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时期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浅论新时期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ID:27664986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浅论新时期高校人文素质教育_第1页
浅论新时期高校人文素质教育_第2页
浅论新时期高校人文素质教育_第3页
浅论新时期高校人文素质教育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新时期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新时期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摘要:人文素质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和意义毋庸置疑。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如何拓展各种有效途径,发掘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人才培养工作健康、快速发展,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中国7/vie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一、关于人文素质教育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多的成绩,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到高校科研成果的数量等都呈现大幅增长,面对这些振奋人心的成绩,有些问题和不足也不容回避。从某种角度讲,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仍是制约部分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

2、开始,关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呼吁和研究就持续高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相关人员所认可。  关于人文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定义。相关研究也表现出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本文采取具有一种代表性的观点,将人文素质定义为: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这一定义强调的是人作为社会个体,其自身内在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代表着先进积极的文化印记。而人文素质教育则以此为依据,界定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引导学生进行

3、自身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牢固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社会心理与文化修养,树立人文精神及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活动。这种概念基于一种实践论的取向,强调的是外界的干预和影响,对于个体内在思维、认知、情感等方面的推进和引导。  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毋庸置疑。面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以及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等问题。对于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与不足。强化此种教育的意义则更为凸显。高校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中间力量,他们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文明标尺和高度,同时他们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全新文化

4、的创造者与推进者。从宏观角度分析,高校培养的绝不仅仅是一群具有完备学科知识的“高级技工”,这里没有贬低技工的含义。而是强调高校毕业生不仅仅要拥有良好的就业技能,还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任。  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尤其是上个世纪末以来,陆续出台多份决策。包括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等都明确要求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力度。在高校进一步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然而在新媒体急速发展的当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又面临着

5、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寻找新媒体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契合点。探究有效开展教育活动的路径和方法,成为相关人员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三、借助新媒体丰富人文素质教育  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途径。这些途径可以增加人文教育的趣味性、形象性、互动性和操作性等特征。  首先,通过借助新媒体高校可以逐步完善诸如“校内数字课堂”等形式的教学活动。由于人文素质教育内容通常相对易于理解和阅读。尤其是基础性内容不需要特别专业的工具和方法,基本上可以面对所有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理解。因此,高校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程之外,可以积极借助新媒体进行网络化人文

6、课程营建。通过合适的方式随时提供给学生。比如在图书馆开展“校内视频点播系统”“特色校本人文库”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他��较为关心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地理奇观、民族文化等内容。  其次,借助新媒体还可以实现校际间课程资源共享,通过高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建立良好的人文课程资源共享库,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双方课程减少的成本,并优化丰富课程资源,通过新媒体平台逐步实现相关课程远程选修与学习。比如高校可以在各自优长的领域,设计几门经典课程。与其他合作学校进行优势互补。这样几所高校基本上就可以实现优质人文课程资源。逐步建立完整的体系,并逐渐丰富完善,形成特色课程群。  再次,根据大学

7、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点。高校还可以考虑借助新媒体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立体课堂”这种课堂可以包括诸如“学生文化活动,夏令营,实习,公益活动等”形式。而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新媒体技术去发现和积累相关的人文教育资源。并提供给高校课程资源管理部门,并获得相应的鼓励和支持。包括学分、荣誉、综合评价、思想考评、入党等方面都可以进行细化尝试。  责任编辑:孙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