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docx

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docx

ID:61722813

大小:161.9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3-11

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docx_第1页
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docx_第2页
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docx_第3页
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docx_第4页
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经历角的度量过程积累度量活动经验——“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陈丹萍“角的度量(一)”是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的内容。通过教材的对比,我发现:以往的教材更侧重于培养量角技能,而后开始关注量角的必要性,如今的第四版教材则更关注学生度量活动经验的积累,即从学生的起点出发,经历角的度量活动,探究度量标准,体会角的度量本质。课前,我进行了学生调研,发现有的孩子虽然已经会使用量角器了,但是在寻找度量角的标准时却显得十分茫然。尽管他们以前经历过长度和面积的度量,现在还是不能主动建构起度量体系,因此如何借

2、助角的度量活动,积累度量活动经验,则是本课教学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一些核心活动,具体说明如下: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三个滑梯的情境图,孩子们很感兴趣,同时也引发了思考:从讨论玩滑梯的感觉,自然地想到滑梯的平与陡和滑梯与地面的角度有关系,并主动提出想研究“这三个角究竟有多大”的问题。活动一:试一试,想办法描述这三个角的大小。生1:我用三角尺上最小的锐角去比,发现∠1比这个锐角小一些,∠2比这个锐角大一些,∠3比这个锐角更大一些。(如下图)生2:我觉得这个方法挺好的,他总在和小锐角比,很清楚。生3:我是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作标准,发现这三个角都比直角

3、小。(如下图)生4:听了他们的想法,我想用∠1和小锐角比,它会比小锐角大一些,∠2和∠3和直角比,它们都比直角小。生5:我总觉得这个方法有点不对劲,这样比有点乱,还是都跟同一个角比好一些!师:看来统一标准很重要,否则就会越说越乱了!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6:我想用这些垂线段来描述角的大小,这样量出张口的大小,也就知道角的大小了。(如右图)孩子们纷纷点头,比较认可这个方法。师:她说得好像很有道理,老师也想用她的方法来试试!(如右图)生7:老师,您画得太靠里了!∠1和∠2的张口宽度都成1.8厘米了,可是∠2本来就比∠1大啊,现在怎么都相等了?这样不行,必须规定一

4、个点,都从这个点画垂线段才可以!生8:我觉得这个方法量的并不是角的大小,而是线段的长度,感觉还是有些不对劲!师:你们的补充和质疑都很有价值,但我更想知道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生6:我是受刚才滑梯的启发,感觉那个梯子就像一条垂线段,因为角的大小就是看张口的大小,所以我想量量那条垂线段。再说,以前量东西不都是拿尺子量的吗?师:虽然我们对这个量张口的方法还有一些疑虑,但我能看出,她是想借助以前量长度的经验来量角。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以前我们都是怎样量的?课件演示,唤醒学生以往的度量经验,启发思考:小线段可以量大线段,小面积可以量大面积,角呢?该用什么作标准?

5、学生很快意识到:小角量大角。活动二:量一量,体会标准越小越准确。:三个角,你会哪个角作准,来度量其他的角呢?生1:用∠1作准,因它最小!同桌两人分工合作,一人量∠2,一人量∠3,然后展示学生的度量果(如右)。:用∠1作准,∠2是两个∠1多一些,∠3是三个∠1多一些,你得的描述准确?生2:不准确!是多一些,那多的一些到底是多少呢?生3:我不知道∠1是多少呢?:看来大家∠1作准是不太意,那到底用什么的准去量,果会更准确呢?生4:比∠1更小的角!:你愿意?生答:愿意!随着件一步步地演示,孩子也越来越激,他充期待地看着大屏幕,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奇迹生!生2:准小了,

6、可是有剩余啊!生4:然有剩余,但剩余的已越来越少了,快没了!:如果再你一次,你想什么的角作准?生答:再小一点!:小到什么程度?生5:小到一条!:你想不想看看那个角?生答:想!:上眼睛,3、2、1!出示1°角,展示在黑板上,生开眼睛后,惊不已⋯⋯:有什么感?生5:快成一条了!:个角叫1度,可以作1°。关于个1°角,有个小故事呢!孩子已迫不及待地想听了,件演示(如下)::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地球着太阳一圈就是一年,一年有多少天?生七嘴八舌地:365天、366天、3651天!4:哎呀,好精确啊!可是那个候科技不达,人把一年大定360天,个已很不容易了吧!所以定:把

7、一个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所的角叫做1度(作1°)。⋯⋯末,当学生回反思整个度量角的探究程,孩子已能到:度量一个西,首先要一个小的西做准,而且越小越准确,可以把个准“1”。【反思】一直在研究角的度量,什么会学生整个度量域有如此深刻的呢?孩子又是如何得的度量活的?我想,源于以下几点:一、情境,引领学生走向问题的最前沿。本用孩子最熟悉的滑梯引入,从情境中自然抽象出数学中的角,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培养孩子用数学的眼光去察身的事物。接着,学生就提出了“三个角的大小究竟是多少”、“怎么度量角的大小”等等一系列和角的大小有关的。在情境的引下,学生已不知不地走向了

8、的最前沿,探究的欲望便油然而生。可,关于角的度量并不是由教直接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