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任危机的主观博弈分析

社会信任危机的主观博弈分析

ID:28408818

大小:68.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社会信任危机的主观博弈分析_第1页
社会信任危机的主观博弈分析_第2页
社会信任危机的主观博弈分析_第3页
社会信任危机的主观博弈分析_第4页
社会信任危机的主观博弈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信任危机的主观博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社会信任危机的主观博弈分析[摘要]“社会信任缺失”己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网络媒体作为新媒体加入新闻媒体的大军后,社会事件可轻而易取的被曝光。扶老人事件正是在网络媒体的大量报道后,成为舆论的话题、热点,牵动着上万网民的情绪,刷新了人们对善意的理解。文章以扶老人一类事件为例,选取合适的博弈论模型,模拟人的认知过程,分析信任缺失的机理,探究网络媒体该如何客观报道并积极引导舆论。[关键词]网络媒体;传统媒体;主观博弈;社会信任doi:10・3969/j・issn・1673一0194・2017.03.108[中图分类号]C916;0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2、0194(2017)03-0194-030前言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社会信任”问题日渐严重。“苏丹红”、“毒奶粉”、“地沟油”等事件的曝光,引发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之后“彭宇案”、“躲猫猫”、“小悦悦”、“老人摔倒”等社会信任危机事件,以及当前“陕患关系”问题的升级,让人们不得不思考网络媒体在传播其中发挥的作用。1现状自2006年南京“彭宇案”一出,各种扶老人被讹事件相继爆发。2008年郑州“李凯强”案,2011年天津“许云鹤”案,2013年达州扶老案、广州扶老自杀案,2014年宿州、洛阳扶老案,2015年“淮南女大学牛扶老人”事件等。此类媒体报道多配有醒目的标

3、题,采用主观性手法,加入惯用的情感词汇,以便引起群众的共鸣。2几种曲弈论的基本结构以往的经典博弈,参与者对博弈规则的认知完全相同,即共享一个心智模型,没有知识的更新。而演化博弈中纳入了有限理性,但不研究参与者对博弈形式的学习和分析,只能学习既定博弈形式下某些均衡策略。较之前两种博弈,主观博弈论假设参与者是有限理性与主观能动的统一,具有归纳学习的能力,这种学习更多是一种将过去经历转化为主观认知的过程。参与者不能完全掌握客观博弈形式,但是能通过口身的认知能力,归纳策略信息以及博弈形式信息,以此构建主观博弈形式,分析对手的策略分布,并尝试新的策略,来更新自己对主观博弈规则的认识

4、,从而推动主观博弈形式的演化[1]O经过对比分析,主观博弈模型与正常人的行为认知形成过程更接近。因此,下文将运用主观博弈的相关知识,模拟人们対扶老人事件的学习过程。3主?'博弈分析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信息扩散一个完整的主观博弈过程主要包含三个阶段:参与者对博弈形式的学习阶段、建立主观博弈形式阶段和在既有主观轉弈形式下进行轉弈的阶段。这三个阶段往往相互交叉,并没有明确的先后关系。本文将传统媒体的信息扩散模式设定为标准型博弈形式,其中读者是博弈参与者,是否选择扶老是博弈策略。第一个阶段,参与者由于有限理性,对博弈形式知之甚少。在接收到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中的讹诈新闻时,参与者会

5、根据自身知识经验以及周围人的经历描述,把此条报道当作特例,形成短期记忆一一“老人不可信”。但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参与者很可能不会再接触到讹诈报道,短期记忆无法重复学习而被遗忘,不能形成长期记忆。很快参与者就会忘记扶老被讹诈,依旧选择扶老。第二个阶段,参与者初步掌握了传统媒体的报道流程和特征,通过归纳分析,构建了自身的主观博弈模型,有一套自己的行为活动准则。毫无疑问,大众传媒的报道必然经过多人审核,符合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和利益群体。由于这些长期以来的框架限制,传统媒体与群众的角色关系相对•稳定,传播模式为一对多,参与者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没有及时、有效的互动⑵。第三个阶段,参

6、与者们将在各自的主观博弈模型屮进行博弈,同时观察和分析其他参与者的策略分布,选择主观信念上的均衡策略,最终形成主观博弈均衡。传统媒体在社会热点事件屮扮演着信息报道者、舆论引导者、公共利益维护者的多重角色[3]。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参与者学习后形成的主观认知在一定时间内是稳定的,但是从长期来看,它们会发生变化。从以上主观博弈过程可以看出,在新媒体盛行之前,传统媒体作为信息的主力传播者,长期维持着社会信任稳定发展,均衡策略仍为“扶老”。公众的话语权少,敏感度弱,对单独一篇讹诈新闻的关注度不高,不会造成社会信任普遍下降。4网络媒体信息扩散的影响当下最流行的网络传播是一种全新的现代

7、化信息传播方式,它将信息以数字形式从新媒体通过网络高速传播给读者,每个读者又可看作信息源,继续生产、发布信息。任何信息在爆炸式的网络传播中,极有可能被大批读者学习消化并继续扩散。在主观博弈中加入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后,参与者们接收到讹诈报道,仍将讹诈行为学习转化为主观认知,形成短期记忆一一“老人不可信”。由于网络传播方式加入了实时互动功能,这种反馈机制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交换,使参与者的学习更加生动持久,短期记忆重复一定次数,转化成为长期记忆,从而重新建立主观博弈模型,改变博弈策略,选择“不扶老”。网络媒体摆脱了传统“把关人”的束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