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石神工琢石壶探索寿山石文化与石壶创作中的交融

美石神工琢石壶探索寿山石文化与石壶创作中的交融

ID:28017914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美石神工琢石壶探索寿山石文化与石壶创作中的交融_第1页
美石神工琢石壶探索寿山石文化与石壶创作中的交融_第2页
美石神工琢石壶探索寿山石文化与石壶创作中的交融_第3页
美石神工琢石壶探索寿山石文化与石壶创作中的交融_第4页
美石神工琢石壶探索寿山石文化与石壶创作中的交融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石神工琢石壶探索寿山石文化与石壶创作中的交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美石神工琢石壶•探索寿山石文化与石壶创作中的交融寿山石是我国的“四大国石”之一,近年來更被誉为“国石”之首。寿山石的美在于温润的质地、瑰丽的色彩和变幻的斑纹。从宋代起用于明器,到明代文人用来镌刻印章;从杨玉璇的圆雕、周尚均的博古到林清卿的薄意;寿山石雕历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寿山石文化。而伴随五千年茶文化而诞生的茶壶,早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茶的载体,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文化的象征、艺术的体现。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涉足石雕,对于寿山石,已经如同呼吸之于我的生命一样,不可或缺;个人性喜喝茶,更爱收集好壶,谈壶论艺,品茗荟友,唇齿留香,人生至

2、乐矣。忽然有一天,面对琳琅满目的寿山石和茶壶,突发奇想,以寿山石为材料雕刻茶壶,不是可以集两方面之长处,将独特的寿山石文化和历史攸久的壶文化融合起来,创造出多彩多姿的石壶?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起,潜心研究利用寿山石和巴林石进行石壶雕刻尝试,十多年来作品渐多,也得到了同行和收藏界的青睐。一相抵九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好的原石才能创作出好的石壶。因此,寿山石雕刻行业内有“一相抵九工”之说。而相石是石壶创作的第一步,也是所有石雕工作者的基本功。相石主要是从寿山石的形状、色彩、质地、纹理来“相”,“相”的目的是要雕琢成“器”。古代相学认为,“富

3、贵在于骨法,忧喜在于容色”。把“骨”比作原石的外形,“骨法”就是作品的可能的造型,也就是常说的“依石造型”;而“容色”就是寿山石的色彩、质地、纹理。因为石壶集观赏和实用于一身,所以在相石时,耍更加挑剔。首先要求石材的质地好、无裂缝,更要石材的韧性高,耐得住泡茶时上百度热水的考验,个人感觉就是石材要“不嫩不脆老三分”。相石时的感觉很重要,有时候你不得不相信,人和石头也会“一见钟情”,那时候你会感觉石头好像有生命一样,能和你进行交流。如用来创作《天骄系列壶》的原石,当时无人问津,因为她是纯白色的,并没有体现寿山石Z美的“容色”,在雕刻时无法利用巧色

4、进行处理,作甜的色彩会很单一。但是她的质地很有韧性,很适合作为石壶的材料,虽然当时我无法想象将如何进行创作,但凭着如同马拉多纳对足球一般敏锐而直接的嗅觉,还是相下了这五块原石。灵感是创作的源泉灵感,是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这种感觉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但是在多年的石雕创作中,或由外界触发,或由内心突然进发,感受到那种如幻觉一般的突发性的思维,触动自己的情怀,于朦胧屮无意隐现出许许多多或清晰的或模糊的造型与构思,而萌发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思路。灵感的产生,受生活与经历的影响,乂与作者的天赋、修养、素质和知觉息息相关。石壶的艺术创作,与其他艺术一样

5、,同样经历着从积累到构思,进而进发灵感的全过程。创作贵在自然展露,愈是不自觉的潜意识地进行,就愈真实动人,也就愈能表达作者的心理意向。获得2004年全国“金闿士”银奖的《暖巢壶》,那块石材通体米白,圆润饱满,质地细密。原石一侧有一部分红,边缘有一点点嫩黄,当时就感觉原石很亮,其形色适合创作石壶。但石材放在手上三个多月了,我也无法决定如何入手,没有创作灵感决不尝试是我的原则,我相信我会找到一个天衣无缝的创作题材的。适逢假期回农村老家,心中还是放不下那迟迟无法决定的石壶造型,止心不在焉时,忽然听到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寻声望去,发现面前的树上有一

6、个鸟窝,鸟妈妈觅食归来正喂食呢,直觉让我驻足凝视。只见几只小鸟张着嫩黄的小嘴,叽叽叫抢着让妈妈喂食,那露出来的粉红脖子上分明毛还没长开。粉红、嫩黄?石壶本天成,妙手偶得Z!我眼望着那鸟巢,灵感开始奔放:边缘那粉红带黄的做成壶盖,红的是几只小鸟粉嫩的身体,淡黄的就是小鸟的小嘴,用来表现初生的小鸟,壶身就是舒适的巢穴,不用雕刻鸟妈妈,却可以充分展现母爱的浓郁氛围,通过小鸟的憨态和可爱让观者顿牛怜爱之心,这是对亲情和生命的赞颂!创作的激情让我连续几天不眠不休,《暖巢壶》终于在手下展现峥喋。那一刻,我感觉我在和石头、和小鸟进行对话,没有言语可以形容我的

7、兴奋和成就感,仿佛感到自己在与小鸟同时呼吸与呼唤。透过那石壶我找到了无限的美感与乐趣,透过浑厚和具有特殊肌理的表面,带着强烈的曲线美和质感美,令我陶醉、令我深思。直觉告诉我,这把石壶活了!传统艺术给人以抚慰,大自然给人以启迪,而实践又会在理智中平衡它们。在产生灵感的过程中,只要能够融合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纵收得当,既能随心所欲地进入状态,又必然会使意识的或非意识中的灵感产生独特的作用。“神”胜宇“形”如果说《暖巢壶》是佳石配好工的代表,作品引人注目自然是水到渠成。但如果能利用一般的石头,创作出上佳的作品,就只能用巧夺天工来形容了。这几年市面上虽

8、也涌现了不少这类作品,但重材料、轻雕艺、少文化依然是寿山石行业部分商家的“生意经”。由于急于赚钱,雕刻题材因袭雷同,缺乏创意和文化内涵。创作者老是吹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