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基础重点知识

生理学基础重点知识

ID:28479689

大小:15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10

生理学基础重点知识_第1页
生理学基础重点知识_第2页
生理学基础重点知识_第3页
生理学基础重点知识_第4页
生理学基础重点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理学基础重点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名词解释1.反射:在中枢祌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祌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3.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4.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5.负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叫相反效应转化。6.正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7.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包括“载体”介导的易化

2、扩散和“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8.阈强度:固定刺激的作用时间和强度一时间变化率于某一适当值,引起组织或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9.阈电位:能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10.局部反应:可兴奋细胞在受到阈下刺激时并非全无反应,只是这种反应很微弱,不能转化为锋电位,并且反应只局限在受刺激的局部范围内不能传向远处,因此,这种反应称力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其本质是一种去极化型的电紧张电位。11.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12.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第1小时末下沉的速度,即以血浆柱的高度来表示。13.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14.血型:指血细胞

3、膜上所存在的特异抗原的类型。通常所谓血型,主要是指红细胞血型,根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进行命名。15.血液凝固:简称凝血,指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16.房室延搁: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传导速度较慢,延搁时间较长,称之力房室延搁。17.期前收缩:如果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人工或来A异位起搏点的激动而产生的收缩称期前收缩。18.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伴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19.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20.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机械活动周期称为一个心动周期。21.心指数:一般是指在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

4、出量。22.中心静脉压: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23.呼吸: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本质是吸入02排出CO:。呼吸全过程由外呼吸、内呼吸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三个环节组成。24.肺泡通气量血流比值:指肺泡通气量(VA)与每分钟肺血流量(Q)的比位,正常为0.84。25.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加上肺泡无效腔则为生理无效腔。由于正常肺泡无效腔容积不大,故生理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几乎相等。26.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缩小所引起反射性呼吸变化。它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27.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氧含量占血红蛋白氧容量的百分数,叫做血红蛋白氧饱和度。通常叫做血氧饱和度。28.消

5、化:食物在消化道A被分解为可吸收小分子物质的过程。29.吸收:食物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30.粘液-碳酸氢盐屏障:是胃粘液与HC0厂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屏障。31.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32.体温调定点:由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0/AH)温度敏感祌经元的活动所决定的体温恒定水平。33.能量代谢:指伴随着物质代谢过程屮所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过程。34.基础代谢率:指在基础状态不,单位时间内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35.肾小球滤过率:指单位时间闪两侧肾脏生成的超滤液总量。正常成年人约为125ml/niin01.肾小球有

6、效滤过压:指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其压力高低决定于三种力量的大小,即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管血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2.肾糖阈:尿巾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正常值为9〜10mmOl/L(160〜180mg%)o3.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多或减少,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滤过率的65%〜70%,称球管平衡。其生理意义是使终尿量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变动。4.水利尿:大量饮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称水利尿。主要是因为饮水量增多,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血管升压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所致。5.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能选择性地与祌经递质结合,产生一

7、定生理效应的特殊结构。6.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特殊分化部位,即神经元彼此相互联系、传递信息的部位。7.牵涉痛:内脏有病时引起体表某一部位发生的疼痛或痛觉过敏现象。8.牵张反射:与脊髓保持正常联系的肌肉,如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该被牵拉肌肉的收缩。9.脊休克:当脊髓与高位屮枢突然离断,在离断水平以下的部位,一切反射活动哲时消失,进入无反应状态,称为脊休克。10.强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