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教案

中国哲学史教案

ID:28602458

大小:10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11

中国哲学史教案_第1页
中国哲学史教案_第2页
中国哲学史教案_第3页
中国哲学史教案_第4页
中国哲学史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史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哲学史教案导论:中国哲学概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史(1)定义和性质(2)内容和框架(3)方法和基本研究思考手段第二节:当代非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史(1)解释学文化视野(2)和合文化视野(3)新儒学视野(4)场有哲学视野第三节西方哲学宏观视野下的中国哲学特征(1)中国哲学的本质(2)智慧类型(3)宇宙论(4)认识论(5)人生论第四节:中国哲学发展背景的四种解读方案(1)五种社会形态理论(2)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3)宗法制说(4)文化史观中国哲学产生之条件:从宗教到哲学人文关怀忧患意识《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

2、其有忧患乎?《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传·系辞》)中国哲学的特点:张岱年:“中国哲学与西洋哲学在根本态度上未必同;然而在问题及对象上及其在诸学术中的位置上,则与西洋哲学颇为相当。”(《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序论第2页)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指出中国哲学有六个特点:(1)、合知行(2)、一天人(3)、同真善(4)、重人生而不重知论(5)、重了悟而不重论证(6)、既非依附科学亦不依附宗教谢无量《中国哲学史》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任继愈《中国哲学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3、”(《老子》四十八章)。荀子:“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荀子·性恶》)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胡适:“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上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页)这种人生切要的问题,大致有这些方面:(一)天地万物怎样来的(宇宙论);(二)知识思想的范围、作用及方法(名学及知识论);(三)人生在世应该如何行为(人生哲学);(四)怎样才可使人有知识,能思想,行善去恶(教育哲学);(五)社会国家应该如何组织,如何管理(政治哲学);(六)人生究竟有何归宿

4、(宗教哲学)。“这种种人生切要问题,自古以来,经过了许多哲学家的研究,往往有一个问题发生以后,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各人有各人的解决方法,遂致互相辩论。有时一种问题过了几千百年,还没有一定的解决法。”“若有人把种种哲学问题的种种研究法和种种解决方法,都依着年代的先后和学派的系统,一一记叙下来,便成了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页)胡适认为,哲学史研究有三个目的:(一)明变,知道古今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二)求因,指出哲学思想沿革变迁的原因;(三)评判,知道各家学说的价值。胡适说,这种评判应当是“客观的”,有三条标准:(一)要看一家学说在同

5、时的思想和后来的思想上发生何种影响;(二)要看一家学说在风格、政治上发生何种影响;(三)要看一家学说的结果可造出什么样的人格来。第一章:前哲学家哲学第一节:先秦哲学史家的先秦哲学史(1)何谓先秦哲学(2)先秦哲学史(3)先秦哲学的几个发展阶段第二节:远古哲学(1)创世神话的哲学涵义(2)三皇五帝(3)尧舜禹哲学(4)夏商周哲学(5)春秋哲学第二章:先秦儒家哲学第一节:孔子和《论语》《易传》哲学(1)《论语》之理想人格论(2)《论语》之认识论(3)《论语》之本体论(4)《论语》之道德论(5)孔子《易传》哲学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6、。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史记•孔子世家》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孟子·腾文公上》孔子仁知且不蔽,故学乱术足以为先王者。一家得周道,举而用之,不蔽于成积也。故德与周公齐,名与三王并。——《荀子·解蔽》.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夡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

7、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