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爱你啊,中国

1我们爱你啊,中国

ID:28536982

大小:5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0

1我们爱你啊,中国_第1页
1我们爱你啊,中国_第2页
1我们爱你啊,中国_第3页
1我们爱你啊,中国_第4页
资源描述:

《1我们爱你啊,中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我们爱你啊,中国阅读课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按要求写好这7个生字。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清奇俊秀、浓妆淡抹、云雾飘渺、波澜壮阔”等词语说一段话。4.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说一段话。2.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准备:1.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课件。2.恰当的录音配乐。3.学生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第一教时一.导入,揭题。二.初读,检查预习1.教师

2、示范背诵,并出示课件。2.提问:听了老师的朗诵,你有什么感受?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出示课题。4.提问: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爱你啊,中国”?5.提问:你有这样的感受吗?能具体说说吗?6.谈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体会,领悟。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交流朗读情况。3.出示生字词。4.交流字词的预习情况。5.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7.提问:这些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8.小结:渺——左中右结构,各部件要紧凑,不宜太宽。脊——上下结构,上面部

3、分要收紧。“人”的两笔要宽大一些。罩住下面的“月”字。恢魄拓——同为左右结构的字,比过天地后,就有了区别。“恢”左右平齐,左瘦;“魄”右小,左部件居中;“拓”是右小祖斜孙的结构。9.当场描红习字。1.听,看图片。2.指名交流。3.指名补充。4.齐读课题。5.指名回答。6.指名回答。7.指名补充。1.按要求自读课文。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3.指名评议朗读。4.指名读字词。5.指名正音。6.指名领读齐读。7.指名交流。8.指名补充。9.齐读字词。10。指名交流。11.指名补充。12.描红习字。13.交流展示。三.小结,布置作

4、业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一.指导精读课文第一小节。三.指导精读课文。10.齐读生字词。11.再次轻声自读课文,思考:祖国的方方面面都值得我们去热爱。那么,课文着重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的呢?12.小结: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土地富饶历史悠久精神高洁1.小结本课内容: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默写生字词;(3)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1.听写生字词。2.提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我们的祖国的?3.谈话: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味吧。1.默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描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5、?2.出示相关图片。提问:画面上是怎样的情景?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能描述一下吗?3.朗读指导:把你们体会到的,用朗读来表现吧。4.提问:作者通过这些美丽的画面,赞美了我们祖国的什么美?5.谈话:这么美丽辽阔的土地,正是我们的祖国。让我们满怀豪情地赞美她吧!1.提问:我们刚才共同体会了第一节描述的辽阔美,我们是怎样体会到的呢?2.小结:体会文字---观看图片——结合想象,感受美丽。14.齐读。15.轻声自读课文,思考。16.指名回答。17指名补充。1.指名交流。1.听写。2.指名回答。3.指名补充。1.默读,思考。2.指名

6、汇报。3.指名补充。4.指名汇报。5.指名补充。6.尝试自读。1.指名读。2.评议。10.齐读。11.指名回答。1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1.指名回答。2.指名补充。四.进行课堂练习1.自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出示思考题:(1)这几节分别描述了我们祖国的什么美?(2)用哪些事物来反映的?(3)你搜集了哪些相关的资料,可以帮助大家来体会?能上来介绍吗?2.组织小组讨论。3.组织交流。4.提问:经过大家的交流,你有什么感受?7.朗读指导:能把你的感受用朗读来表现吗?8.谈话:多么美丽富饶地祖国呀!你们爱他吗?9.默读第五、六、

7、七小节,思考:祖国的今天又有着哪些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呢?10.提问:从作者所用的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什么?11.谈话:让我们大声地赞美她吧!(播放音乐)1.抄写并布置课堂作业。(一)听写词语。(二)组词:渺()壁()拓()魄()缈()璧()柘()魂()(三)填上合适的词:()的桂林山水()的杭州西湖()的庐山()的长江()的龙井茶()的茅台酒()江南丝绸()的景德镇瓷器(四)问答: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祖国的美丽富饶的?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自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思考。4.小组尝试讨论。5.指

8、名汇报。5.指名补充。6.指名交流。7.尝试自读。10.指名读。11.评议。12.齐读。13.默读,思考。14.指名回答。15.指名回答。16.齐读1.抄写并完成课堂练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