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

ID:29700217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2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4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1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以下关于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外交政策与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唯一国家B.“另起炉灶”的方针,改变了旧中国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C.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D.外交三大政策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解析: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就有17个,而苏联则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故A项错误;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而非第一次参加的国际会议,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故D项错误。B项

2、符合题意。答案:B2.右图是我国为纪念一次国际会议发行的邮票,中国政府在会上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睦邻友好”C.“求同存异”D.“不结盟”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图片信息反映的是万隆会议十周年。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上,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达成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答案:C3.读下面“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

3、大势所趋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重要力量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外交孤立政策4.(2013·洛阳质检)1971年4月,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结束后,毛泽东请周恩来指示有关部门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以被称为“乒乓外交”的一着妙棋,通过“小球转动大球”,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就外部环境而言,中国此举的主要背景是(  )A.美国政府被迫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B.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C.中国的国防安全面临新的严重威胁D.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需要5.“一个好兄弟不如一

4、个好邻居”、“与邻为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B.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C.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共领导人曾谈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的敌视有加无已。”“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材料二 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

5、大利、奥地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材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只有真正遵循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1)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的原因。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重大作用?

6、(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的外交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据材料三,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我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建国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综合认识能力。第(1)问应从当时国际环境出发,考虑美、苏两个大国对中国不同的态度,分析“原因”。第(2)问中材料二的数据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同中国建交的情况,结合中美关系正常化等历史事件分析“原因”。第(3)问应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和国际两个方面的作用入手分析“实质”。第(4)问可从灵活性和原则性两个方面总结“特点”。答案:

7、(1)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作用:使新中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有利于利用外援进行经济建设。(2)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3)实质:维护国家主权和平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4)特点:政策的灵活性,原则的坚定性。7.(2012·山东高考)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

8、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注意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和“主要目的”并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20世纪50年代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