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为贵思想

以和为贵思想

ID:27134013

大小:60.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1

以和为贵思想_第1页
以和为贵思想_第2页
以和为贵思想_第3页
资源描述:

《以和为贵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孔子“以和为贵”思想的现实意义自古以来有一种思想一直被流放,提到它的人多,做到的人却少。于是,人间也因此不知多了多少无辜的魂灵,夜夜游走——它渐渐被淡忘了,也渐渐从我们的眼皮底下溜走,直到今天,我门终于重新把它发现,重新把它认识,那就是屮W古代思想的精平——“和”。自孔子以来,我们的民族就形成了“和为贵”“亲仁善仁”的文化传统。其屮的“和为贵”更是一种坚韧不灭的思想。“和”是孔子思想中占有终极地位的概念。孔子追求的社会乃是以“和”为本质,人与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各守其位的和谐社会。任何一种思想,倘能经受住历史

2、长河的淘洗而历久弥新,那必定有它lA)在的魅力和存在的价值。所以我们绝对冇理由相信“和”其存在的意义,“以和为贵”是中W文化的思想精华。也许你会以为它只是儒家的独述,乂怎能代表博大精深的屮国文化呢?其实不然!不仅儒家,在屮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份中,“和”也冇着一定的份量,如佛、道、墨诸家,也都主张人与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和”。佛教反对杀生,主张与世无争;道家偶导“不争”,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为三宝;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尤为反对战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和”作为这其中的灵魂,是始终贯穿

3、着中W文化的精髓。《大学》曾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孔子在论“和”时,把作为社会细胞的心性之“和”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作为儒家终极修养的“和”在社会的普及和衍化程度又如何呢?依本人愚见,“和”的运用可分为:一、人际之和其实,从我们一进入社会,就一直面临着这个问题,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不愉快的事,已越來越重耍,而“和“也作为这其中的中介,逐渐被人们所接纳。当然,想处理好人际关系,首先就得先讲个人之“和”。孔子在讲个人之“和”时,也非常注重致和的手段,就是自身的修身养性,要求

4、人们“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惠而不费,劳而不恕,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认为,一个人只冇在修身养性之才宥可能成为宥别于“小人”的君子,才可进入“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的境界。这样以后,也就有了一股非凡的“中和”之气徘徊于五脏六腑之问,使人平和、冷静,又不失分寸。战国吋期的大将蔺相如,为了社稷之安,三让廉颇,终使廉颇心悦诚服,背上藤条,留下负荆请罪的好评。蜀中诸葛亮也曾七擒七纵孟获,最终迎來了后方的稳定而安心于跟曹魏一决高不。这冥冥之中何尝不是体现

5、着“和”的本质呢?古人亦知如此,而今的我们呢?总是为了一些不屑一顾的小事而破口大骂,甚至大动干戈,以至招来不必要的伤害。说到底也只是面子问题,真不明白?难道面子比生命还重要叼?我看这些人都是没读过《论语》的。其实我们应该反省,冇许多人总是事后的“清醒者”,事后总埋怨:“真不应该……”,但我更希望我们都是醉中的“清醒者”,永远知道U己在做什么。万事以和为贵,就会有一条更光明的路出现在你眼前。二、W家之“和”当今世界,科技文化飞跃发展,一H千里,使人眼花缭乱。但这个飞跃的吋代也处处暗含“战争”,眼前的利益已不能满足

6、U与U的欲望,于是在利益的驱动下,战争就蠢蠢欲动。21世纪刚开始,便迎来了美国被恐怖袭击的“9.11”事件,接着就是美W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反恐战争,还有以巴的冲突等等,真是一波米平,一波又起。这些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的深思叼?难道解决问题就非得要战争不町吗?來看看我们祖先又是如何化解这个W题的吧。孙武,无可否认的军事专家,他曾提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不战而屈人之兵”。将运用外交与和Y•谈判的方法交换彼此都冲突的认识,提出均可接受的方案,以解决双方的矛盾,此上上之策,而将指挥军队在战场互和厮杀,用强兵猛将和尖锐

7、武器去攻城略地,俘虏他国的人民,作为不得已的下下策。可见,前人已早已深知“和”的口J*贵,而今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却将战争视为游戏,恣意挑拨,真是令人发指。其实,岡与岡之间,更应考虑或重视“以和为木,以和为贵”的思想,因为他们的决定影响的将是整个国民的命运。“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说的正是孔子“政和”的思想。孔子对战争一直是持反对态度的——“子之所慎:齐,战,疾。”冉有“子贡问政。子日:‘足愈,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8、曰:‘去食。Cl占皆宥死,民无信不立。’”可见,孔子对战争是厌恶的,他更主张的是“道之以徳,齐之以礼”“节用而爱人”,而今的世界更需要这种思想,更需孔子这种“以和为贵,政是以和”的处事方式,这样一个国家才能得以生存、发展。三、天人之“和”所谓天人之“和”,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和谐发展或可持续发展。关于“和谐”,于繁平的大都市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人们只看到了发展的一而,却没冇为后代为自然而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