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异同解析.doc

“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异同解析.doc

ID:57821140

大小:2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30

“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异同解析.doc_第1页
“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异同解析.doc_第2页
“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异同解析.doc_第3页
“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异同解析.doc_第4页
“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异同解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异同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战略异同解析  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2013年,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去年以来中国政府也组织力量编制了《中国制造2025》。对于中国来说,这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  制定《中国制造2025》,是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举措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信息通信技术深度应用为显著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推动制定《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背景,具体有三点考虑。  适应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制高点的紧迫需要。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2、革,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力图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如美国制定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法国出台了新工业法国。与此同时,新兴国家也不甘落后,去年9月,印度发布“印度制造”战略,将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希望利用后发优势和低成本优势实现工业强国的目标。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使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竞争”,这就要求中国制造业必须放眼全球,积极应对,努力在新的竞争格局中找准定位,把建设制造强国作为提高全球竞争力的关

3、键举措。  促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内在要求。2010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总的来说,大而不强的特征十分突出。在创新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比如,近八成的集成电路芯片依赖于进口,2013年进口额达到2313亿美元。在土地矿产等资源方面,2013年全国因建设占用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35.47万公顷,原油、铁矿石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0%,资源环境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人力资源方面,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9.37亿,比上年减少345万,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中国

4、劳动力数量拐点已经出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以增速换挡、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制造业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势在必行,我们也别无选择。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共同的向往和追求,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必须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做支撑,这对我国制造业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工业始终是一个国家

5、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发达国家在已经完成工业化任务后,仍然把制造业作为体现国家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法宝,并牢牢掌控着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将逐步下降,但其主导地位和根基作用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还不会改变。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追逐伟大的中国梦的征途上,唯有实体经济方是富国之基,唯有制造业方是强国之本。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步伐,不断夯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物质基础。  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  中国制造2

6、025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九大战略任务、十个重点领域和五个重大工程,对未来十年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主要任务。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贯彻这一要求,必须努力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位置。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要认真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创新对制造业发展的引擎作用。通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端制

7、造业重大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断增强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改建新建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以创新中心为载体,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尽快启动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重点开展基础共性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  坚持智能转型,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未来产

8、业竞争的制高点,要抢占这一制高点,就必须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组织实施好智能制造工程。要抓好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的研发生产,突破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化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