AMY、AMS2.3.2.2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GGT3.2.1.30β-N-乙酰(基)

4、-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2.4.1.1糖原磷酸化酶GP3.2.1.51α-L-岩藻糖苷酶α-FU、AFU2.5.1.18谷胱甘肽转移酶GST3.4.23.1亮氨酸氨基肽酶LAP2.6.1.1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4.1.2.13果糖二磷酸醛缩酶ALD2.6.1.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三、酶的命名、分类及编号返回节一、血清酶的来源第二节血清酶三、血清酶的生理变异四、血清酶变化的病理机制二、血清酶的去路返回章血浆特异酶为血浆蛋白的固有成分,在血浆中发挥特定的催化作用。多数由肝脏合成并以酶原形式分泌入,在一定条件下被

5、激活起作用。与凝血有关的酶或酶原、ChE、Cp及LPL等。非血浆特异酶外分泌酶:由外分泌腺合成并分泌进入血浆的酶,包括P-AMY、P-LPS、前列腺ACP等。细胞内酶:存在于细胞内进行物质代谢的酶,随着细胞的不断更新或破坏可少量释入血液。当其大量出现于血清中时,提示酶的来源组织细胞受损,最常用于临床诊断。一、血清酶的来源返回节二、血清酶的去路血清酶的半寿期(T1/2)定义:酶失活至原来一半时所需时间。半寿期代表酶从血中清除的快慢。半寿期长的酶,在血清中持续时间长。血清酶的失活和排泄酶的清除主要是在血管内失活或分解。血清酶经蛋白酶水

6、解产物(多肽或氨基酸)可经小肠粘膜排至肠腔,再彻底分解成氨基酸后被重吸收,其中大部分可被组织利用,不能利用的氨基酸则随尿排出体外。返回节三、血清酶的生理变异1.性别少数酶如CK、ALP及GGT等有性别差异,与血清酶的来源组织有关。2.年龄血清酶的活性随年龄而变化,ALP和GGT到老年时可有轻度升高。年龄差异也见于同工酶。3.进食过量饮酒可使血清GGT明显升高。4.运动多种血清酶活性升高,如CK、LD、AST、ALD和ALT等,其升高的幅度与运动量、持续时间、运动频率及骨骼肌所含的酶量有关。5.妊娠胎盘组织可分泌一些酶进入母体血液,

7、如耐热ALP、LD、LAP和ALT(少数)等,引起血清中这些酶活性升高。6.其他一些酶活性与体重、身高的增长、体位改变、昼夜变化及家庭因素有关。返回节酶合成异常合成减少合成增多酶释放增加:大多数血清酶增高的主要原因细胞内外酶浓度差异酶蛋白分子量的大小酶的组织分布酶在细胞内定位和存在形式酶的清除异常不同疾病和不同的酶从血中清除时间和机制不同。如AMY和ALP经肾脏或胆道排出异常而致血清酶升高。返回节四、血清酶变化的病理机制一、米-曼氏方程第三节酶促反应动力学三、酶促反应进程曲线四、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二、Km与Vmax返回章Micha

8、elis和Menten提出的酶作用的中间产物学说:一、米-曼氏方程E+SK1K2K3返回节1913年提出了著名的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的方程式,即米-曼氏方程(Michaelis-Mentenequation):E+PES二、Km与VmaxK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