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与教育学案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与教育学案

ID:27921345

大小:49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7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与教育学案_第1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与教育学案_第2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与教育学案_第3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与教育学案_第4页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与教育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与教育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9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与教育考纲要求考情分析命题趋势1.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2017·全国卷Ⅲ,312016·北京卷,372016·浙江卷,192015·全国卷Ⅱ,31  侧重于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基本政策和措施,试题的解答角度是结合这些举措的时间,明确当时新中国国家建设的基本需要

2、和国家发展的基本方向,把握这些举措对新中国和人民的教育、生产、生活的内在关系分值:2~10分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目的: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2)成就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__原子弹__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②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③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东方红一号__”,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3)意义:打破了美、苏两国__核垄断__及对中国的核威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巩固了中国国防。2.载人航天

3、(1)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2)成就:2003年10月15日,“__神舟五号__”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3)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成果: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南优2号__。(2)评价: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__水稻杂交__优势的第一人;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4.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的研制和发展①成就:1983年,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__银河—Ⅰ号__

4、”计算机。②地位:中国高性能__巨型计算机__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③意义:加速了国家__信息化__发展。(2)生物技术①1965年,人工合成__结晶牛胰岛素__在中国首次实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②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我国政府最终确定每年4月24日为中国航天日,是因为( B )A.1964年的这一天,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1970年的这一天,我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C.1980年的这一天,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D.2003年的这一天

5、,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解析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空间技术,是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开端,故B项正确;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使我国进入核国家行列,与航天事业无关,故A项错误;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与“航天日”不符,故C项错误;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是航天技术成就,但晚于B项,故D项错误。 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和条件1.制度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提。2.

6、政策支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3.环境条件:社会的稳定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4.主观因素(1)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辛勤劳动,以及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2)老一辈革命家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人民群众对基础工程的大力支持。5.外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例题】 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C )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

7、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解析 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故A项错误;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为中国进入联合国提供了可能,但并非主要条件,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核试验成功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1.在1958年夏天,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提出把蛋白质人工合成作为重点研

8、究项目,在上海和北京的几次科技展览会上,党中央和上海市委都希望其加速实现该项目,在研究所内部,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1965年最终合成)。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A.冒进的风气客观上助推了科技发展B.科学“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C.新中国的科研力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