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教案_3

《氓》教案_3

ID:27601381

大小:20.9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5

《氓》教案_3_第1页
《氓》教案_3_第2页
《氓》教案_3_第3页
《氓》教案_3_第4页
《氓》教案_3_第5页
资源描述:

《《氓》教案_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氓》教案www.5y  kj.com  教材分析:  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赋比兴、重章叠句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诗经>两首》和其他几首诗歌的语言形式不一样,本单元以语言的节奏作为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诸种语言节奏的划分方

2、法,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了解古代诗歌从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的形式方面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一变化过程也是诗歌容量逐渐加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逐渐复杂的过程。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氓》是《国风》中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所作。充分体现了

3、《诗经》的特点,值得学习。《氓》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婚恋悲剧。教授本课时,首先根据学生初中所学过的《诗经》知识适当补充内容,并提及其他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读《诗经》的兴趣。再次就是赏析《氓》,一使抓住对比,抓住女主人公结婚前后的变化和“氓”前后态度的变化,来引导学生理清诗歌大意;二是结合诗歌,分析女主人的形象,以及探讨其爱情失败的原因;三是结合诗歌里面的赋比兴表现手法,进一步理清女主人公的内心想法,进而感知人物形象

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理解《氓》的含义及掌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3、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熟读成诵,背诵课文。  德育目标:1、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  2、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感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及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中人物情感。  2、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5、】1、讨论法。  2、诵读法。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中华文明源源流长,犹如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而诗歌便是这条大河中最美丽的一朵浪花,是我国文学发展中产生最早的文学

6、样式之一。而春秋时代编成的《诗经》是我国上古社会五百年漫长历史的真实写照,爱情古往今来又是个不衰的话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两首》中的第一首《氓》。(板书)  二、  解题。(引导学生回忆初中了解的并适当补充)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

7、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十五“国风”,今天所学的《氓》就属于《卫风》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弃妇诗,以婚姻恋爱为主题的民歌在“国风”中占有较大的数量,大多为民间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骚”指文人,“

8、文人骚客”;“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包括“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这些诗篇,就其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板书)  形式: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压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板书)  “赋”直陈其事,即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