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小学教师第一学期工作总结.doc

2014学年小学教师第一学期工作总结.doc

ID:29106558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6

2014学年小学教师第一学期工作总结.doc_第1页
2014学年小学教师第一学期工作总结.doc_第2页
2014学年小学教师第一学期工作总结.doc_第3页
2014学年小学教师第一学期工作总结.doc_第4页
2014学年小学教师第一学期工作总结.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学年小学教师第一学期工作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4学年小学教师第一学期工作总结2014学年小学教师第一学期工作总结时间的脚步在无声无息中走到了201,回首过去的一年,感觉自己碌碌无为,日常的繁琐事务常常让自己身心疲惫,偶有空闲,也很难静下心去思考一下自己接下要走的路,是时候该好好地反思总结一下了。首先,关于我的阅读实验。几年前,我心中都有一个想法,最初是于东的韩老师,她用她的“海量阅读”实验让我们所有人由衷佩服,她向我们证明了:孩子是读书成长的,不是做题长大的。想想7年前,我带了一年级,虽说自己工作了十几年,不是个“新手”了,但一年级对于我说,还是第一次!记得当时,我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想法,每天跟在以前带过一年级的老教师

2、身后,她上一,我听一,然后到自己班级“移植”。每天“照葫芦画瓢”,还要应付那么多琐事,忙得不亦乐乎,很难有时间静下心,去思考些什么!就这样,转眼之间,六年过去了,送走了一届孩子,我想:难道就这样教下去吗?用六年前的那点书本知识应对六年后的孩子吗?答案是否定的。我对自己说,不能!今年我36岁了,在我40岁之前的这几年里,我想搏一把!我想走一条自己的路,一条崭新的路!也许一路上会有众多的荆棘与困难,但既然选择了,我会走下去!于是,在今年的暑假,我上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申报了徐州市级个人题《小学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的策略与路径》,我决定从《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入手,开启孩子启蒙

3、阅读的那扇大门。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一个民族,如果它的化敏感带集中在思考层面和创造层面上,那它的复兴已有希望;反之,如果它的化敏感带集中在匠艺层面上,那它的衰势已无可避免。”我想:开展“经典诵读”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记忆的层面,终极目的是让孩子们“厚积薄发”,为他们的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真正让学生的成长受益,让孩子们把化的厚重感诉诸于字,做一个真正“有根”的人。基于以上的思考,今年的9月份,我自己主动到校领导处要求带一年级。人人都知道一年级孩子多,事情琐碎,又累又苦,但一想到自己心中的“宏伟梦想”。我所有的付出都不算什么!“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

4、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对于一些典故和字的读音,教师要做适当指导。首先我从诵读入手,每天利用晨读、午读,充分激发孩子的读的兴趣,辅以讲述里面的经典故事,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孟母三迁”等,一方面帮助孩子记忆《三字经》,另一方面,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其次,开展“师生同读、同背比赛”。说实话,作为孩子们的老师,《三字经》我也只是会背前面的一点点,在每天的教授中,我也在不断地学习,每次,当我与孩子比赛背的时候,孩子的积极性别提有多高了。再次,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

5、,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亲子诵读”,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现在,孩子们经过一个学期的书本学习、背诵《三字经》、诵读古诗,已经认识了一定数量的的汉字,就在最近,我已经开始着手引导孩子读整本的书,第一本便是《小猪晞里呼噜》,现在家长们通过网上购买,已经达到人手一本,进展比预想的好。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而有效的方式,获得传统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我想,这对于一个孩子讲,应该是终生受益的。第二、关于读书。案头的几本团队发的书已经搁置很久了,早在暑假之前就发狠说一定在暑假里读完的,但一个学期过去了,才刚刚读完

6、两本,一本是《我与地坛》,史铁生的,一本是《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都是些与教学无关紧要的闲书)我发现自己有一个很大的惰性。人说,有志的人立长志,无志的人常立志。我就是属于后者。每每外出学习,总觉得心中有一股热血上涌,就暗下决心,回后一定怎样怎样,但一旦回到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被班级、学校的日常事务所累,当初的那一点“雄心壮志”很快就被抛到脑后,总想着,哎,太忙了,等等吧!谁知,这一等,一年的时间就这样一晃而过!难怪朱自清感叹“匆匆”啊!第三,关于写作。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

7、成长的重要意义。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汲取经验教训的最有效手段,是使教师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如果说“思”是指“心”上有块“田”,那么反思就是“田”上有颗“心”。不断地反思就是指在心田上长出更多的“心”,从而产生“心心”向荣的“心”气象,创新也就信手拈。应该承认,我反思自己教学的习惯还没有养成,有的时候,在自己的堂上,或在听别人的时,会有一些“灵光”闪现。但,真正用字记录下时,方感到自己语言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