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致橡树》说课稿 人教版第一册

高中语文 《致橡树》说课稿 人教版第一册

ID:29508012

大小:65.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 《致橡树》说课稿 人教版第一册_第1页
高中语文 《致橡树》说课稿 人教版第一册_第2页
高中语文 《致橡树》说课稿 人教版第一册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致橡树》说课稿 人教版第一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说课稿:致橡树教学目标:1.分析意象,体会情感2.感受诗化语言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说教法、学法1.多层次诵读法(示范朗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2.问题探究法3.学案导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圣经》上说,上帝造出亚当之后,看到亚当在伊甸园中闷闷不乐,就趁其熟睡之际从他的肋骨中取出一根,创造了夏娃,于是便有了爱情的诞生和人类的延续。同学们猜测一下,编造这个故事的是男人还是女人?我想应该是个男人,因为他将女人附会成男人的一根肋骨,即男人的附属品,而这恰恰是男性意识极度膨胀、女性意识相

2、对萎缩的结果。在男权社会中,女人只能依照男人的标准而存在,必须贬抑自己来映照男性,于是千古文学中便多了诸多柔弱的意象成为女人的象征,比如柳、梅、花等。而本诗的作者舒婷却以鲜明的女性意识,构建出崭新而独立的女性意象——木棉,树立起女性的独特形象。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舒婷《致橡树》。二、展示学习目标三、诵读1.教师范读2.学生自读,体会情感,揣摩朗读的节奏与语气叫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慰藉  霹雳  戟   雾霭   流岚  虹霓3.推荐学生配乐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四、整体感知问:根据诗人的情感态度,我们可以把

3、诗歌分成两部分,分在何处?提示:不,这些都还不够(一)赏析第一部分。1.文学靠形象说话,诗歌里的形象又叫“意象”,在这一节里诗人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征?提示:凌霄花:攀援高枝,炫耀自己(借别人的“高枝”证明自身的价值)鸟 儿:借树阴栖身蔽日(一厢情愿的频频取悦别人,遭冷遇仍痴心不改)(流沙河《草木篇•藤》:“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依附他人的形象。)泉 源:送来清凉(无限忘我不求

4、回报地奉献)险 峰:增加、衬托(默默支撑和铺垫)日 光:奉献光热春 雨:提供水份(注:此处穿插语言练习请同学们仿照前两句格式补写出其后的内容。例:也不止像日光——无限奉上一生的光热   也不止像春雨——抚慰你的枝叶,滋养你的根系)2.这六种意象象征什么样的爱情观?提示:依附型和奉献型的爱情观3.诗人对这两种爱情观持什么样的态度?是否完全一样?“这些都还不够”中“这些”指哪些?结合具体词语进行分析。持否定态度,但并不完全一样。对于依附型的爱情观,诗人是完全否定,两个“绝不”表达了诗人否定的坚决与批判的

5、彻底。“这些”只指后面四者,对于奉献型的爱情观,诗人是部分否定,两个“不止”和“还不够”表示并不排除这样,但又不能仅仅这样,两个“甚至”承接上面的“也”,表示程度更进一步,既使是为人们广泛颂扬的“日光”“春雨”也不能作。小结:爱情中的两性关系本是和谐共处、平等互有的,但由于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实行父权制,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以男性为中牡那阆颍谑桥猿晌艘恢忠栏剑顺晌恢痔焐Ρ涣醯亩铮桃膊唤档?“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弱者。”因此诗人一开篇,就连用了六个比喻,层层深入,形象地给我们展现了两种传

6、统的爱情观。并坚决的表白了自己对这两种爱情观的否定和摒弃,那么,诗人所提倡的爱情观又是什么呢?就让我们在第二部分来寻找答案。(二)赏析第二部分1.在这一节里诗人写了哪两个意象?它们有怎样的特征?提示:橡树——“铜枝铁干”“刀”“剑”“戟”(刚强、果敢、锐利)木棉——“红硕的花朵”“叹息”“火炬”(热烈、柔韧、刚健)2.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象征了怎样的爱情观?请以具体诗句说明提示:“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

7、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它们各自独立又心心相印,同甘共苦、互相支持,象征了一种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平等型爱情观。在人生的舞台上,爱情剧中的男女双方演的应是对手戏,应同为主角。这样,戏才能演得趣味横生、高潮迭起。如果女性唱、念、做、打的功夫太弱,只能演配角,让男性独领风骚,一个人去撑台面,最终男性会激情衰退、唱得兴味索然,这出爱情戏也会在单调、清冷中草草收场,难以善终。3.第二部分开头这样写道:“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人强调这一点有何用意?提示:诗人强调自己必须

8、“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是为了体现一种平等对称关系,与前面的六个意象形成截然不同,而这也正是它与橡树爱情的基础。其实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有类似的形象,如简爱,娜拉等,在她们身上都闪耀着木棉的平等精神:简爱在面对罗彻斯特先生求爱时说,“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你以为我穷、低微、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错了!我的灵魂和你的完全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