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学设计课题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课题

ID:29208312

大小:3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7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课题_第1页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课题_第2页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课题_第3页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课题_第4页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课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课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教学目标:1、明确寓言的特点及作用,理解本文深刻的寓意。2、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文言词汇,尝试和练习辨析词的古今意义,学习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3、反复朗读、记诵、逐步积累语言材料,培养文言语感;鉴赏并学习对比手法和语言描写突出人物个性的写法。4、运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的局限,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2、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巍巍壁迎的三峡是举目的“高峡”,曾被人们认为是梦幻中“高峡出平湖”的景象,今天,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梦幻已经变成了事实,中国人民为世人演绎了一个现代版的神话传说。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源于古老神话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改编的歌曲,那位愚公是怎样搬走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的呢?请同学们把目光转向课文。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其作品《列子》一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

3、日”、“纪昌学射”等,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2、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3、学习生字:塞(sè)孀(shuāng)迂(yū)龀(chèn)荷(hè)叟(sǒu)箕畚(jīběn)厝(cuò)匮(kuì)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第一段:交代了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

4、负山等情节作铺垫。第二段: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人的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表现了不畏艰难,敢于战胜自然的勇敢精神。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进一步表现愚公移山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第四段:天帝被愚公感动,移走二山,愚公的愿望终于实现。四、教师小结:本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是后人加的。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旬的老人领着儿孙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他的精神,他的气概,惊天地泣鬼神,至今仍有

5、其积极意义。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二、古汉语知识:1、通假字:(1)、指通豫南:“指”同“直”(一直)。(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3)、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4)、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5)、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6)、无陇断焉:“陇”同“垄”(高地)。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2、重点虚词的用法:(1)、“之”的用法:⑴、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以君之力;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京城氏之孀妻;曾不

6、能毁山之一毛;操蛇之神。⑵、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汝心之固。⑶、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⑷、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2)、“而”的用法: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笑而止之。表顺承:聚室而谋;何苦而不平?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3)、“其”的用法:⑴、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帝感其诚。“他”:惧其不已也。⑵、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4)、一词多义:①方:指面积,方七

7、百里;刚刚,方其远出海门。②且:将近,年且九十;况且,且焉置土石。③曾:竟然,曾不若孀妻弱子;通“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④固:顽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坚决,吾义固不杀人。⑤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⑥焉:疑问代词,放在哪里,且焉置土石;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5)、词语活用: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作动词,用尽。聚室而谋:聚,动词使动用法,使…聚。三、合作探究:1、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意思吗?(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2、思考:(1

8、)、愚公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3)、移山的目的是什么?(4)、倒土的地点是哪里?(5)、他们是怎样具体行动的?(6)、山最终移掉了吗?(7)、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明确:两山规模:“方七百里,高万仞”;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