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干化学分析课件.ppt

尿干化学分析课件.ppt

ID:57116250

大小:17.14 MB

页数:69页

时间:2020-07-31

尿干化学分析课件.ppt_第1页
尿干化学分析课件.ppt_第2页
尿干化学分析课件.ppt_第3页
尿干化学分析课件.ppt_第4页
尿干化学分析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尿干化学分析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尿十项干化学检测参数临床应用执信医疗学术应用首席专家李怀龙※简述尿液检验基础知识※参数名称/检测原理与临床应用※简述尿液检验基础知识尿液生成尿是在肾脏内形成的。当体内血液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其中的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和脂类等胶体被截留,其余成分则经半透膜滤过,经过肾小球囊,此称为原尿。原尿通过肾小管时,绝大部分水分、电解质和葡萄糖等物质又重新被吸收回血。同时,肾小管也分泌一些物质加入尿中;最后生成终尿,经由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尿的主要成分尿液含水分约96-98%,固体物3-4%;正常人每天由尿中排出总固体物约60g,其中无机盐约25g,有机物

2、约35g;无机盐中约一半是钠和氯离子;有机物中主要是尿素(每天可排出约30g);其次是少量糖类、蛋白质(包括酶、蛋白质性激素和抗体)以及种类繁多的代谢物。尿的透明度正常新鲜尿通常是透明的,但久置后会因盐类析出或生长细菌而显浑浊。尿中含有大量的细胞、管型或乳糜,亦可出现浑浊。新鲜的碱性尿也因有非晶型磷酸盐析出而呈现浑浊。尿的颜色正常尿为淡黄色。色泽的深浅常随饮水量、运动、出汗等不同情况而变化。乳白色:见于乳糜尿但亦见于含大量脓细胞、非晶形磷酸盐或非晶形尿酸盐的尿;深黄色:振摇后有不易消失的泡沫,多见于胆红素尿;红色而又浑浊:常见于血尿;酱油色:多见于

3、血红蛋白尿。尿的酸碱性正常尿多呈弱酸性,PH在6.0左右,但PH在4.6-8.6亦属正常。饮食对尿的酸碱度有一定的影响,如多食蛋白质,可使尿酸度增加;多食蔬菜、水果以及饭后不久排出尿可呈碱性;留置过久又未加防腐剂的尿,因细菌繁殖,分解尿素产生氨,因而呈碱性;服用酸性或碱性药物,亦可影响尿的酸碱度。尿量与比重正常成人每昼夜尿量在1000~1500毫升之间。尿比重:是指在4℃条件下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取决于尿中溶解物质的浓度,与固体总量成正比,常用来衡量肾脏浓缩稀释功能。饮水量、运动、出汗和气候等对尿量有相当大的影响。尿量的多寡直接影响尿的比重

4、。正常参考值:1.003—1.030,晨尿常1.020左右。健康人24小时尿比重在1.015~1.025之间,比重高低与进水量有关,进水多则尿比重低。健康人禁水一夜后第一次晨尿比重应大于或等于1.020。少尿时尿比重低于1.014说明肾浓缩功能丧失可能是肾功能衰竭。尿标本的采集与保存嘱患者留取清晨第一或第二次清洁中段尿;一般定性试验可采集清晨尿,清晨尿较浓缩,细胞和管型等病理物的检验出现机会较多,但对其它代谢物的检查,以采取饭后3小时左右的尿液较好。如作定量检查,则应收集24小时(或12小时,均需加防腐剂)尿,标本采集后均应立即送检。标本如不能及时

5、检验,应将样品放2-8度冰箱保存,但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参数名称/检测原理与临床应用参数名称白细胞LEU酮体KET红细胞ERY亚硝酸盐NIT比重SG尿胆原UBG酸碱度pH胆红素BIL蛋白PRO尿糖GLU对白蛋白敏感既要发展现代技术,也要继承经典方法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丛玉隆秦小玲中华检验分会提出的标准化建议指出:尿液干化学(简称尿10项检查)中红细胞、白细胞结果不能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只能作为“镜检”筛选标准。尿十项干化学检测原理及影响因素12尿液PH检测的临床意义参考值范围:4.6-8.6测试原理:PH试纸含有指示剂甲基红和臭麝香草酚。

6、两种酸碱指示剂适量配合可反映尿PH4.5-9.0的变异范围。强酸性尿:代谢性酸中毒、痛风、肾结石、糖尿病、IV型肾小管酸中毒、白血病等;碱性尿: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泌尿系变形杆菌感染时等;尿液PH检测的临床意义观察尿酸碱度的变化,可指导临床用药,预防肾结石形成和复发及减轻泌尿系微生物感染;酸性尿易形成尿酸和胱氨酸结石。解决办法:给药使尿液PH值保持碱性或至少在PH6.5以上,就不会形成酸性结石;碱性尿易形成碱性结石。解决办法:给药使尿液PH值保持酸性,就不会形成碱性结石。注意事项: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容易被菌污染而使PH偏高;试剂带浸尿时间过长PH偏低

7、;试条浸尿样过量也会影响结果检测。尿比重(SG)测定的临床意义正常参考值范围:成人:1.015~1.025晨尿大于1.020,新生儿:1.002~1.004。测试原理:试纸测试区域含有一种离子交换剂和指示剂。在尿液阳离子存在时,能释放出H+(质子)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产生从蓝色经蓝绿到黄色的变化。增高:表示尿液浓缩,见于急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高热、大量出汗、脱水、出血热少尿期等;尿比重(SG)测定的临床意义减低:表示肾脏浓缩机能减退,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精神性多饮多尿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出血热多尿期及恢复期;尿比重比较固定:一般固定在1.0

8、10左右,呈等张性,表示肾实质有严重损害;用尿比重与尿量的动态变化来监测肾结石病人的尿物理变化,可用于指导病人饮食习惯,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