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段祺瑞梁启超临时约法开明专制民二国会

关键词:段祺瑞梁启超临时约法开明专制民二国会

ID:29716890

大小:221.9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22

关键词:段祺瑞梁启超临时约法开明专制民二国会_第1页
关键词:段祺瑞梁启超临时约法开明专制民二国会_第2页
关键词:段祺瑞梁启超临时约法开明专制民二国会_第3页
关键词:段祺瑞梁启超临时约法开明专制民二国会_第4页
关键词:段祺瑞梁启超临时约法开明专制民二国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键词:段祺瑞梁启超临时约法开明专制民二国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91619161916年关键词:段祺瑞梁启超临时约法开明专制民二国会年度事件:再造共和本年,洪宪皇帝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中死去;随后约法恢复、帝制消亡、共和再造。梁启超和他的进步党同仁们也因为护国运动的成功,而收获了空前的声誉。民国初年“中层社会”的中坚力量们再次获得了宝贵的引领中国民主转型的机会。可惜的是,梁启超们再度重蹈覆辙,共和终成旧梦,进步党的命运也终于走到了尽头。此后的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乱世,再也没有给过“中层社会”和平改良的机会;机会,并不是无穷无尽的……民国最后一次实现共和的机会从《转型中国·1913》开始,策划连续三期,都取的是批判立场,且

2、都深度涉及梁启超,以至于有读者在留言里愤愤然:“最近几期把矛头对准了梁公,让人莫名其妙。文中说梁公是理论家,我想问近代中国哪一次变革他没参与?显然与史实不符。”这位读者的愤愤然里,其实恰恰有编辑自《转型中国·1913》以来,一直坚持“把矛头对准了梁公”的理由,那就是:“近代中国哪一次变革他没参与?”——辛亥年之前,梁氏在野,曾发表过许多中肯的政见(见《转型中国·1906》);辛亥年之后,梁氏在朝,颇有“设计新中国”的雄心壮志,自1911到1917,梁氏也确然是“新中国”的“设计师”,种种政治游戏规则的设置与废除,背后都有梁氏的强力推动;正如台湾学者张朋园所

3、说:“其于民国初年之财政、司法、外交,乃至于整个国家大计,直接间接,皆尝担任决策角色。”此外,梁氏自己还造过一个“中等社会”的概念,主张先造就一个中坚的“中等社会”,然后依靠这个“中等社会”的力量,去造就新中国;梁氏和他的进步党,既是造就“中等社会”的力量,更是“中等社会”的一部分——“中层社会”是构筑稳定社会的基石,现如今早已是一种政治常识。如此,梁氏既是民国初年民主政治的主要设计者,又是民国初年“中层社会”的领袖人物,检讨民国初年民主政治的失败,必然要深度检讨梁氏。有学者本末倒置,大谈孙中山和革命党毁了辛亥革命,殊不知1911到1917间,人心思定,革

4、命党处于前所未有的在野低潮,真正设计、操作、实践民主政治的,实是梁启超和他温和的进步党。换言之,历史不是没有给过“中层社会”引领中国民主转型的机会,但结果却全然失败。今日许多媒体和学者,不从“中层社会”自身去寻找原因,反众口一辞将在野式微的革命党拉出来,充当民国初年民主政治转型失败的罪人,如此总结历史教训,岂非南辕北辙?上述种种,也正是本期策划仍然选择继续深度检讨梁启超的用意之所在。痛定思痛后的教训:当许容异种之势力同时共存1916年6月,袁世凯窃国不成,忧郁而亡;8月18日,梁启超以“护国运动”精神领袖的身份,就中国当下的政局和未来的前途问题,接受了记者

5、的采访。记者问及梁氏如何看待政局中“新旧两种势力”之间的争斗(“默察政局现象,似新旧两种势力之间,常有暗潮。识者或引为大忧,先生谓何如?”),梁氏如此回答:“前途虽未敢绝对的乐观,然如一般之悲观论,实未免神经过敏之诮。盖数年来政局经数度之翻覆,我国人实领得一种最良而最切之教训。此教训维何?曰:凡政治之作用,当许容异种之势力同时并存,且使各得相当合法之发展机会。此不磨之原则也。苟强违反此原则,一种势力伸张过度,而使异己之势力感压迫而起恐慌,甚或滥用势力以图鏖灭异己之势力,则其结果必反动而招自灭。此种教训,当同盟会全盛时代一领得之,当袁世凯全盛时代再领得之。现

6、在国中凡与政治有关系之人,皆饱受此种教训而悟得一原则。若能各方面常常提醒,制其血气之勇,则政治之进入轨道,当不难也。”(《与报馆记者谈话一》,民国五年八月十八日)梁氏此番回答,可以说是肺腑之言夹杂着某些难言之隐。说它是肺腑之言,因为“当许容异种之势力同时并存”这些话,是袁世凯称帝带给梁氏最深刻的教训。梁氏原本设想,将激进的国民党从民国政坛上彻底扫除之后,由自己和进步党引导袁世凯,再由袁世凯领导民国,走上正途;为达此目的,梁氏不惜将已由革命会党转化为合法政党的国民党污化为“乱暴势力”;但国民党被排挤出局的结果,是袁世凯再无顾忌,终于走上帝制复辟的道路——今日

7、仍有许多读者认为“当时条件下搞帝制更合适”,这种理解的错误之处在于:一种权力不受任何制约的帝制,与专制是毫无区别的,它可能会在短期内给国家带来稳定和繁荣,但因其专制的本性,终究会迎来第二次、第三次暴力革命,直到专制体制被摧毁。梁启超虽然十分心仪君主立宪,但却坚决要启动“护国战争”推翻袁世凯的缘故也恰恰在此:共和体制已然是客观存在,梁氏可以容许、而且积极推动袁世凯在共和体制下搞开明专制,但却绝不能容忍袁氏回归帝制,因为在共和体制下搞“专制”还有可能“开明”,在君主“专制”下面搞“开明”,却无异于与虎谋皮。此番回答里的难言之隐,在于梁氏回避掉了自己和进步党所犯

8、的“不容忍”的错误。这种“不容忍”的结果,是始终持“反对革命”立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