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干化学分析报告报告材料课程

尿干化学分析报告报告材料课程

ID:28773594

大小: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4

尿干化学分析报告报告材料课程_第1页
尿干化学分析报告报告材料课程_第2页
尿干化学分析报告报告材料课程_第3页
尿干化学分析报告报告材料课程_第4页
尿干化学分析报告报告材料课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尿干化学分析报告报告材料课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第十章 尿液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第一节 尿干化学分析仪(1)分类  (2)检测原理  (3)检测参数  (4)临床应用  (5)质量控制  (一)分类  干化学试带操作方便,测定迅速,利用肉眼观察试带中颜色的变化与标准色板进行比较,得出相应数值,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尿液分析仪(又称尿干化学分析仪)的出现,给临床实验室尿液分析带来了一个飞跃。随着高科技及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尿液分析已逐步由原来的半自动分析发展到全自动分析,检测项目由原来的单项分析发展到多项组合分析,尿液分析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二)检测原理

2、  1.尿液分析仪组成:尿液分析仪通常由机械系统、光学系统、电路系统三部分组成。  2.尿液分析仪试剂带:试带以滤纸为载体,将各种试剂成分浸渍后干燥,作为试剂层,再在表面覆盖一层纤维膜,作为反射层。尿液浸入试带后与试剂发生反应,产生颜色变化。多联试带是将多种检测项目的试剂块,按一定间隔、顺序固定在同一条带上的试带。使用多联试带,浸入一次尿液可同时测定多个项目。多联试带的基本结构采用了多层膜结构:第一层尼龙膜起保护作用,防止大分子物质对反应的污染;第二层绒制层,包括碘酸盐层和试剂层,碘酸盐层可破坏VitC等干扰物质,试剂层与尿液所测定物质

3、发生化学反应;第三层是固有试剂的吸水层,可使尿液均匀、快速地浸入,并能抑制尿液流到相邻反应区;最后一层选取尿液不浸润的塑料片作为支持体。有些试带无碘酸盐层,但相应增加了l块检测VitC的试剂块,以进行某些项目的校正。  不同型号的尿液分析仪使用其配套的专用试带,且测试项目试剂块的排列顺序是不相同的。通常情况下,试带上的试剂块要比测试项目多一个空白块,有的甚至多参考块又称固定块。空白块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尿液本身的颜色在试剂块上分布不均等所产生的测试误差,以提高测试准确性;固定块的目的是在测试过程中,使每次测定试剂块的位置准确,减低由此而引起

4、的误差。  习题:尿试带结构中哪层具体结构可以破坏尿液中维生素( )  A.尼龙膜  B.碘酸盐层  C.吸水层  D.塑料底层  E.绒制层『正确答案』B3.尿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尿液中相应的化学成分使尿多联试带上各种含特殊试剂的膜块发生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尿液中相应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将多联试带置于尿液分析仪比色进样槽,各膜块依次受到仪器光源照射并产生不同的反射光,仪器接收不同强度的光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相应的电讯号,再经微处理器由下列公式计算出各测试项目的反射率,然后与标准曲线比较后校正为测定值,最后以定性或半定量方式自动打印出结果。试

5、剂块颜色的深浅对光的吸收、反射是不一样的。颜色越深,吸收光量值越大,反射光量值越小,反射率越小;反之,颜色越浅,吸收光量值越小,反射光量值越大,反射率也越大。换言之,特定试剂块颜色的深浅与尿样中特定化学成分浓度成正比。  (三)检测参数  从最初的单一测试到现今的多项测试,尿分析仪检测参数随尿试带的发展而发展。尿试带常依测试参数分为两类:①用于初诊患者及健康体检使用的8~11项筛检组合试带。8项检测项目包括酸碱度(pH)、蛋白(PRO)、葡萄糖(GLU)、酮体(KET)、胆红素(BIL)、尿胆原(URO)、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或隐血(ERY

6、或HB)和亚硝酸盐(NIT);9项检测项目在8项基础上增加了尿白细胞(LEU,WBC);10项检测项目又在9项的基础上增加了尿比密(SG);11项则又增加了VitC。②用于已确诊疾病的疗效观察,如尿糖、尿蛋白等单项试带和各种组合型试带。  1.酸碱度 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 采用酸碱指示剂法。pH试剂块含有甲基红(pH4.6~6.2)和溴麝香草酚蓝(pH6.0~7.6)两种酸碱指示剂,在pH4.5~9.0的范围内。颜色由橙红经黄绿到蓝色变化。2.比密  采用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尿比密偏高时,尿液中所含盐类成分较多,试剂带中电解质多聚体释

7、放出的H+增多,溴麝香草酚蓝为分子型,呈现黄色;尿比密偏低时,尿液中所含盐类成分较少,试带中电解质多聚体释放出的H+减低,溴麝香草酚蓝多为离子型,呈现蓝色。  3.尿糖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常见的色素原有邻联甲苯胺、碘化钾等。4.蛋白质  采用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即在pH3.2的条件下,溴酚蓝产生的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结合发生颜色变化。  5.酮体  采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在碱性条件下,亚硝基铁氰化钠可与尿液中的乙酰乙酸、丙酮起反应,试剂膜块发生由黄色到紫色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酮体含量成正比。6.胆红素  采

8、用偶氮反应法。在强酸性介质中,结合胆红素与二氯苯胺重氮盐起偶联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试剂膜块发生由黄色到红色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胆红素含量成正比。  7.尿胆原  采用醛反应法或重氮反应法。在强酸性条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