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临床分析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临床分析

ID:28244616

大小:66.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临床分析_第1页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临床分析_第2页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临床分析_第3页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08—2012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合理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减少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方法:对我院2008—2012年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因素上升较快,社会因素比率也开始上升。结论:加强产妇及家庭的生殖健康教育,通过医患双方、社会共同努力,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更好的降低剖宫产率。【关键词】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新生儿;社会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1004-7484(2013)09—0734—01随着医学的发展,剖宫产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并发症的急救措施,但剖宫产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而且不恰当地放宽了手术指征。剖宫产带来的并发症,如麻醉意外、手术损伤、出血、术后感染等也同样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及身心健康【1】。本文对我院2008-2012年来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1-2012.1我院住院分娩总数7357例,其中初产妇5231例,经产妇2126例,孕周33—43周,年

3、龄在17—45岁之间。剖宫产564例。1.2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样本比较用x2检验,P0.05),说明过高的剖宫产率并未使新生儿病死率有效下降,见表1。2.22008—2012年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2008—2012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因素比率上升较快,社会因素比率也开始上升,见表2。3讨论3.1剖宫产率近10年内国内外剖宫产率广泛上升,已成为产科学界的突出问题,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剖宫产率警戒线定在15%【3】。我院剖宫产率不高,但有逐年上升趋势。我院是

4、一所基层医院,自2005年开始陆续开展了妇科和产科的中小型手术。但重度妊高征,妊娠合并糖尿病、重度胆汁淤积症、严重心脏病、重度贫血等一般转上级医院就诊。3.2剖宫产指征的变化3.2.1我院这3年剖宫产指征以头盆不称为首。包括绝对头盆不称和相对头盆不称,相对头盆不称居多,文献报道【4】,有40%的相对头盆不称未经充分试产,50%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过早作出诊断,使之失去转为枕前位的可能。因此应加强试产,注重观察产程,正确识别难产,熟练掌握徒手转胎位及阴道助产技术,降低剖宫产率。3.2.2胎位不正(臀位

5、、横位),近几年,我院加强围产保健,新农合政策实施,孕妇产检次数增多,胎位不正,如横位,多能较好的纠正,臀位阴道分娩存在着新生儿很大危险,因臀位胎儿体重估计困难,即是否存在头盆不称不得而知,后出头能否顺利通过产道,故为降低新生儿损伤及死亡,我院对臀位分娩适当放宽了指征。3.2.3胎儿宫内窘迫,在剖宫产指征中占据第二位。胎儿宫内窘迫主要临床表现为:胎心率异常,羊水污染及胎动减少或消失【5】。我院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主要依靠胎心监护仪。有报道胎心监护诊断结果的假阳性率较高是胎儿窘迫过度诊断的主要原因【6】,

6、而临床缺乏简单可靠排除假阳性的方法,使“胎儿宫内窘迫”出现过度诊断,因此,临床应避免干扰因素,反复监护,结合胎心音,胎动计数,羊水性状等避免过度诊断,使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有所减少。3.2.4社会因素我院社会因素,也逐年上升。目前,我国医护人员执业环境差,承受的风险较高,医护人员害怕承担阴道分娩中的医疗风险和纠纷,而选择剖宫产“一刀了结”【7】。总之,剖宫产只是一个助产手术,是解决难产和母婴并发症的一种手段,正确使用可解救母婴生命,保证母婴安全,但不是最理想和完美的分娩方式,而且剖宫产率上升使母婴

7、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8】。合理降低剖宫产率是全体医护工作者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参考文献:[1]黄醒华,提高阴道分娩质量,降低难产发生率,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2):83-84。[2]张坚;李萍;谢静燕;徐友娣;玄英华,5年剖宫产手术指征变迁的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年01期。[3]张智勤;胡继芳,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年11期。[4]吴玉华,陈秀平,剖宫产术1623例指征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

8、杂志,2003.19(11):698。[5]丰有吉,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3。[6]陈素清,王小梅,江秀钦等,胎心监护对剖宫产率的影响,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0,3(1):37。[7]蒋红利,剖宫产上升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76[8]黄醒华,剖宫产的现状与展望,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25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