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的工业4.0的战略合作.doc

如何推进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的工业4.0的战略合作.doc

ID:27873305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6

如何推进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的工业4.0的战略合作.doc_第1页
如何推进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的工业4.0的战略合作.doc_第2页
如何推进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的工业4.0的战略合作.doc_第3页
如何推进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的工业4.0的战略合作.doc_第4页
如何推进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的工业4.0的战略合作.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推进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的工业4.0的战略合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推进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的工业4.0的战略合作  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再次成为一大焦点。未来,这两大战略是否会进一步加强合作?如何推进?潜力如何?这些问题有了最新答案:“加强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的工业4.0战略对接。”“支持两国企业开展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合作,释放两国制造业优势同互联网结合的巨大创新潜力。”  二者相遇并非偶然  关于“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业内人士指出,这两大战略密切相关,二者相

2、遇并非偶然。作为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瞄准5大工程、10大重点领域,助力中国制造业创新和转型升级。于2011年提出的德国“工业4.0”,旨在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2015年10月,中德两国宣布,将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共同推动新工业革命和业态。    “两大战略进行对接有其必要性、必然性,一方面,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主攻方向都是智能制造,二者发展方向、趋势及目标基本一致;另一方面,德国高端制造业在全

3、球处于领先水平,其技术优势突出,而中国则在市场和资本等方面有着很大优势,两国合作互补性很强。”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随着两大战略对接的深入推进,中德合作持续升级。两国合作建设的首条“工业4.0”示范线已在沈阳落地;在“工业4.0”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领域,两国开启系统性和战略性合作,并建成一批合作示范项目;双方已建立中德智能制造及“工业4.0”副部长级合作机制……当前,德国是欧洲对华技术转让最多的国家,截至2017年5月,中国从德国引进技术合同累计金额768.2亿美

4、元。  企业合作潜力巨大  “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过程中,应充分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张建平说,两大战略的成功对接需要依靠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来实现,通过企业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入合作,资源将得以重新配置、技术得到有效利用、企业获得更好发展,这在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等合作中已有所体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5日在柏林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谈时提出,支持两国企业开展“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合作,释放两国制造业优势同互联网结合的巨大创新潜力。

5、  近来,在两大战略对接背景下,中德企业合作势头良好。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开展合资合作、百度公司与德国博世集团就自动驾驶技术进行战略合作、北汽集团与戴姆勒股份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强战略合作及投资……  西门子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赫尔曼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为西门子提供了新的机遇。7月5日,作为中国和德国的两大科技企业巨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和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在德国柏林签署了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领域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工业云平台,共同

6、打造面向未来的工业生态系统。  战略对接互利共赢  “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已为两国经贸合作与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同时,德国社会仍有人存在疑虑:中国加快高端制造业发展会否对德国制造业构成威胁?对此,张建平指出,随着中德两国制造业都向高水平发展,双方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竞争,但这并不意味着威胁。恰恰相反,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在两国合作升级、强强联合的基础上,整个市场会越做越大,双方都能从中获益,实现互利共赢。  “为了加强两大战略对接,中德两国还有必要进一步促进政策层面的对话与交流,深化

7、互信,为双方产业链对接与合作创造更有利条件。同时,充分发挥中间机构、商协会在促进企业合作方面的作用,为中德制造业合作增添润滑剂。”张建平说。  对于未来中德制造业合作,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表示,一是双方应进一步推进企业直接对接,将企业更多推向前台,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二是应继续开展标准化领域合作,将已建立的试点项目打造为中德工业合作的“旗舰”项目,发挥其示范效应;三是应进一步推动两国科研人才和工业企业管理者培训和交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