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胡同文化》教学反思(2篇)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胡同文化》教学反思(2篇)鄂教版

ID:28654438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2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胡同文化》教学反思(2篇)鄂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胡同文化》教学反思(2篇)鄂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胡同文化》教学反思(2篇)鄂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胡同文化》教学反思(2篇)鄂教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胡同文化》教学反思(2篇)鄂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胡同文化》教学反思(2篇)鄂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胡同文化》教学反思(2篇)《胡同文化》教学反思《胡同文化》是汪曾祺的一篇有着深厚内涵的精美的文化散文.普通的胡同,在作者的笔下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字里行间却流露出面对着'养育了自己祖祖辈辈的生活环境'正在没落,衰败的一种难言的伤感与无奈.笔者在处理该课时,将'熟悉课文,概括胡同的文化内涵;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流露的思想感情,体味文章语言特色'确定为该课的教学目标,并设计了三个环节:①了解胡同的特点,要概括出胡同文化的特点--北京市民的心态;②理解作者面对胡同的衰败,没落所寄托的感情;体

2、会文章语言特色;③研究性学习'怎样看待福州三坊七巷文化传承'的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首先创设情境,利用四合院和胡同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其特点,并通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概括出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北京人的心态.其次通过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留恋而感伤的感情.第三个环节没有在课堂中进行.课后,对照着原来的教学设想,思考上课的过程,发现了一些在教学观念和行为策略上的不足,也领悟到很多的教学技能.反思一,关于课前准备的自我反思在备课时,我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了综合分析,依据教学理论的指导去寻找,开发符合

3、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和资料,尽量做到:(一)明确这一节课的实施原因以及它应达到的效果.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45分钟内要达到以上目的去要对教学进行科学设计.(二)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预习工作,解决了每节课要为学生讲解生字新词的浪费教学时间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尽快融入课文.考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背景出发,

4、联系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关于文化这个抽象概念,课前也已经布置学生观察身边的文化,对学生了解胡同文化起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三)精心设置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次选取的《北京的胡同》这首歌曲比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进入浓厚的京味氛围,但是MP3效果不是很好,声音有些嘈杂,对效果有一定影响.反思二,关于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一)选材处理不果断,重点不突出胡同文化的内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特点.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就可从文中提取精要,概括出胡同的特点及北京市民的心态.教师应把重点

5、放在引导学生对北京市民心态的理解上,让学生阅读文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或读出觉得最好的片段.但我在处理这两部分内容时,即使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仍然逐条地讲析,深怕学生不理解.两部分内容所花时间比较平均,没有侧重,以致在处理后半部分的内容时显得有些仓促,没有更好地突出重点,没有充裕的时间放在内容的拓展和深化学生思维的环节上.有感于此,我认为对课文内容的大胆取舍,应基于对教学目标的确切把握,突出重点,而不应面面俱到,教师的讲解也要惜墨如金,讲析其要害处,唯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把握课文.(二)没有充

6、分设置让学生发问的平台每当学习一篇文章,只要去探究,学生总会发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可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也可能是学生思维深入,探究问题时所迸发出的火花.教师在预设教学环节时要有问题意识,以赏识启动探究.课堂中教师要留一些时间请学生发问.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我虽预设了让学生发问的环节,但并没有把它放在突出位置上,加上时间不够,就让学生课外进行,这无疑削弱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反映出教师问题意识的淡薄,并没有真正落实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思维的初衷.(三)课堂开放性的教学策略需落到实处一味地呈现知识

7、性结论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恰恰是不确定性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教师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给他们留下探究的空间,使他们大胆寻求开放的答案.胡同是北京身份的象征,是历史的见证,就因为破败而应夷为平地吗我认为对待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折射出现代人对历史的态度,对民族文化的态度.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想让学生探讨该用一种怎样的文化眼光来看待这些文化古迹.这样的探讨,可让学生对事物的判断有较深入的思考.在掌握课本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会和生动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谈出各自的想法,这些想法洋溢

8、着同学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生命的过渡,一种生命的成长.当然,学生的探究学习要基于一定的基础,尤其对于那些学生较为陌生的知识,教师必须设法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背景信息的提供,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在《胡同文化》教学的这一环节中,由于时间不够,我只得让学生课后进行研究性学习,相互间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的开放性不足,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反思三:关于教学实践后的自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