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改,走出新困惑

走进新课改,走出新困惑

ID:28374862

大小:5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走进新课改,走出新困惑_第1页
走进新课改,走出新困惑_第2页
走进新课改,走出新困惑_第3页
走进新课改,走出新困惑_第4页
走进新课改,走出新困惑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进新课改,走出新困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sg走进新课改,走出新困惑------------武汉三中高二数学备课组摘要:自我省2009年实施新课改以来,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我们的教育理念。改变着我们的教学策略,笔者全备课组的教师在这一年多的教学过程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不断的探索、实践、反思、领悟、总结。惊喜着新课改带来的每一点惊喜,困惑着新课改实施中的每一个困惑,思考着新课改带来的困惑与迷茫,并不断探寻着相应的应对策略,主题词:新课改;困惑;实践;反思1.三维的困惑新课程实施一年来,我们明显感觉到在高一学年课时偏紧,往往是一个知识点刚讲完另一个知识点就开始了,学生很辛苦,而我们老师更累,在这种情

2、形下,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了我们这一年最大的困惑。(1)旧的教育观念没能真正转变。新的教育观念没能真正的形成。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明确,对新课改能否成功,效果如何,仍持怀疑观望态度,特别是今后的考试制度,评价机制如何建立,如何评价不明确。用现在的教法能否适应今后的考试心有疑虑。(2)如此庞大,重要的工程。没有系统,深刻的培训,仅几天的通识性培训和学科培训。反而给许多老师一头雾水,回到学校依然是升学率。高考指挥棒依然高悬,应试依然照旧,顶多新瓶装旧酒,新鞋走老路。(3)如何处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之间的矛盾,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难以整合,常常出现这样几种情况,第一种还是以知识,技能目标为主,至于后两个目标,意思意思就行了,为了应试就毫不犹豫的丢掉。第二种在课堂教学时把三个目标放在一个同一个平台上,结果还是填鸭,第三种片面追求形式,关注过程,方法,情感等,华而不实,笔者所在备课组sg也试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的学生利用讨论时间谈论课外的事情,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无法给每个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展示每个学生的研究成果。到最后慢慢回归传统教学了。必修一和必修三都有和

4、电脑相结合的内容。如果每节课都到机房上,学校条件也不允许,只能以农村学校也没有电脑,高考为了公平不会怎么出题给学生解释,也给自己安慰。2.教学的困惑(1)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内容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实施的模块化教学要求小步走,螺旋式上升,使原有知识体系被打乱,往往一块内容分成几个不同部分,分散于不同模块之中,导致跳跃式的讲授知识,各个模块难以合理整合。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不仅没有螺旋式上升,反而是学一个模块忘记一个模块。(2)现在全国各地基本在义务教育阶段都使用新课标,可现行的新课标的高中数学教材并没有与它们衔接好,譬如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方差、标准差、扇

5、形统计图、树形图、频率和概率的定义、频率分布直方图、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和概率的应用举例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算法语句(顺序结构、条件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在初中计算机课程中也学习过一些,平行投影、中心投影、三视图(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必修1也有三视图问题,而且比较详细)等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而且初一、初三学习两次,高中继续学习,如何衔接?是否把重复的问题删去,保留一部分习题作为复习巩固实用?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韦达定理与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十字相乘法和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无理方程和无理不等式等在初中已经删去,对于这些问题如何处理?是否可以增加附录的形式衔接?(3

6、)选修4-5中有不等式的性质、均值不等式、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内容,但是不等式的性质与均值不等式在必修5学习过,只是均值不等式只学习了两个数,选修中推广到多个数,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在选修2-2中已经学习,教学内容是否重复?         (4)课程标准中不要求学生掌握极限的概念和运算,但要求导数和积分(仅限理科),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出现了极限的概念和运算的应用,如何处理这些问题?sg(5)课程标准设置的内容有些比较模糊,结果教材的编写者不同,理解也不一致,例如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理解椭圆和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但是对于第二定义没有明确

7、提出要求,结果苏教版有这个内容,人教B版没有这个内容,而课程标准在选修4-1中却要求掌握这个知识点;人教B版三视图叫做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而A版教材叫做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是否应当统一?(6)在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对于必修1.必修2.必修4.必修5.选修2-1在36课时内很难掌握,但是必修3、选修1-2、选修2-3不需要36课时就能够接受,课标是否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作适当的调整?(7)教材编写与我们湖北省课程安排也有衔接不当的问题,如必修一需要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单调性、单调区间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用到不等式,但是不等式又安排在必修五才学,必修五中讲线性

8、规划问题的时候,必修二中才讲直线和方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