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4.17《师说》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4.17《师说》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3

ID:29507238

大小:66.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 4.17《师说》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语文 4.17《师说》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语文 4.17《师说》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语文 4.17《师说》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4.17《师说》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师说》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必修三的第11课《师说》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一、 说课标、教材和学情  (一) 新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1.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2.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二)

2、 关于课标的解读:据《课标》要求,文言文教学应该落实以下任务:  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② 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③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 关于教材  :1新教材编写分析: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是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上可明显看出来。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体现这种倾

3、向,多诵读、多积累,培养语感,避免大量无效的分析。2《师说》一文的教材地位:《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这是一篇抨击时弊,宣扬师道的著名论文,是韩愈议论文中的典范作品。文章批评了当时不重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以娴熟的艺术技巧,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有力地揭示出士大夫阶层的愚顽与可笑。灵活自然的叙述和议论,将“从师之道”的几个重要原则问题阐述得极为深刻,令人信服。 教材将本文安排在第三单元最后,即安排在《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之后 ,并且处理成自读课文。我想,当

4、成自读课文应该基于以下几点原因:文言字词、句式等知识有了初中和高中必修一、二、三的积累,应该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此为一;本单元前三篇均为论述性文章,学生对论述文的论证方法、结构方法有了一定的积累,此为二。以上两点,成为自读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安排在单元的第四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是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尝试主动学习文言文,掌握文言学习方法的关键。(四) 关于学情  高一304、310两班基础不同,语文水平差别较大。虽然经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

5、,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尤其310班。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学法、教法和教学程序确定如下。  二、 说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一)根据新课标倡导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的要求和高一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知识还在积累阶段的,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一定量的诵读的实际情况。我拟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①通过自学,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实词有“师”“传

6、”“从”“道”、虚词有“之”“其”“而”“乎”“所以”。能够 区别古今异义词语,把握文言特殊句式。②掌握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2)过程与方法:本课遵循情境导入—朗读吟诵—质疑—文本探究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二)依据课标要求,我确定本文教学重点、难点如下:•重点: 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鉴赏分析本文说理方式和方法。•难点: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  三、   说学法、教法  (一)学 法  ①

7、 诵读法  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诵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老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来,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② 圈点法  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清代学者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我从两方面指导:一是指导使用圈点勾画符

8、号,二是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批注。  ③ 质疑法  这是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解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解读课文,学会向老师向学生质疑。特别是课文字词的疏通翻译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我在304班采用的是三步走的方式,课前预习,圈画字词障碍  ;小组合作,解决疑难;课上质疑,师生共同解决。④ 练习法  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练”不求“多”,,应求“精”,要用最少的练习巩固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