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PPT)

言语行为(PPT)

ID:29726845

大小:407.00 KB

页数:150页

时间:2018-12-22

言语行为(PPT)_第1页
言语行为(PPT)_第2页
言语行为(PPT)_第3页
言语行为(PPT)_第4页
言语行为(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言语行为(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用学:言语行为一、言语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人们在以言行事。此理论认为:人类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句子或其他任何表达手段,而是完成一定的行为。比如:陈述、请求、命令、提问、道歉、祝贺等行为。同时还存在间接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的特点是说话人通过说一句话或者若干句话来执行一个或者若干个行为,而且,这些行为的实现还可能给听者带来某些后果。Austin认为,说任何一句话时,人们同时要完成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顾芸英,1986)。也有学者把它们称作话语行为(或说话行为)即以言指事(thelocutionaryact)、语现行动(或施事行为)即以言行事(thei

2、llocutionaryact)、语导行动(或取效行为)即以言成事(theperlocutionaryact)。在研究了格莱斯的观点以后,美国哲学家塞尔还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例句1他用劲深呼吸了好多下,指着马千里说:“我警告你,嘴放干净点儿!”2“倩,不要问我这一个问题,我请求你,我心底里乱极了。”(选自巴金的《家》)3觉民带点同情的口气劝道:“剑云,我劝你还是把心胸放开一点,不要只想那些不快活的事情。”言语行为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是人们对逻辑实证主义语言意义的实证研究作出的一种回应。意义的实证研究强调,如果语句的意义能得到证实,也即该意义的真值能够得到客观的评估或证

3、实,该语句才有意义。为此,真实条件语义学认为,语句只能是正确或错误的描写事物,如果描写正确,该语句就是真的,反之就是假的。但真实条件语义学的这一意义观存在一定的缺陷,它不能对日常言语交际中某些话语的非陈述功能,比如行事功能进行解说。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哲学家约翰·奥斯丁(JohnL.Austin)首先提出的,在此后的20、30年间,在语言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语言学家们先后对其合理性、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作了大量的考究,在语言学界一度出现了一个言必称“行为”的局面。如今对这一理论曾经有过的争议已渐渐平息,言语行为理论在语

4、言研究中的地位已经确立,并被广泛运用。奥斯丁是英国牛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早在20年代初,奥斯丁已经在牛律大学讲授哲学与日常语言的关系的系列讲座,这些讲座一直延续到50年代。1957年,奥斯丁应邀到美国哈佛大学作纪念美国著名哲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James)的“威廉·詹姆斯讲座”。奥斯丁(1962)把多年来对语言的独到分析整理为12讲内容,并以《以言行事》(Howtodothingswithwords)的书名发表了讲座的全部内容。书中12章内容,前后呼应,贯穿一个思想,那就是:人们说话的目的不仅仅是为说话,当他说一句话的同时可以实施一个行为。奥斯丁是从说话者和听话者

5、在交际中的行为关系来分析话语的职能的。这是以社会活动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的语义理论方法,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不仅言语本身是一种行为,而且交际的基本单位(句子或语段)也是一种行为。这样,即便某些一般的陈述句也不是为了做出真或假的陈述,而是以言行事。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源于表述句和施为句的区分。前者具有真假值,后者无真假之分。他认为:日常交际中很多有意义的话语既不真也不假,比如,施为句就既不存在真假之分,却有意义,说话人可以以言行事。我敢打赌,中国男子足球队进不了世界杯决赛!明天会下雨,我赌你6美元。老王那件事是我老公不对,我向你表示道歉。我宣判你10年苦役。打赌,保证,道歉,宣判,这

6、些都是通过言语实施行事。美国哲学家塞尔(J.R.Searle)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任何语言交际都涉及言语行为,以言行事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将言语系统化,阐述了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分类标准,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speechact)这一特殊的言语行为类型。二、言语行为的语用特征1、实施言语行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成为恰当的行为。要考虑该行为的执行者、行为动机、意图及社会文化等。2、言语行为可以借助于一定的动词。警告,劝告,打赌,道歉等。3、言语行为可以通过间接方式实施,这类话语称为间接性言语行为,既缺少施为动词而实现的以言行事功能。例:我明天会在办公室。例:广

7、州的文化氛围不如北京。4、言语行为取决于言语事件的语用环境。在分析言语行为时我们应该考虑交际的互动性与社交因素。例:我向你道歉。例:你简直就是一头猪5、言语行为可能对听话人产生一定的影响或后果,也就是说,特定语境中言语行为具有语用取效功能。例:甲:你真傻!乙:你什么意思?例:这里很冷三、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奥斯丁在美国哈佛大学作讲座时提出了如下看法;1、有些一般的陈述句,并不都是为了求出意义的真与假。2、言有所为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分。例:我命名这艘船为伊丽莎白号。(一)施为句奥斯丁把表达有所述之言的句子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