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经营必读》word版

《媒介经营必读》word版

ID:29033711

大小:143.04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2-16

《媒介经营必读》word版_第1页
《媒介经营必读》word版_第2页
《媒介经营必读》word版_第3页
《媒介经营必读》word版_第4页
《媒介经营必读》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媒介经营必读》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媒介经营必读一、陈力丹等:《深刻理解“新闻客观性”——读〈维系民主?西方政治与新闻客观性〉一书》1、我国探索新闻客观性的不足:对形式和概念各执一端,非此即彼的一元论思维定势;核心问题狭窄,如新闻是否/能否客观?2、“新闻客观性”发展脉络(简化的梳理,xiaosheng113注):1702年英国《每日新闻》最早提出——19世纪中叶政党报刊转向商业报刊使客观性成为普遍理念——上世纪六十年代受巨大冲击——至今仍是重要信条。3、新闻客观性是“不死之神”,原因在于:(1)客观性可以较好地解决媒介与社会,特别是媒介与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2)商

2、业逻辑催生了新闻客观性;(3)客观性是新闻从业人员抵御批评和“逃脱责任”的一种“策略仪式”。4、新闻客观性的范畴(1)新闻道德角度:客观性是一种规范化的理想,一套新闻采写编的工作标尺,包括真实、准确、完整以及记者的中立态度;(2)认识论角度:客观性是一套对知识和现实世界的假定,即事实与价值、观察者与被观察对象之间的相互隔离是可能的;(3)形式主义角度:客观性是一套采写新闻的实践和“统一的技术标准”;(4)客观性在具体的机构框架中运行,以种种机构化形式体现,并参与这种框架的组建;(5)客观性是有关新闻的公众话语中的一个活跃部分,是受众对新闻期

3、望的共识的一部分。(注:本文发表于《新闻大学》2006年春季刊)二、蔡雯等:《议程设置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与麦库姆斯教授的对话》*麦库姆斯,现为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新闻学院教授1、评价一个理论是否科学的主要标准之一:考察其“生产力”,即它是否可以持续地触发新的问题,从而不断深化这一理论探讨的主题。2、麦库姆斯总结的“议程设置”研究(至今)的五个阶段:(1)发现“相关”阶段:夏贝尔山(1968)和夏洛特(1972)研究,发现并证实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2)“导向需要”研究阶段:研究回答的问题是,“影响媒介议程设置

4、强度变化的因素是什么?”主要特点是将心理机制引入研究范畴,即“导向需要”。麦氏认为近年来的研究对“相关性动因“又有了扩充,包括导向需要、个人参与和不确定性、获取信息所需的努力三个方面。(3)属性议程设置阶段(1976年开始):麦氏认为,媒介不仅引导我们将注意力投向各种各样的“对象”,而且引导我们关心这些对象的“属性”。前者被称为第一层效果,在这里媒介影响议题及其它一些对象的显著性;后者称为第二层效果,在这里媒介影响这些对象的属性的显著性。甘耐姆在此阶段引入关于“引人注目的论点”的概念,用来说明新闻主题的某些属性对这个议题显著性的贡献。(4)

5、第四阶段:发现了足够的证据证明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的影响,开始注重考察促使媒介议程形成的因素。(5)第五阶段(新近出现):主要考察这样一个问题,媒介议程设置对于对象及其属性的显著性的影响,即会不会对人们的态度、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将受众纳入议程设置研究。3、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媒介环境对议程设置现象及理论的影响:麦氏认为,议程设置不会终结,基本同质的媒介议程仍将存在,除非一种可以消蚀传统新闻受众的新的新闻被发明,而且这种发明也是新闻创造力而不是技术的结果。它也将使新闻媒介的议程设置效果转换到一个新的领域。像博客这样的新传播形态并没有获得(拥有)

6、对新闻的审阅与质量控制的能力。4、媒介全球化加剧了媒介竞争,这对议程设置的影响在于:麦氏认为,在中国研究媒介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竞争性媒体在何种程度上设置了相互竞争的议程?在美国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媒介面向一个大体相同的受众群,主动的受众会选出与其生活有关的、基本一致的内容。二是关注“议程碰撞”引出的多种答案,但要对公众有信息。(注:本文发表于《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2期)三、张辉锋:《传媒业的内容产品是否是公共品》1、公共品,即在消费中具有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物品。(1)非竞争性:即在对一个物品的消费中,不存在我消费了你就不能再消费的情形

7、,或者我消费多一点你就要消费少一点的情形,其实质是在对物品的消费中,该物品不存在损耗或减损状态。(2)非排他性:即在对该物品或服务进行消费中,很难排除一些不付费来消费的所谓“搭便车”者,或者要排除他们成本太高,已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只能放弃。(3)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两者其一的是准公共品。2、传媒业只要是销售的内容产品都是准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不具有非排他性。3、在实践中,传媒业内容产品由于受体制的影响,会以公共品的形式被提供。4、传媒业内容产品的公共品或准公共品属性,会随着其所在国家与地区传媒体制以及技术的变化而发生变化。5、公共

8、品概念体系提出和分析的意义,在于可以为政府分配“任务”。(注:本位发表于《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2期)四、涂光晋:《从“公关”危机到“公共”危机——2005危机管理新趋向解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