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工基础教学引入新知的方法

浅谈电工基础教学引入新知的方法

ID:28326236

大小:56.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浅谈电工基础教学引入新知的方法_第1页
浅谈电工基础教学引入新知的方法_第2页
浅谈电工基础教学引入新知的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电工基础教学引入新知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电工基础教学引入新知的方法薛翠红(中阳县职业中学山丙吕梁033400)摘要:木文作者以教学实例从分析己知和激发求知两方面论述了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引入新知的方法。这对于中职《电工基础》以及其他电类课程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电工基础教学引入新知方法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原有知识是学习后续新知识的基础和出发点,而后学的新知识通常乂是己有知识的深化和发展。整个学科知识体系总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承上启下的过程。《电工基础》内容正是在《物理

2、》(电学部分)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入新知的方法和艺术,应注意新旧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和发展规律,做好新旧知识点的连接和转化。一、分析己知,引入新知中职学生在初中己学过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它只适用于电路中某个导体或某一部分电路的电压、电流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电工基础》中引入了全电路欧姆定律新知识,进一步完善电路中内、外电路的电流、电压(电动势)和电阻间的关系,使知识由“部分电路”向“全电路”深化和发展。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概念和相关知识,引入全电路欧姆定律的概念。如在(

3、图一)电路中,将全电路分解为外电路和内电路两部分,在外电路中,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可知负载R两端的电压降为:U=I*R.在内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与内阻r的电压降Ur和电源端电压的关系是:Uab=E-l*ro在全电路中,负载两端电压U与电源端电压Uab相等,且内外电路电流相等,则可得:l=E/R+r即为全电路欧姆定律。通过实例的讲解,注意强调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两种概念的共同点、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使学生对新知识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二、激发求知,引入新知在基尔霍夫定律的教学中,从复简单电路的串、并联电路的

4、特点入手,一方面通过设疑,引出复杂电路,而后又向学生提出用串、并联电路特点来解答复杂电路是否可行的问题,把学生推向“心求通而不能,U欲言而弗达”的思维状态,使学生产生对探求新知识的欲望。通过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学生所熟悉的知识,来引出基尔霍夫定律。1.将并联电路适当变形,预埋“节点”,如(图二)中A(或B)点所示,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得出1=11+12+13,根据电流的连续性原理,对于流入或流出节点的电流存在平衡关系,从而变换出∑l*=∑l入方程,引出了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即节点电流定律(KCL)。且

5、告知学生该定律适用于直流电路中任何节点的电流之间的关系。2.将串联电池组接入电阻串联电路,如(图三)所示,若不考虑电源内阻吋,电源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则根据总电压与分电压之间的关系,可得:E1+E2=IR1+IR2,从而推出∑E=∑IR.引出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即冋路电压定律(KVL).并说明该定律的应用特点:(1)KVL适用于直流电路中任何回路(包括无源冋路)中电动势和电压降的关系。(2)列方程吋应先确定绕行方向及电动势、电压降的方向,确保所列方程的正确性。通过讲解和实例的练习,在学生初步掌握K

6、CL、KVL的内容后进行小结吋着重指出:简单电路是学习复杂电路的基础,简单电路包含在复杂电路中,是复杂电路的一种特例。三、激起兴趣,引入新知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欢愉中再产生新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从绪论开始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新课有畏难心理,再加上我们这门课理论的学比较枯燥,学生不愿去学>J。所以教学开始的绪论课,对整个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绪论课时,可以适当介绍一些与电学相关的生产生活知识,或做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小实

7、验,从而让学生感到直观、易学。例如“三相电路中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中线在负载星型连接中的作用”等知识,在理论讲述吋不说结论,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找出结论,从而把“要你学”变为“我要学”,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有裨益。精心设计新知识的引入,能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提供一个良好的认识起点,提高学生对新知识探索思维的能力。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传授新教材吋,必须能在学生的心灵唤起•一系列己有的观念”。教师的工作就是要针对教材,设计出尽可能完美的方案组织教学,找出新知识

8、和己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