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防病指导手册》word版

《洪灾防病指导手册》word版

ID:29351771

大小:327.50 KB

页数:68页

时间:2018-12-18

《洪灾防病指导手册》word版_第1页
《洪灾防病指导手册》word版_第2页
《洪灾防病指导手册》word版_第3页
《洪灾防病指导手册》word版_第4页
《洪灾防病指导手册》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洪灾防病指导手册》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节概况洪涝灾害的预防医学目的是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其内容在于研究灾区因洪涝灾害影响所致疾病消长规律和疾病发生与流行的特征,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控制疾病、减少死亡,改善和促进灾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其对象是在洪涝灾害预防医学服务时,要考虑在特殊环境条件下提出合适的安全与卫生要求,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大灾之后无大疫,这是在新在历史时期赋予卫生防疫工作者新的历史使命。我国是各种自然灾害的高发地区,尤以洪涝灾害;又是多种流行病的高发地区。因此,就大灾之后防大疫和大灾之后无大疫的提出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大灾情况下,各种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人民生活习惯受到重大冲击,此时各种

2、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又是如何?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从历史上看,霍乱、伤寒、痢疾和甲、戊型肝炎都曾经因洪涝灾害引起过大流行,应当引特别的注意。其共同特点:都是消化道传染病,传播途径是水源,传播快发病率高。不同的是:霍乱、伤寒、痢疾都是细菌性传染病,人群较普遍的易感,一旦发生流行,发病率极高,但均有有效的抗菌性预防治疗药物,如果发生了爆发流行,可以尽快组织治疗和预防性投药,把病死率降低到最低限度。甲、戊型肝炎的药同特点是:病毒性传染病,一旦发生流行,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但不同的是:甲型肝炎在我国人群中免疫屏障比较高,易感人群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后病死率低。而戊型肝

3、炎在我国人群中免疫屏障很低,易感人群主要在青壮年,劳动力损失大,造成大流行条件除了水源持续被粪便污染外,还要看当地群众有没有喝生水的习惯,发病者病情较重、黄疸性多见,孕妇的病死率高。以上几种传染病,在正常年份多为散发或局部地区的爆发流行。涝灾发生后的生态变化和流行规律也应引起密切注意,有的发病后病死率很高,它们是: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出血热、疟疾、乙型脑炎、轮状病毒、鼠疫、炭疽等。这些传染性疾病的多数直接或间接和洪涝灾害有关。其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是直接接触水传染的疾病。疟疾、乙型脑炎是虫媒(蚊虫)传染病,间接与水有关。出血热、鼠疫是动物(鼠)传染的疾病,是因水灾引起了(鼠)传

4、染的疾病,是因水灾引起了鼠的迁移,也间接与水有关。出血热、鼠疫是动物(鼠)传染的疾病,是因水灾引起了鼠的迁移,也间接与水有关。大灾对这些疾病的影响是什么?一是造最大限度的病原扩散,特别是消化道传染病。二是由于洪水的冲刷,使病原得到一定的稀释。在此情况下,疫情波动可能不大。但在洪灾之后,重建家园之时,上述传染病均有可能呈上升趋势。因此,大灾之后无大疫,和大灾之后防大疫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必须作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第二节加强领导建立体制明确职责洪涝灾害的疾病防治工作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进行的,并应由党政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成立相应的求灾防病领导机构,把灾区的卫生防病工作纳

5、入当地救灾、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工作中去,明确领导负责人、协调各有关部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齐心协力做好本辖区内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等各项工作。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处理方案,建立相应突发事件处理组织和做好各类必需药品、器械、物资的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力示迅速把疫情控制和扑灭在初发阶段。要做好疫情的监测、收集、预防及地区联防通报、疫情的上报。组织制订救灾防病技术方案,指导救灾防病工作,组织医疗卫生人员深入灾区防病治病和进行技术指导,提供防病治病所需药械品种信息,组织生产所需防病生物制品。要做好控制疫情所需消毒杀虫、灭鼠药械供应的协调联系

6、工作。根据疫情发生趋势向新闻媒介提供导向性的卫生防疫宣传材料。组织有关部门对大环境的卫生处理工作。组织群众适时地开展以清理环境和消毒、杀虫、灭鼠、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第三节对策1预防为主。洪涝灾害预防医学从预防的观点出发,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抗灾防病的计划和措施,防患于未燃。因此用预防为主方针指导一切行动和措施,这也是这个领域的最根本和策略。2全面动员。洪涝灾民和抗灾人员往往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常常是数十万、数百万甚至数千万计,而在洪涝灾害的特殊条件下,要改善他们恶劣的居住环境,饭食与饮水条件决非少数医疗队和卫生防疫人员所能实现的。只有把抗灾防病工作列入抗洪救灾和中心任务

7、这中,动员抗灾各方面,各部门及灾区所有灾民共同参与,自觉地实施才有可能收到成效。3科学技术。预防医学是应用科学技术,在抗洪防病中需要克服许多自然灾害对人群的危害因素,只有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才能有效地达到减少危害,控制疾病和维护灾区群体健康目的。 第二章环境卫生与饮水卫生第一节环境卫生一环境卫生概况我国今年入夏以来,在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全流域大洪水,同时,嫩江、松花江也发生了史所罕见的大洪水,是1954年以来遭受的特灾。两月来,湖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