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优秀实用

咬文嚼字——优秀实用

ID:27221310

大小:769.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2-01

咬文嚼字——优秀实用_第1页
咬文嚼字——优秀实用_第2页
咬文嚼字——优秀实用_第3页
咬文嚼字——优秀实用_第4页
咬文嚼字——优秀实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优秀实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东坡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小妹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东坡为下面的诗句添加动词突出特征“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柔美之感。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意境。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2、。自古至今,骚人墨客举不胜举,名家名篇灿若星河。可是,这些诗歌往往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反复的雕琢,才成为千古绝唱。比如,大家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就经过多次推敲。这种推敲,在古诗文里称为“炼字”,在今天,有位美学家称之为——咬文嚼字朱光潜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等。《西方美学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阅读思考1.把握中心:“咬文嚼字”指什么?为什么要“咬文嚼字”?怎样做到?目标是什么?

3、2.掌握材料:文章用哪些材料来阐发?怎样阐发?3.分析论述:各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证?这些论述你接受吗?能举出相关例子吗?题目含义作者赋予这个成语新的意义: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就是调整思想情感,因而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咬文嚼字,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呢?在《汉语大词典》中它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字句。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明确:指过分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者当

4、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跳读作者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用文中语句回答。找出作者的观点,并找出作者的中心论点。4.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第八段)3.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第五段)2.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1.……咬文嚼字,非这样锱

5、铢必较不可。(第三段)提问:作者说:“……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这样”指的是怎样?文中用什么例子来加以引出、说明的?你是没骨气的文人!你这没骨气的文人!郭老改字咬文嚼字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明确: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调整句式提问:咬文嚼字有没有一定的标准?如果有,作者用什么例子加以论证的?明确:有——“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李广射虎(静态)(动态)咬文嚼字贾岛吟诗增减字数品味遣词想一想:炼字的困难之处在什么地方?炼字该如何“炼”?明

6、确:“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苏轼写诗正面反面咬文嚼字套板反应点铁成金生发联想“套语”“滥调”滑于流弊“惟陈言之务去”提问:作者认为咬文嚼字应该秉持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或者说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明确:刻苦自励艺术的完美谨严思想情感与语言的精练与互相吻合推陈出新郭老改字引咬文嚼字(静态)李广射虎贾岛吟诗(动态)(正面)苏轼写诗套板反应(反面)结艺术美初步进一步讨论: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明了哪些“道理”?实例

7、道理郭沫若改字句式不同情感不同王若虚改《史记》字数不同情境不同韩愈改诗字眼不同意境不同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善用联想意蕴丰富做诗文的人从古套用滥语全无新奇籍中找辞藻、乞灵咬文嚼字的意义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主旨句)(咬文嚼字)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一字不放松调整思想和情感句式不同情感不同字数不同情境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不同善用联想意蕴丰富(正)套语滥调全无新奇(反)为什么怎么样达到艺术的完美(意义)咬文嚼字材料郭

8、沫若改台词王若虚改《史记》韩贾“推敲”“烟”与苏轼诗“柳腰桃面”等套语角度情感意味意境正反}}层次1文字和思想情感2联想意义的运用中心谨严的精神调整思想情感刻苦自励推陈翻新达到艺术的完美什么是“咬文嚼字”: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为什么要“咬文嚼字”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相关文学是艰苦的事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咬文嚼字达到艺术的完美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刻苦自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