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doc

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doc

ID:28957021

大小:36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5

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doc_第1页
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doc_第2页
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doc_第3页
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doc_第4页
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案(20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题:自由落体专业:物理学姓名:张睿翀8《自由落体》教学设计张睿翀青海师范大学教学课题《自由落体运动》[必修1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八节]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础上设置的,其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是要让学习者从生活中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对自由落体运动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是比较难的。因此,学习的主要任务有两个:其一要通过实验纠正“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的错误结论;其二要通过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技能来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匀加速运动的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体会并初步了解物

2、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及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相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运动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能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历史事实和科学方法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灵活运用3理解重力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方向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及数据处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处理,培养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2.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使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认识

3、到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有序的思维习惯。8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发现、分析、研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学程序设计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做小实验提出问题:影响物体下落的因素是什么?答案可能多种:由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积极思考。展示图片、文字提出矛盾:铁片和纸片:轻重不同的物体,重的物体先落地。小纸团和铁片:轻重不同的物体,轻的物体先落地。与生活经验冲突引发思考为什么呢?空气阻力的因素。师:在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不能单凭物体的轻重来判断物体下落的快慢。简单易

4、懂师进一步引导,抛出问题:那么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呢?陷入思考再提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自由落体各新课教学注意:在有空气的空间里,如物体重力远远大于所受空气阻力,此阻力可忽略不计,则物体下落的运动也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思考,记忆8新课教学8新课教学8新课教学新课教学设计实验:牛顿管1、无空气的情况下,羽毛和铁片的下落速度2、有空气的情况下,羽毛和铁片的下落速度得出结论:没有空气阻力情况下,物体要同时落地。利用牛顿管的实验,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空气对物体下落快慢的影响。并且让学生接触到在真空中的自由落体。牛顿管师: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重量决定

5、的。师:这种表面现象得到的结论一直影响了人们两千多年。提出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比萨斜塔实验。丰富课外知识。进一步说明:伽利略很可能没做过这个实验。疑惑必要说明:他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反驳,很可能是通过逻辑推理接触矛盾证明法。请同学们观察频闪照片。读出相等时间间隔里,小球下落的位移。引导学生发现:相等时间里小球的位移差相等。由此证明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oamoa1/m学生可能得出如下结论。1、自由落体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若SⅡ-SⅠ=SⅢ-SⅡ=SⅣ-SⅢ=SⅤ-SⅣ=△S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定值,就可以说明此运动为匀加速运动。用数据证明自由落体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6、。教师:测量表明,△s在误差范围内是定值并且计算得出加速度位9.81s²教师:由此,我们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复习一下位移和加速度的公式。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s=v0t+at2/2h=gt2/2并且我们说之前过,同一地点,两个不同的物体要同时落地(t、s相同),那么加速度是否一样?结论:同一地点一切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学生回答说加速度一样。(板书)8刚刚说了同一地点。那么不同地点呢?然后列出表格。学生懂得生活经验,了解更多物理知识。课堂游戏:请一位同学上台

7、来抓自由落体的刻度尺,运用刚刚学习到的自由落体位移公式和正常人的反应时间来解释为什么抓不住。(让学生们接触到自由落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不至于感到学之无味)。将话题转移到人的反应速度上来,以便引出下面的小测试。课堂游戏:反应速度测试。一个人捏住尺子的上端,保持直尺竖直不动,另一个人手指呈捏的姿势,在直尺的下端零刻度处等待。前者释放,后者捏住。注意后者要紧盯着前者的手,且在捏的过程中手不能上下移动。学生猜想:为何小小的工具能测反应速度。8读数:直尺下落的距离,即后者所捏处的刻度值。处理:根据位移公式可计算出直尺下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