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ID:29470006

大小:85.0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20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研究综述_第1页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研究综述_第2页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研究综述_第3页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研究综述_第4页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研究综述【摘要】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ID3)是现代教育技术学中一个活跃的领域,许多专家已将更多的精力从支持"教"的系统设计转移到支持"学"的系统和环境设计上来。尽管ID3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并非短期内能够完成,但基本思想和原则已经明朗,如强调情境,协作学习,利用资源等,并已开始实际应用于指导多媒体和Internet环境中的教学设计。本文分析了ID3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阐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关键词】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多媒体网络;认知工具;以"学"为中

2、心新一代教学系统设计(ID3)的发展主要来自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多媒体网络技术和建构主义理论。技术为丰富的教学环境和活动构建提供了支持,而建构主义理论为技术活化和技术整合到学习中指明了方向。这两类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常常交织在一起。一、教育领域中技术的发展在过去短短的十年中,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已经从科学研究和数据交换的专用技术迅猛发展为覆盖全球的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的庞大的通用技术。计算机技术对教育手段的更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多媒体,网络,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首先指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

3、频等技术的实现,使信息呈示的多感官化和教学内容表征的多样化成为可能;光盘技术作为一个大容量的存储器,大大拓宽了教学资料的来源;而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使各种媒体能够建立逻辑连接,改变了课本,录音带,录像带等线性形式的存储。这种组织形式更类似人类认知的联想网络结构,可以促使计算机学习由封闭式变为开放式。虚拟现实虽然在学校教育应用还不广,但因身临其境的特性,能强烈地感知,而且能动手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同时又可为学习者提供因微观、宏观、危险、经济成本等不可及的环境,因此备受教育技术和培训领域的关注。网络技

4、术的发展主要包括形式的扩展,如从局域网、广域网到Internet,和提供服务的增加,如从E-mail、FTP、Telnet、WWW到视频会议系统、MOO和MUD等。网络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不仅仅支持通讯意义上的交流(如思想和语言的交流)而且支持基于任务的协作,从而为协作的教学模式开拓了新的天地。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CSCL)正是计算机协同工作在教育中的延伸。网络学校和虚拟教室则将过去学校组织形式空间搬迁到信息空间。目前正在兴起的无线入网技术如蓝牙技术,则将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为

5、随时随地泛在的学习提供可能。尽管计算机的智能化程度仍然不够理想,但是仍然有不少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中,如语音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促进了学习的交互性;正在热门研究的绩效支持系统(EPSS)和智能代理Agent技术为教学的适时训练和帮助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支持,例如CASCADE就是一个基于EPSS支持的课程分析、设计与评价系统。在教育技术领域中,早期对技术应用的研究集中在媒体信息呈现和传递模式上,如多感官作用对教学的价值。较近的一些研究集中在交互、人机界面、超媒体环境中的导航等问题上。这些研究较多地关注学生

6、反应,但本质仍是通过信息内容的"适时"呈示,照顾学生的个别特点。与此同时,技术应用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方向是如何利用计算机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所谓认知工具(cognitivetools)(Jonassen,1996)即帮助学生表征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组织新的知识,并用于解决问题的工具,以更好地发展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计算机这种使用方式已经开始关心过程和问题解决,帮助学生面向未知时发现问题,探索和解决问题。这表明教育技术领域中开始注重把计算机看做支持学习过程和意义建构的工具。最近几

7、年,网络被看做信息资源的空间,基于资源的学习成为研究的热点;网络又作为一个活动的空间,是包含社会性质和工具性质的空间,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如抛锚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探究式教学等都体现了技术支持"学"的理念。"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应用于教学的先决条件"何克抗,1998。确定技术在支持教和支持学的系统中不同的功能,如何使技术从信息来源和交流的工具发展成为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问题解决、反思能力的"认知技术",便成了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重要课题。二、以学为中心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1.早期研究阶段杜威

8、在1900年发表的《学校与社会》中提出儿童是教育的中心,课程应采取的组织形态是"工作单元"的形态,而不是知识的分科。他强调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经验,推广"做"中学,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因其影响深远,国际上一般以此作为近代以学为中心教育思想的开端。建构主义之父皮亚杰用"同化"与"顺应"解释了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为建构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维果斯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