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

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

ID:28646788

大小:2.37 M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2

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_第1页
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_第2页
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_第3页
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_第4页
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经历角的度量过程积累度量活动经验——“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陈丹萍“角的度量(一)”是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的内容。通过教材的对比,我发现:以往的教材更侧重于培养量角技能,而后开始关注量角的必要性,如今的第四版教材则更关注学生度量活动经验的积累,即从学生的起点出发,经历角的度量活动,探究度量标准,体会角的度量本质。课前,我进行了学生调研,发现有的孩子虽然已经会使用量角器了,但是在寻找度量角的标准时却显得十分茫然。尽管他们以前经历过长度和面积的度量,现在还是不能主动建构起度量体系,因此如何借助角的度量活动,积累度量活

2、动经验,则是本课教学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一些核心活动,具体说明如下: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三个滑梯的情境图,孩子们很感兴趣,同时也引发了思考:从讨论玩滑梯的感觉,自然地想到滑梯的平与陡和滑梯与地面的角度有关系,并主动提出想研究“这三个角究竟有多大”的问题。活动一:试一试,想办法描述这三个角的大小。生1:我用三角尺上最小的锐角去比,发现∠1比这个锐角小一些,∠2比这个锐角大一些,∠3比这个锐角更大一些。(如下图)生2:我觉得这个方法挺好的,他总在和小锐角比,很清楚。生3:我是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作标准,发现这三个角都比直角小。(如下图)第6页生4:听了他们的想法,我想用∠1

3、和小锐角比,它会比小锐角大一些,∠2和∠3和直角比,它们都比直角小。生5:我总觉得这个方法有点不对劲,这样比有点乱,还是都跟同一个角比好一些!师:看来统一标准很重要,否则就会越说越乱了!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6:我想用这些垂线段来描述角的大小,这样量出张口的大小,也就知道角的大小了。(如右图)孩子们纷纷点头,比较认可这个方法。师:她说得好像很有道理,老师也想用她的方法来试试!(如右图)生7:老师,您画得太靠里了!∠1和∠2的张口宽度都成1.8厘米了,可是∠2本来就比∠1大啊,现在怎么都相等了?这样不行,必须规定一个点,都从这个点画垂线段才可以!生8:我觉得这个方法量的并不是角的大小,

4、而是线段的长度,感觉还是有些不对劲!师:你们的补充和质疑都很有价值,但我更想知道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生6:我是受刚才滑梯的启发,感觉那个梯子就像一条垂线段,因为角的大小就是看张口的大小,所以我想量量那条垂线段。再说,以前量东西不都是拿尺子量的吗?师:虽然我们对这个量张口的方法还有一些疑虑,但我能看出,她是想借助以前量长度的经验来量角。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以前我们都是怎样量的?课件演示,唤醒学生以往的度量经验,启发思考:小线段可以量大线段,小面积可以量大面积,角呢?该用什么作标准?学生很快意识到:小角量大角。第6页活动二:量一量,体会标准越小越准确。师:这三个角,你会选择哪个角

5、作标准,来度量其他的角呢?生1:用∠1作标准,因为它最小!同桌两人分工合作,一人量∠2,一人量∠3,然后展示学生的度量结果(如右图)。师:用∠1作标准,∠2是两个∠1多一些,∠3是三个∠1多一些,你觉得这样的描述准确吗?生2:不准确!总是多一些,那多的一些到底是多少呢?生3:我还不知道∠1是多少呢?师:看来大家对∠1作标准还是不太满意,那到底用什么样的标准去量,结果会更准确呢?生4:比∠1更小的角!师:你们愿意试试吗?生齐答:愿意!随着课件一步步地演示,孩子们也越来越激动,他们充满期待地看着大屏幕,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奇迹发生!生2:标准变小了,可还是有剩余啊!生4:虽然有剩余,但剩余

6、的已经越来越少了,快没了!师:如果再让你们选一次,你们想选择什么样的角作标准?生齐答:再小一点!师:小到什么程度?生5:小到一条缝!师:你们想不想看看那个角?第6页生齐答:想!师:闭上眼睛,3、2、1!出示1°角,展示在黑板上,生睁开眼睛后,惊叹不已……师:有什么感觉?生5:快成一条线了!师:这个角叫1度,可以记作1°。关于这个1°角,还有个小故事呢!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听了,课件动态演示(如下图):师: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发现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一年有多少天?生七嘴八舌地说:365天、366天、365天!师:哎呀,好精确啊!可是那个时候科技还不够发达,人们把一年大约定为

7、360天,这个发现已经很不容易了吧!所以规定: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课末,当学生回顾反思整个度量角的探究过程时,孩子们已经能认识到:度量一个东西,首先要选一个小的东西做标准,而且越小越准确,可以把这个标准设为“1”。【反思】这节课一直在研究角的度量,为什么会让学生对整个度量领域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呢?孩子们又是如何获得这样的度量活动经验的?我想,这源于以下几点:一、情境,引领学生走向问题的最前沿。本课用孩子们最熟悉的滑梯引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