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东民歌《包楞调》的传承及发展

浅谈山东民歌《包楞调》的传承及发展

ID:28235675

大小:18.1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浅谈山东民歌《包楞调》的传承及发展_第1页
浅谈山东民歌《包楞调》的传承及发展_第2页
浅谈山东民歌《包楞调》的传承及发展_第3页
浅谈山东民歌《包楞调》的传承及发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山东民歌《包楞调》的传承及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浅谈山东民歌《包楞调》的传承及发展  【摘要】山东成武县的《包楞调》是中国民族音乐中一个代表性的民间歌曲,山东民歌中的精品,也填补了我国声乐史上的民间花腔的空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欣赏水平的提高,《包楞调》演唱技巧方面存在的许多弊端显露出来。加强对《包楞调》演唱技巧的研究力度,改善《包楞调》存在的不足,可有效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

2、】山东成武;包楞调;民间歌曲;演唱技巧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070-01  一、《包楞调》的结构特征  这首民歌的曲调建立在七声音阶宫调式上,为两段体结构,分节歌形式。A段由四个不规整乐句组成,第一、二乐句采用“合头换尾”的方法构成,第三乐句缩紧为两小节,第四乐句呈弧线形,后落“商”音上,形成半终止。B段在A段的基础上重复变化发展而成,是具有副歌性的乐段。这段里的衬字“楞”字,竟有40多次连续出现,所形成的衬腔不仅扩充了歌曲的结构,而且使情绪非常欢快热烈、活泼轻巧,把歌曲推向高潮。B段落

3、调式主音“宫”上。歌曲的结束句速度放慢,音却停在调式属音“徵”上,形成一种余音未尽之感。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包楞调》的结构严谨,词曲结合紧密。旋律以级进和跳进相间、装饰音等的

4、润腔,使语调字音准确,并有鲜明的地方�L味。特别是其中的八九度大跳,以及十六分休止符的连续出现,使乐曲十分跳跃,富有弹性,生机勃勃。  二、学习《包楞调》的方法及途径  1.加强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现代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样的教学思想可以将启发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介入课堂,不仅有效弥补讲授法的不足,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包楞调》的课堂教学真正地与生活相结合。  2.加强多媒体的运用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了课堂。它集文字、图形

5、、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以材料逼真、信息量大、人机互动、教学立体等优势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它还实现网络异地、同时、互动教学。网络多媒体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总体趋势和目标。也是对《包楞调》民族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强有力的补充。  3.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

6、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建立实践基地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这几年,不少高校与地方建立了实践基地,使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通过聆听民间艺人的演唱,同学们可以对《包楞调》的音乐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充分感受到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这一过程中,学生调查、采访、搜集整理民间素材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培养。有的学生还对某些演唱方面进行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撰写成论文

7、发表。  课堂的教学改革,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牢固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课外的教学实践,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增强。总之,《包楞调》民族民间音乐改革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包楞调》的演唱技巧的传承与发展  《包楞调》作为一首山东民歌,在中华民族的艺术历史上民族民间音乐占着重要的地位。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演唱技巧以及方式上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许多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消失灭迹的时候,《包楞调》出现在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伞中,它奠定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是最典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含着浓郁的民族乡间

8、的气息,在民族音乐继承与发展中放射着灿烂的光芒,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它不仅是一个音乐现象,同时《包楞调》真实反映了当时中国民间生活的一个象征。在今天新世纪的中国,各种音乐艺术形式百花齐放的今天,《包楞调》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一个发展方向,民间原生态的民歌艺术的一个新的生长点。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