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州发改〔2018〕251号.doc

阿州发改〔2018〕251号.doc

ID:29359647

大小:359.84 KB

页数:74页

时间:2018-12-18

阿州发改〔2018〕251号.doc_第1页
阿州发改〔2018〕251号.doc_第2页
阿州发改〔2018〕251号.doc_第3页
阿州发改〔2018〕251号.doc_第4页
阿州发改〔2018〕251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阿州发改〔2018〕251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阿州发改〔2018〕251号阿坝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区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总体规划(2016~2035年)》的通知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部门,卧龙特别行政区:《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区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总体规划(2016~2035年)》已经州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特此通知。阿坝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阿坝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8年5月18日印2018年5月18日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区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总体规划(2016~2035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二○一七年六月前言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基本涵盖整个阿坝藏族羌族

2、自治州,是长江、黄河上游及成都平原的“绿色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区,是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国家生态安全、民族团结与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十三五”时期是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关键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期。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的要求,在深入推进国土江河综合整治的同时,加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

3、地带等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保护修复。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区作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帮困、生态修复的指示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及在长江流域“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指导思想,促进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区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阿坝州正在全力推进长江上游生态修复先行示范区建设。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区位于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中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2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先后启动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川西北防沙治沙、湿地保

4、护与修复、水土流失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干旱河谷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地震灾后植被恢复等重点生态工程,生态退化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区域生态系统脆弱、水源功能不足、鱼类渐趋枯竭、水土严重流失、地质灾害频发、环保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仍然突出,严重削弱了区域的生态屏障与水源涵养功能,未来很可能会危及下游用水安全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自我造血能力,因此,开展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尽快逆转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势在必行。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工作要求,按照全面规划、综合布局、远近结合、因地制宜、协调衔接、绿色开发、共享发展的方针,从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区实际出发,与《“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5、》、《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四川省“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及阿坝州各领域、各行业的“十三五”规划相衔接,并通过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审查,于2017年6月编制完成总体规划报告。本次工作践行中央“绿色发展”战略,遵循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的指导思想,响应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的要求,按照四川省“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转型和绿色发展为目标,统筹考虑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区资源禀赋和环境现状,从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环境治理、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实施2重要生态系统

6、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保障生态屏障安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做出重大贡献。本次规划按照生态修复需求的迫切性与可行性,统筹安排了近期(2016~2020年)工程和远期(2021~2035年)工程共212项,近期工程总投资约798.3亿元,远期工程总投资约1023.9亿元。2目录第一章概述3第一节编制依据3第二节规划目的7第三节规划范围9第四节规划期限9第二章规划背景10第一节规划区域发

7、展现状10第二节主要问题11第三节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3第三章总体要求15第一节指导思想15第二节基本原则15第三节发展目标17第四章定位布局19第一节功能定位19第二节功能分区19第五章生态环境修复规划24第一节绿色河源行动24第二节河流生态廊道工程29第三节环境污染整治工程33第四节水土保持与地灾防治工程36第五节光伏治沙试点工程38第六章生态经济转型规划43第一节生态农牧业规划43i第二节绿色工业规划46第三节生态旅游规划48第四节生态扶贫规划51第七章生态管理建设规划53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