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游刃有余》word版

《驾驶游刃有余》word版

ID:29831807

大小:1.18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24

上传者:U-25925
《驾驶游刃有余》word版_第1页
《驾驶游刃有余》word版_第2页
《驾驶游刃有余》word版_第3页
《驾驶游刃有余》word版_第4页
《驾驶游刃有余》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驾驶游刃有余》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驾驶游刃有余,判断车轮车辆宽度和位置!行车时各种车距!如何判断行车时的各种车距本文转载自無為居士《驾驶游刃有余,判断车轮车辆宽度和位置!【行车技巧】》由于不能准确判断汽车与行人以及前后左右车之间的距离而发生的撞人、擦挂事件每天都在上演。那么,平时在开车的时候怎样才能准确判断自己的车子在公路的什么位置,离前后左右的行人和汽车到底有多远?下面就通过几个图片来解读说明一下,供大家参考。一、判断车前端与行人的距离以轿车为例,假设行人身高为1.8米。 1、当你刚好能看到车前行人的脚时,此时车前端与行人之间的距离为5米。  2、当你看到车前端升高到行人膝盖高度处时,车前端与人体距离为2.2米。 3、当你看到车前端升高到人体臀部下端时,车前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为0.3米。 二、判断与前车的距离以SVU车型为例。  1、从挡风玻璃下沿看到前车保险杠上沿时,此时前车离后车距离0.5米。如果前车是轿车,则在此车距下。 2、从挡风玻璃下沿看到前车保险杠下沿时,此车前车离后车距离1.2米。如果前车是轿车,则大概为2米左右。  3、从挡风玻璃下沿看到前车后轮胎下沿(或看到地面)时与前车距离约为5米左右。 三、右后视镜判断后车距离 1、后车占据后视镜一半的区域,车身只有一半被看到。 此时,后车离你的车距离很近,应保持现有车道行驶,不得转向。 2、后车占据外后视镜一半的区域,能看到整台车。此时,后车离你的车距离约有10米,在车速较慢的情况下才能打灯后进行转向操作。3、后车占据外后视镜1/3的区域,能看到整台车。 说明此时后车离你的车距离约有15米,可以进行转向操作。 四、左后视镜判断后车距离1、后车车身已经进入后视镜虚线左侧的危险区域,说明后车与你的车车距很近,此时不能转向。 2、后车车身左侧已贴近安全区与危险区边界,这时就应该提高警惕,但此时打灯转向依然是安全的。3、后车在安全区,位于后视镜中央,说明后车与你的车车距有15-20米,可以正常地进行转向操作。 五、车内后视镜判断后车距离 后车的轮胎下缘能够被看到,此时后车离前车距离20米左右。在此车距下,安全速度约为25公里/小时。若看到后车大灯上缘,则后尾箱距后车为三米半左右。若看到后车机仓盖与前挡玻璃交界处,则后尾箱距后车为一米。若看到后车前挡玻璃的水平三分之一,则基本靠上了。 不同车型,驾驶人员以及坐姿都会对判断造成影响,本文方法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中会有差别,请特别注意!● 左轮位置如何判断左轮轧线?网络中常见的一种判断方法,驾驶员合适坐姿平视前方,当左侧雨刮器与车身结合点重合于车道左侧白线与车头机器盖的结合点时,左侧已经轧上分道线。通过我们使用不同车辆验证后发现,这样的方法有一定的参考性,但是还不算严谨。由于每个车的雨刮器位置和大小都不一样,所以所谓的结合点并不统一。 通过几次实验我们发现,当车道左侧分道线与车头结合点距离左侧A柱大约20cm左右时,左侧车轮应该已经或即将压线。如何判断左轮距线60cm?当然在日常驾驶中,轧线行驶肯定是不够安全的,因此尽量保持车道中央行驶是最好的办法。目前城市中的车道宽度在3米左右,所以行车时左右预留60cm左右就比较合适。驾驶员合适坐姿平视前方,地面分道线与车辆左前角重合,并且延伸线与前挡风左下角距离10cm左右,此时车辆距左侧车道线大约60cm左右。 ● 右轮位置如何判断右轮压线?因为驾驶员位置靠左,因此预判右侧车轮时的方法与左侧稍有不同。当右侧车道白线与机器盖中央位置重合时车辆就基本轧线了。  如何判断右轮距线60cm?判断右侧车轮距右侧车道线60cm的问题其实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并且不同车辆的参照物也有所不同,只要保证路面白线在机器盖中央偏右一些位置就没有问题。 ● 贴边停车贴边停车其实道理和上面讲到的情况相同,只是车道线换为了车位线或是马路牙子。当然在停车位允许的情况下,不用刻意太贴近马路牙子,以免发生对轮胎轮毂的刮蹭。必要时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车道线或探头观察更保险。 ● 判断宽度能否通过看了上面的方法肯定有朋友会问,在没有车道线的狭窄路面上怎么判断车辆能否通过呢。首先驾驶员应当对路面宽度有一个大概的判断,路面狭窄情况下应当放慢车速。由于驾驶员位于车辆左侧,因此左侧距离把握肯定比右侧从容,所以车辆可以适当的贴左。    将车辆贴近错车点时,观察两侧障碍物,将障碍物外侧边缘理解为上文提到的车道线,判断左右两侧车轮是否可以在“线”内通过。当然不同于对比车道线,两侧后视镜的宽度也要考虑在内,并且一些判断上的误差也要预留。当然如果确实技术有限,取巧的办法是等待别的车辆顺利通过后再通过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