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语文课的寓情于教

略谈语文课的寓情于教

ID:28399839

大小:57.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略谈语文课的寓情于教_第1页
略谈语文课的寓情于教_第2页
略谈语文课的寓情于教_第3页
略谈语文课的寓情于教_第4页
资源描述:

《略谈语文课的寓情于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略谈语文课的寓情于教刘强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牛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从这里可以知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怎样的德育教育呢?木文认为祖国语言具有深刻的底蕴,它负载着传播祖国文化的责任。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渗透,提升学牛的感情。关键词:寓情于教;教材;备课;上课;课后情感,是个体接触外界事物时所产牛的一

2、种主观表现,是一种美妙细微的心理活动。伟大导师列宁说:“没有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积极向上的情感是人对事物认识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只要当外来的情感触及到学生内在的情感所需时,才能使所受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地易于接受的状态,受教育者此时亦会自然地真情流露。因此,如果我们能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浓厚的教学气氛,恰如其分地创设激发情感的重要条件,把积极的感情带进课堂,融入到教学当中,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情于教,将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学质量亦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恰当巧妙地把情感教育寓于具体的教学

3、活动中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下面几个环节:一、备课一一切中情感之緊课文教学的动情点在哪里?毫无疑问来于教材。所谓教木,是我们教者所握之根也!课堂教学情感迸发是否具有感染力,关键在于教者是否真正把握了诱发点,诚然这个诱发点就是点燃情感的导火索。如何把握这个点呢?就是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到“家”,亦即是备课时要准确地把能够调动学生情感的细节抓住,以便在课堂上作为诱发学生情感的诱因。如在《孔乙己》一文,笔者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科举制度弊大及对读书人毒害之深,备课吋把描绘孔乙己外貌“高大身材”、“青白脸色”、“又in又破的长衫”作为契入点,“高大身材”说明其身体条件好,“青白脸色”是因长期

4、营养不良所致,“又1口又破的长衫”是形同乞丐的衣着,按常理:一个高大身材的人,单凭自身的条件是足可以养活自己的,但孔乙己这个“读书人”却连普通人的生存能力都没有,为什么?这不是封建科举制度惹的祸吗?透过孔乙己这一形象,我们仿佛看到了封建科举制下千千万万个孔乙己式的可悲可叹的人物。通过把握这一诱发点,引导学生体味,引起他们思想感情的共鸣,从人物的形象特征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领悟文章的题旨,从而产生更强烈的爱与恨。二、上课——拨动情感之弦刘勰《文心雕龙》说:“情者,文之径。”文以载道,言为心声。一篇文章的思想主题,蕴含着作者浓厚的情感。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透过表象,领悟作品深层的内

5、函,并使之产生共鸣?关键是教师如何把握吋机,适时拨动情感之弦,使学生的真情实感自然流露,这就像一个大厨炒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掌握火候至关重要。如笔者在上《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一文吋,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诗中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先让学生欣赏曾国藩挽乳母的对联:饭尚铭恩,况怀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亦当泣血三年。接着听名家的朗诵录音,初步感知全诗的情感基调,然后进行章节朗读,感受那情感抒发所依附的载体,章节朗读后,作简要提点,女口:1—2节(怀念之情);3-8节(感激之情);12-13节(赞美之情);最后品读,加深对诗中情感的领悟。如:诗中的第九节“她死吋,乳儿不在

6、她的旁侧”、“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乳儿的名字”,这样写,其旨在加重悲剧气氛,突岀诗人内心深处的遗憾之情,展示大堰河可敬可畏可歌可泣的高大形象。这样通过“名句导入→听读→朗读→品读”来拨动情感之弦,诗中那令人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情感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作者那份不是生母却胜似亲娘的挚爱情感莫不令人感动!学生由此便会产生强烈的感触:做人要学会感恩,并要懂得感恩。三、课后一一疏通情感之泉积极的情感,除了在对外界事物的接触中引发共鸣而自然流露外,还需要在现实的生活中相互了解、相互沟通才能产生信任感。人是万物之灵,其真实的情感,在取得对方的信赖后才会自然释放。因此,

7、作为教师,我们平时就应该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与他们交朋友,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以至他们的家庭背景、个人喜好等,这样就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性格、气质、情感,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变化动态,有利于教师在备课、上课吋准确地切中要点,做到有的放欠。要想成为学生的知己,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他们平等交往,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其次是关心爱护他们。中学生正处在一个浮躁时期,往往因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就容易恐慌,甚至极不理智。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能及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